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教学设计

2022-04-15 21:03:2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浣溪沙,簌簌,教学设计
«浣溪沙蔌蔌衣巾落枣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风格、词牌基本知识及作者生平、写作背景 2、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反复诵读,体会古诗词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4、体会古人在面对自然、生活所表现出来的态度,陶冶情操,在感悟中丰富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古诗词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难点:重点诗句的品析。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位词人,他既平易近人,又豪情满怀。在他的笔下,既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闲情逸致,又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气概。他的作品笔力纵横,穷极变幻,极富浪漫主义气息。那么请同学们告诉我,这个人是谁呀? (学生回答——苏轼) 二、自主学习,教师引导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是中国文学术史上罕见的奇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均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苏轼的作品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是«前后赤壁赋»,我们学过他的词«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猎»及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

解题:(承上:咱们印象中苏轼的性格特征就是乐观、豁达,这么豪放、大气的人也有关注细节的时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词«浣溪沙»)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沙溪»。上下阕各三个七字句,共四十二字。

写作背景:公元1078年,苏轼43岁,在徐州做太守。那一年,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石潭求雨。后来天降甘霖,缓解了旱情,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苏轼就是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共五首,此为第四首。苏轼在这首词里写了他在路上的所见、所闻、所历,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他究竟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 三、初读,读出诗义

教师问:我们每次学习古诗词,第一步要做的是什么? (学生答:读)

好,下面我们开始进入第一步——初读,读出诗义。大家先来听一下范读,听的时候注意字音和朗读节奏。 多媒体播放范读录音: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并对照课下注释看懂诗的大意。 指名朗读,让学生评价。 全班一起朗读。(注意语速和感情,应读出诗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欣赏着周围喜闻乐见的


景物而惬意、喜悦的情绪。)

四、读上阕,读出美好的乡村景象

有一句话说得好,好诗不厌百回读,我们现在读得还远远不够,下面我们进入朗读的第二步——读上阕(多媒体出示),读出美好的乡村景象。我出示一句话,大家可以按照这个思路来思考。

(多媒体出示:读 ,我听(看、闻)到了 ,我仿佛置身于一座 的村庄。)

我来给大家说一个例子,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读“簌簌衣巾落枣花”一句,我仿佛看到淡黄色的枣花纷纷落在我的衣襟上,我仿佛置身于一座温馨宁静的村庄。

下面大家展开丰富的联想,发挥你的想象力,看你能得到什么。 小组讨论(2分钟)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全班整合结果,得出结论:

上阕写景(主要从听觉角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面,景物的特点是宁静祥和、淳朴温馨、生机勃勃、百姓安居乐业。 五、读下阕,读出亲切的太守形象

读完了上阕,我们进入朗读的第三步——读下阕,读出亲切的太守形象(多媒体出示) 教师问:有没有发现下阕写了一件事?写了一件什么事?谁能概括一下? (学生答:太守在谢雨的路上口渴了,想去寻常人家讨一杯茶喝。) 教师给予肯定。

好,我们来看下阕内容,我也给大家出示一句话,顺着这个思路来思考。 (多媒体出示:读 ,我仿佛看见了一位 的太守。) 小组讨论(2分钟)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教师引导全班整合结果,得出结论:

下阕叙事,写太守在谢雨的路上口渴了,想去寻常人家讨一杯茶喝,突出了太守恪尽职守、亲切谦和的形象。 六、小结全词

教师问:同学们想象一下,在徐州发生旱灾的时候,作为徐州地方官的苏轼会是什么心情?

(学生答:焦急、担忧)

教师问:那么现在呢?此刻旱情缓解之后、百姓都重新投入生产的时候,苏轼又会是什么心情?

(学生答:欣慰、喜悦) 教师予以肯定。

那么这首词的主旨就出来了,谁能概括一下?

(学生答:这首词通过描写徐州下雨之后农村宁静温馨、百姓安居乐业的想象,表达了作为地方官的词人在看到自己管辖区域这种景象后欣慰、喜悦的心情。) 七、拓展阅读

苏轼的这首词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乡村宁静温馨、欣欣向荣、百姓安居乐业的画卷,让我们仿佛身在其中,仿佛真的听到了那些声音,看到了那个尽职尽责的太守。我国历史上这样的古诗词还有很多,下面我们来欣赏另外一首——辛弃疾的«平乐村居»


(多媒体展示)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教师范读,问:同学们来从你喜欢的角度欣赏一下,你喜欢这首词的哪里? 学生举手回答,任选角度赏析。

教师整合学生回答的情况,总结这两首词的共同点是都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百姓在美丽的农村自然环境中安居乐业的画面。同学们想一下,现在的我们每天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包围之中,背负着学习工作的压力,苏轼和辛弃疾在词中描绘的田园生活是不是更让我们向往啊?

(学生回答:是) 好,我希望我们在欣赏这一类古诗词的时候,至少在这一刻,能够抛下学习工作上的负担,尽情地享受这种闲适恬淡的心境。 八、熟读成诵

让我们重新回到苏轼的«浣溪沙»学习了这么多,大家喜欢不喜欢这首词? (学生回答:喜欢)

那么这么好的词我们应该—— (学生回答:背下来)

好,下面我们进入朗读第四步——熟读成诵,在读熟的基础上背诵。 组织同学再读两遍,全体起立,背诵。 整节课在学生琅琅的背书声中结束。 布置作业:

1、背熟«浣溪沙» 2、小练笔:«我眼中的苏轼» 板书设计

上阕 (听觉)写景 乡村景象 宁静温馨、生机勃勃

抒情(喜悦)

下阕 叙事 太守形象 恪尽职守、亲切谦和 教学反思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写作者在乡间的所遇所感,上片写初夏的田园风光,下片写主人公的感受和经历。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日高、路长、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现旅途的劳累,但传达出的仍是欢畅喜悦之情,传出了主人公县令体恤民情的精神风貌。作品既画出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又记下了作者路途的经历和感受,为北宋词社会内容开辟了新天地。

本课我从古诗词学习的基本———读入手,设计了几个读的环节,同学们在一遍遍诵读中体会词的内容,进而慢慢感受美丽的田园风光、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词的内容,学会了赏析的方法,更加深了记忆,为之后的背诵打下了基础,因为课后的古诗词最终要求的是背诵。不足的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给学生真正自己朗读的时间少,让他们进行发散思维的时间也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思考空间。今后还要继续努力,尽量把课堂的环节设计得更合理,让学生的潜力发挥到最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ea7e411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