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通感手法之妙用》,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通感手法之妙用
作者:何全海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6期
摘要:通感是一种语句表达效果最好的修辞方式。在文学创作的各种样式中得到了妙用。如古诗、散文、小说、戏剧等巧妙地运用通感可以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塑造的艺术形象生动深刻滇切感人使人产生闻之有声,视之有象,触之有物,呼之欲出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通感;艺术创作;通感描写手法
[中图分类号]:H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0)-16-0149-01
修辞是一门语言艺术,其目的是通过修辞手段的综合运用,达到最佳效果。那么,通感是一种语句表达效果最好的修辞手法。它是把人们各种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或者说,是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一在文学创作的各种样式中得到了妙用,如古诗、散文、小说、戏剧等巧妙地运用通感手法,能将读者带入一种美妙的幻境,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塑造的艺术形象生动深刻,真切感人,使人产生闻之有声,视之有象,处之有物,呼之欲出的艺术效果。
通感在文学创作的各种样式中得到了妙用。在古诗歌中通感手法之多绝妙。如古诗“鸟抛软语丸丸落”(五百四峰堂诗秒卷——八的《春游记正夫》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形象。“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诗人把“雪花”与“春风”联系起来,把“雪”说成春风中的花,当然就香了,视觉通于嗅觉,写出了层次丰富,令人玩味的立体意境。“雨洗涓涓静,风吹细细香。”(杜甫《咏竹》)把无香的竹用通感的手法写出在风吹动下的香味来。“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韩愈《听颖师弹琴》)诗中以有形写无形,用战士出征的雄壮情态、场面来形容音乐雄壮轩昂,用浮云柳絮在飘飚的情况,来比喻琴声轻柔悠扬。“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从如花似火的红色里感到亲切、温暖,从春来江水中感到安静、寂穆。“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白居易《画竹歌》)这是视觉与听觉的相联。“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把嗅觉的“香”与视觉的“暗”沟通起来,突出了香的清淡。“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词由视觉上无声的“红杏”转化为听觉上的有声的“闹”。
在散文领域里通感手法也显示其魅力,杜牧《阿房宫赋》中的“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前边将属于听觉范围的声响(歌声屿属于视觉范围的春光、属于触觉范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和暖互相沟通后边将属于视觉范围的舞姿与属于触觉范围的凄冷互相沟通,形象地写出了阿房宫内的歌舞之盛。现代散文家朱自清是运用通感手法的能手,在他的《仅存的》—文中写有“发上依稀的残香里,我看见渺茫的昨日的影子——远了,远了。”这里作者把嗅觉与视觉沟通起来表达对逝者欢乐的年华的无限眷恋与怀念。在他的《荷塘月色》中写有:“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肪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花香本来诉诸嗅觉,但作者把它写成有旋律的歌声,给人以嗅觉兼听觉的感受。
小说创作在运用通感上也决不示弱。我国古典小说清·刘鹗的《老残游记》第二回在描写王小玉说书的一段,可谓达到了运用通感手法的生动传神的奇妙境界。“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十数旬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丝钢线抛入天际……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盘绕穿插……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花,纵横散乱。”这里把听觉沟通于视觉。极写声音变化之妙,从有形的视觉来写无形的听觉,达到以目代耳,以具体形状来描绘飘忽的声音的目的,表现了王小玉的高超技艺。鲁迅《祝福》中的“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将听觉对象的“音响”与具有视觉形象的“浓云”沟通,更突出了音响的繁密和强烈。外国作品亦不乏运用通感。
戏剧人物语言在运用通感上也毫不逊色。如汤显祖《牡丹亭》惊梦中的两句唱词“声声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圆。”其中“燕语”、“莺歌”都诉诸听觉,而“剪”是器物,“圆”用于形状,都属视觉范围,怎么“燕语”会像“剪”,“莺歌”会成为“圆”呢?原来人们可以从“剪”的形状上得出锐利、轻快的联想,从“圆”的形态上获得珠圆玉润的启示。可见,“通感”手法要在感觉转换中才能完成的妙处。
总之在文学创作中巧妙地运用通感手法可以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塑造的艺术形象生动深刻,真切感人,使人产生闻之有声,视之有象,触之有物,呼之欲出的艺术效果。可以多方沟通读者的感受,使其多种感官从各个角度去捕捉形象的内涵,领略其美感与增强描写对象的形象强度,给人们新鲜感、广阔感、丰富感。可以使复杂微妙的情意,难以言传的感觉得到巧妙的表达与传递。可以加强与扩大语言的感染力与表现力,开辟文字表达客观事物与生活的新途径,使陈字出新,朴字见色,变平庸为新鲜,化腐朽为神奇,获得引人入胜,动人心弦的奇特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运用好通感的描写手法呢?首先,文学艺术家必须以生活为基础,做生活的存心人,这样才能使通感描写建筑在客观真实的基地之上,其次,必须具有较为全面的艺术知识与经验,才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互相转化,生发出艺术的通感来:第三,通感描写要以人们生理、心理或习惯的某些因素为依据,要把主客观双方的渠道打通,要寻找描写对象之间的某些共同特征,让人们“心有灵犀一点通”。因此,单凭个人直觉、幻想与自由联想,把它强调到极端的地步,不顾读者能否理解,显然是不可取的;第四,充分运用与施展驾驭语言的技巧,借助联想与想象的手段,把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沟通起来或加以组台创造特有的意境与想象,才能产生通感的艺术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e46687e86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