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 论文

2022-04-10 19:13:2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国学经典诵读 论文》,欢迎阅读!
诵读,国学,经典,论文


浅谈小学古诗的美感教学



古诗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间,众口传诵,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瑰宝。《课标》小学生应能背诵古代优秀诗文作了明确规定,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对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灿烂文化品味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文化的情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几年来,我校将《古诗词诵读与欣赏》列为校本课程,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古诗词诵读活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语言十分简洁精美,这也是古诗最大的特点之一。诗句合辙押韵,字数、句数整齐、均衡;字词的疏密相间、缓急交替、整齐匀称。古诗的这种独特的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让人自然而然产生乐感,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以及古诗语言的精练美、凝练美。因此,我针对“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的美感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重视朗读,在朗读中口味古诗的语言美和内涵美

宋代方岳说:“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也有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诵读是最能表现语言美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提高古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以,我在古诗教学中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

初读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连贯,读流利。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扫清语音上的障碍,特别是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读音,如《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xiàn,而不读“见”的本音。然后进入熟读阶段,指导学生多读,关键的地方要反复地读。

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字词理解其内涵美,边朗读边理解;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地自由读。配备多媒体教学,效果更好。在教学《枫桥夜泊》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整个教室里立刻回荡起旋律优美的乐曲,学生们在强烈的文化氛围的感染下,产生了学好古诗的强烈愿望。教学古诗时我又给学生播放枫桥边的古景,配上音乐,那古朴优美的建筑,加上老师舒缓的语言介绍,使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强大的感染与震撼,我又让学生闭上眼睛,给出他们播放寒山寺的钟声,学生完全融入到了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中。




再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把山间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流动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对内涵的理解表达出来,在反复的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咀嚼诗的语言美,在读中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可见,在理解内容阶段,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诵,仔细品味,才能让学生的现代生活、情感、理念与古代人的生活、情感、理念相融洽,并得以升华,与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体验产生共鸣,进而获得美的享受。

最后进入美读阶段,感悟古诗的语言美,就是在理解感悟内容后,引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中一、二、四句的“光、霜、乡”押韵,但句内平仄交错,句间平仄相对,充分显示出语言的音韵美。而苏轼的《题西林壁》其节奏更显不同。为此,在教学这样的古诗时,我就着重引导学生读出节拍,读出节奏,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抑扬顿挫。

二、启发学生想象力,在想象中感悟古诗的意境美

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诗是作者由生活到文字、有点到面的结晶物。而作为读者则要通过想象、联想,将这“点”再次不原成“面”,甚至可以扩大,从而得到深刻的审美体验。这种体验在系统性的教学中通过有序、渐进的积累,就使学生的艺术修养得到逐步提高。如王安石的《梅花》,作者于大雪纷飞之时,因嗅到梅花的幽香而发现墙角梅花傲风斗雪、凌寒怒放的动人景象,心有所悟,写下此诗。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反复吟诵,通过联想、想象就会自然地把“墙角”“梅花”看作是身处逆境中的高洁之士,将凌寒怒放理解为一个人顽强斗争精神的象征,由此受到坚强意志的教育教学《咏柳》时,我先出示柳树的图片,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看到的柳树,然后再学诗。学生能够以自己描述的情景为依据展开想象,进而理解古诗的内容,进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中。在这之后,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描绘一幅柳树的画面,则很容易就感受到古诗的画面美了。

三、入情入境,体验情感

“情”是古诗的根源。诗是诗人“情动而辞发的产物”。没有感情就没有诗




句,没有诗人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艺术效果。在古诗中,诗人常常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所描绘的景物之中,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此,教学古诗也要入情入境,在情与境中体验情感。

我在教学中有时用语言、表情、动作等方法富于情感,动之以情,通过自己动情激发学生动情,使学生情感的琴弦得以奏响,使他们一同进入或欢欣或伤感的情态;有时根据每句诗的不同特点,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出发,启发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如孟浩然的《春晓》一诗,句句写景,字字含情,诗句看似写景,实为抒情,入情入景,情景交融。在教学此诗时,我引导学生从景入手,从字词的理解以及再现诗的画面入手,体会诗人是如何描写“啼鸟”“风雨”“落花”等景物,再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体会诗中“不觉”“知多少”等字词的感情色彩,从而把握诗人爱春、惜春的深情。

教学虽无定法,但却有规律可循。只要我坚持按上述三方面不懈努力,相信学生会受到古诗中美的熏陶,产生审美情趣,为今后的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dd7fabf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8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