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天宝风流”主角唐玄宗凄凉的晚年》,欢迎阅读!
“天宝风流”主角唐玄宗凄凉的晚年
作者:关玉生
来源:《公民与法治》 2017年第3期
关玉生
“安史之乱”是盛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是唐玄宗这位风流天子本人命运的转折点。如果说,“安史之乱”爆发前的天宝年间唐玄宗是一意寻花的话,那么,“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在世的六年间则是在吞自己酿造的苦果。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铁蹄所至,山河破碎,月余,安禄山率领的20万叛军即攻克唐朝东都洛阳。
和任何乱臣贼子的谋逆都有一个目的——当皇帝一样,安禄山也不例外,攻克东都后他就在洛阳当起了大燕皇帝。在过足了皇帝瘾以后,又挥师西下取长安门户潼关。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八日潼关一战,素有威名的唐将哥舒翰率领的守军被打得溃不成军,哥舒翰被生俘。潼关不守,唐京城长安即危在旦夕。六月十二日凌晨,玄宗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带着贵妃姐妹、宰相杨国忠等少数随从以及龙武将军陈玄礼率领的护驾军士,冒着小雨西出长安城延秋门,开始了他漫长而艰辛的逃亡路程。
当队伍行进到位于陕西兴平县的马嵬驿,护驾军士在又累又渴又饥的情况下发生哗变。他们首先杀死了宰相杨国忠及贵妃的大姐韩国夫人、妹妹秦国夫人,贵妃的二姐虢国夫人趁机逃亡陈仓,后被陈仓县令薛景仙捕杀。
护驾军士杀死杨国忠等人后,又喊出了“以贵妃塞天下怒”的口号,玄宗让龙武将军陈玄礼前去平息,军士不听,后自己亲自出驿门慰劳军士, “令军士收伍”军士亦不听。眼看形势就要失控,玄宗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听取高力士等人的意见,把贵妃交了出来,“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
贵妃初死,尸体被抬到驿站庭院,让护驾将军前去观看,当确认贵妃已死后,军士才从命整伍继续西行,后经扶风、过大散关去了蜀地,最后到了成都。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唐肃宗,并改元至德,尊正在逃亡蜀地的唐玄宗为太上皇。
一年以后,即至德二载(公元757年)的十月,安史叛军侵占的两京(长安、洛阳)被郭子仪、李光弼率领的唐军平定,时为太上皇的唐玄宗被请从蜀地大驾返回,是年的十二月下旬,唐玄宗回到了长安。
唐玄宗回到长安后,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打发晚年这孤独的时光,如何去适应“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的环境。杨贵妃自“马嵬驿之变”被叛军处死后,玄宗可以说一刻也没忘记思念。在逃亡蜀地的路上,他就忍受着“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的煎熬。到成都后,他想到贵妃死时“仅紫茵裹体”草草葬埋的状况,又秘密派亲信宦官重回马嵬驿一趟具棺改葬了贵妃。白居易《长恨歌》中“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的句子指的什么?就是对此而言的。如今,他是回来了,可杨贵妃他们再也回不来了。“睹物思旧”,如何不令他倍加伤感。“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居易《长恨歌》)。
对于唐玄宗重回长安后的心情,唐代进士陈鸿在《长恨歌传》中这样写道:“时移事去,乐尽悲来。每至春之日,冬之夜,池莲夏开,宫槐秋落,梨园弟子,玉琯发音,闻《霓裳羽衣》
一声,则天颜不怡,左右歔欷。三载一意,其念不衰。求之梦魂,杳不能得。”由此来看,唐玄宗从“安史之乱”后重回长安一直到去世几年之中,可以说一直处在和杨贵妃的纠缠中。诗句“斩断情丝心犹乱,千头万绪仍纠缠”用在此时的唐玄宗身上是再贴切不过了。
玄宗回宫后,除因贵妃心情备受煎熬外,还遇到了搬离兴庆宫的痛苦。史载,唐长安城的宫城分为“三大内”,即西内、南内和东内。西内是太极官;南内是兴庆官;东内是大明官。玄宗因做藩王时即在兴庆官居住,所以对兴庆官有着特殊的感情。刚从四川回来,他就要求住兴庆宫。这兴庆宫有个长庆楼,南临大道,道南即长安百姓住户。玄宗每每登长庆楼都要在楼上来回踱步,楼外住户的百姓有认识玄宗的,往往前去参拜并高呼万岁。玄宗也对这些长安父老很是客气,常常弄一些酒食让他们来吃。当时的肃宗朝有一个宦官叫李辅国,正在受着肃宗皇后张良娣的宠信,权倾朝野,加之辅国“微贱出身”,玄宗周围的人过去就看不起他,辅国早就怀恨在心,于是就找到肃宗告状说: “上皇在兴庆宫,每日与外人交通,陈玄礼、高力士又都在他身边,我担心他们有阴谋。现在随你在灵武即位的将士都已感到不安了(注:公元756年六月,唐玄宗在逃离长安的路上,具体讲是离开马嵬驿后,太子李亨北去并于七月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此行动中的“太子灵武即位”,玄宗并不知晓),但都不敢说。不如让上皇搬离兴庆宫到西内的太极宫去住。加之兴庆宫墙外就是长安百姓住户,上皇在此居住也不安全。”肃宗因知老父心系兴庆宫,不可能愿意搬家,所以也就没有同意李辅国的建议。
李辅国见一计未成,又想出一个狠招,把兴庆宫内的300匹马全部转移,并矫诏:“迁上皇于西内。”玄宗见状,只是说了句“吾儿被辅国所惑,不得终孝矣”,只得十分不情愿地搬离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兴庆宫。
玄宗搬离兴庆宫的那天,李辅国“将弓箭手五百,露刀于道旁”,以至“上皇惊,几坠”。更可恶的是,让玄宗强行搬离兴庆宫还不算,还把侍奉玄宗多年的高力士、陈玄礼以及玄宗熟悉的老宫人,让其全部离开玄宗。高力士发配巫州,陈玄礼让其退休。唐肃宗尽管知道了此乃李辅国之所为,但因“惧内”,又担心李辅国掌握禁兵,竞“未敢言”。
玄宗搬进了他十分不甘的“西内”,时值深秋,宫槐叶落,满阶不扫,冷冷清清,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以至失去了生活下去的信心,他先是选择了沉默,继而又选择了绝食, “不茹荤,辟谷,浸以成疾”。玄宗病了,肃宗原先还能去探望一下老父,以后自己也病了,看也不能去看了。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二月,玄宗在从蜀地返回四年后,孤独地死去,享年78岁。当月,肃宗也因病离去。
唐玄宗在中国的历史上不是一个昏君。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是唐朝,唐朝的鼎盛时期则是“开元之治”,而“开元之治”正是在唐玄宗的治理下实现的。
唐玄宗的人生悲剧在于,他未能“慎终如始”,他执政的前半期可谓政绩骄人,后半期则乏善可陈,以至于导致“安史之乱”。
唐玄宗“先理后乱”“先俭后奢”的执政经历绝不仅仅是文人笔下的浪漫故事,其暗含着深刻的历史启示,那就是无论古今,也无论在哪个位置上,当政者都不能腐败,一旦腐败,不但国家没有了未来,当政者本人也没了未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e5d684486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