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困惑与思考》,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困惑与思考
作者:俞秀容
来源:《成才之路》2011年第11期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历史与社会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必须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与实践: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综合性”要求教师专业从单一性走向综合性;“学业考试成绩按30%计算”与家长学生“分数观念”不应该成为对立面;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生成”的“思维火花”应该与“教师预设”相得益彰;进行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方法的创新尝试不须“形似”更愿“神似”;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如何并行不悖!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课程改革;创新教育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构建的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目标、内容和评价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这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创新教学方法、变革教学手段,以求尽快融入到新课程中,并伴随新课程的实践而成长。然而在实现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过程中社会综合课遇到一些尴尬,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困惑与思考。 困惑之一: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综合性”与教师专业单一性的矛盾如何化解!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强调人文精神和历史感,力图以综合的视野突破原有的学科界限,联系国内外不断变化的现实,整合历史、人文地理、经济、政治、社会等多领域的知识,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辩证地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为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提供更大的空间。综合性学科的整合,要求我们老师的知识相应整合。但现在大学课程的设置却把历史、地理、政治等人为分开,导致任教后的老师往往是单一学科的“专家”,其他学科则知之甚少,有时候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很让人无奈。例如在教学“社区我们的家”一课时讲到地图三要素,某老师指着一个行政地图说:北京在杭州的上边…… 思考:以上现象亟需我们深刻地反思一下。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综合性”,自然产生“综合性学习”,即特指本学科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学生将教材相关知识和实际问题整合起来,主动获取知识技能,发展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活动过程。我们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定位是完全有利于青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学科新课程的改革方向符合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下的人才观。那么在此情况下,学生会产生我们学科及与之相关学科层出不穷的问题。我们的教师如何来面对这样的难题,是死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是应该顺应课程改革的指导方向,进行自己的知识扩展和更新?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当然,我们的大学师范教育的改革也是我们应该深思的一个方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困惑之二:“学业考试成绩按30%计算”与家长学生“分数观念”导致历史与社会学科边缘化如何化解!
“温州市2011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与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中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有明显变化: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业考试成绩不再用五个等级方式呈现,而是按30%计入学业考试总分。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评价制度在历史与社会学科进行质的评价改革,社会思品的学业评价制度淡化分数重视能力的改革是既定事实。
思考:对于我们一线老师的困惑,应该从以下方面思考:教师自我消极情绪的影响日渐扩大,中考制度改革变化,一线教师自身已经轻视教学,面对课堂,习惯于只凭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和一块黑板,机械式上课,枯燥无味地灌输说教,甚至马马虎虎应付了事,不知为何而教,不知应教会学生哪些思想品质和能力,什么新课程改革、什么学生为本,统统抛之脑后。这样的教师怎么会让学生喜欢,让学生转变观念,爱上历史与社会课呢?
困惑之三: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生成”的“思维火花”为何在“教师预设”中渐行渐远!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生成”相对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是实施新课程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传统的教学一切都是预设好的,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甚至于每个环节各安排几分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各设置哪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需要几个学生回答等,都事先设计好,一环扣一环,它都是围绕着如何教而展开的,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由于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权威性和绝对性,过分强调教学的预设性,使教学变成了知识灌输的过程,虽然教学中教师也设计了组织学生讨论与回答的环节,但学生讨论与回答的问题都是老师精心设计的,而且教师是学生发言的直接的、绝对的评判者,学生甚至不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而在猜测教师想要的答案是什么。 思考:教学过程的开放,关键是要有真实的交流。所谓真实的交流,就是学生自己产生问题。新课程标准鼓励探究式学习本课程,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创新精神,使学习成为学生获得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的真谛,我们就会发现,教学中出现的学生生成性资源,即学生的困惑、感受、见解等恰恰是我们教学的“生长点”!也是学生“思维火花”的乍现! 综上所述,我谈到部分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究其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我们教师没有吃透新课标的精神,另一方面新课程标准的刚刚实施,作为一种新事物被正确认识肯定需要一个长期摸索的过程。但是,只要我们不断探索这门社会思品综合性学科,我们相信,它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明天也会更好。我有很多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带来的困惑,但更多的是庆幸,庆幸的是,和新教材一样,我的起点是新的。新教材,我们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孙钰柱.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6(10). [2]教育部.《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 [3]朱明光.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4]陈新民.论社会“历史与社会”课程的跨学科内容设计[J].教学月刊,2006(11).
(乐清市虹桥镇一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dcf730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