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写景诗——《登鹳雀楼》》,欢迎阅读!
写景诗——《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注解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
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4.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穷:尽,使达到极点。 6.千里目:眼界宽阔。 7.更:替、换。
《登鹳雀楼》鉴赏《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所见。
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
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后两句写所想。
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 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
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就全诗的写作特点而言,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所说的景入理势”。 有人说,诗忌说理。
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
象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
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登鹳雀楼》作者介绍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又字季真,祖籍晋阳并州(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e6810b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