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女性的发展与社会性别意识

2023-05-12 14:23: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当代中国女性的发展与社会性别意识》,欢迎阅读!
中国,当代,性别,意识,女性


当代中国女性的发展与社会性别意识

【摘要】文章从社会性别意识的角度来分析当代中国女性发展存在的问题。中国当代女性虽然已从古代的三从四德男尊女卑中挣脱出来,但在思想观念上仍然没有彻底摆脱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始终没有得到全面和自由的发展。所以,要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的主流,增强全社会的性别意识,促进女性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女性; 社会性别; 社会性别意识

一、当代中国女性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当代中国,可以说女性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提高,但问题在于人们往往注重女性经济教育政治参与等社会政策方面的改善,而忽略了人们对男女两性平等观念认知上的提升虽然几千年来封建传统思想表面上被摧毁,但其残余依然存在,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现了以下几种偏差:



(一) 对男女两性的认识存在着思维定势。伴随着中国漫长的父权封建制社会形态与文化形态的形成,形成了一种可谓根深蒂固的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认为男女两性气质是不同的。



男性气质是理性的、逻辑的、阳刚的、独立的、主动的、富于攻击性的等等;而女性是感性的、非逻辑的、阴柔的、依附的、被动的、敏感的、爱好和平的、优雅的等等。基于气质的不同,男性的个性应该是:坚毅、独立、自信、慷慨、大方、有责任感……而女性的个性应该是:温柔、顺从、体贴、耐心、依赖甚至是软弱和自私……并且他们认为这些都是天生形成的。在现代社会中,许多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都突出了女性柔美、吃苦耐脑、善解人意等传统美德这种传统的女性形象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接受,无形中成为女性地位发展的一种导向。



(二) 女性缺乏自尊自立意识,依赖心理严重。当今社会中,尽管女性和男性一样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平等权利,成为社会半边天,但是仍有相当一部份女性缺乏自尊自立意识,依赖心理颇为严重。



一是表现在对婚姻或丈夫的依赖上。这种女性往往视结婚为生活的唯一出路。一旦结婚,她们便放弃对自身事业的追求转而享受夫贵妻荣的待遇。即使尚未结婚的女性,也为将来能找一个好老公而努力。二是对社会的依赖。有些有正式工作的女性,对单位组织、社会团体有依赖心理,期盼着社会的照顾,希望组织把自己的一切都安排妥当;有些下岗或无业女性不想付出个人的努力而指望在社会的关照下获得好的境遇。这些女性对自己缺乏自信,看不到自己的潜力和发展优势,潜意识中性别的卑微感使得她们从不敢打破男强女弱的社会性别格




局,这使得女性的社会地位急剧下降。



(三) 现代社会思潮中的女性唯美意识。社会对女性身体美的渴求和女性自己对体重和外表的迷恋,形成了以女性外表美的标准来衡量女性的社会文化



现代社会,人们对女性体貌的关注,远远多于对女性能力的关注,如:让美女做秀,让美女充斥市场。女性的外表美要比她自身的能力和智慧重要的多。传媒还引导和营造着女性审美文化发展的方向,将女性的价值定位在美丽的身体中,使人们相信女人的价值是由相貌决定的,美女是与金钱、地位、成功、荣耀、享受、自信、人格完美、婚姻幸福等等联系在一起的,美可以帮助女人实现全方位的人生价值。这种对女性身体美的认识深入到社会意识中,就掀起了女性整容、塑身的浪潮。男性以女性外在美的眼光来看待女性,女性也以这种标准来界定自己。女性只剩下了,而不见了。这严重束缚了女性全面健康的发展,影响男女两性走向和谐。



二、对当代中国女性传统思想的挑战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女性主义发现,男女不平等的原因不在于生理性别(sex,而在于社会性别(gender,主张把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同由社会文化建构的性别角色区分开来。此后,社会性别一词被大量引用,来分析男女两性关系的不平等。同样,社会性别理论对中国女性的传统社会角色和性别观念也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



那么如何理解社会性别,社会性别的内涵是什么?对分析我国女性地位的发展至关重要。



《英汉妇女与法律词汇释义》中给社会性别下的定义是:社会性别一词用来指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女性或男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



《牛津社会学词典》中给社会性别下的定义是:社会性别关注男女之间由社会结构性原因所形成的差别。社会性别不仅指个体层次上的认同和个性,且指结构层次上的文化预期和模式化预期下的男子气和女子气。



社会性别分析框架指南》Candida March)中提出:生理性别是人类生理上地事实;社会性别不是。作为男性或女性的经历会因为文化的不同而相差很大。社会性别概念被社会学家用来描述在一个特定社会中,社会形成的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角色、活动及责任。因为社会的组织方式,我们的社会性别身份决定了社会如何作为男人和女人的我们,以及期待我们如何去思考和行动。



《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社会性别与发展培训手册》中给社会性别下的定义是:泛指社会对两性机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社会性别常常在社会度(如文化、资源分配、经济体制等)中以及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得到传递、巩固。






尽管这些观点对社会性别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但实质上都强调人的性别意识、性别行为都是在社会生活制约中形成的。女性扮演的性别角色,并非是由她们与生俱来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决定的,而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人们现有的性别观念导致了社会性别角色的定型,如:女柔男刚、女主内男主外之类的社会性别角色,限制了男女两性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些并不是直接由生理决定的,而是由社会造成的,社会化的产物,因而是可以改变的。



因此,革新传统的性别意识,确立现代性别意识,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的主流,是中国在解决和发展女性问题上的重要课题。



三、增强全社会的性别意识,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的主流

社会性别意识纳入社会发展和决策主流的提法,最早集中反映在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中。所谓性别意识,就是指自觉地从性别的角度,去观察和认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并对其进行性别分析和性别规划,以实现社会性别公平。社会性别意识主要是以强调男女两性社会异为主要内容,是在肯定男女两性自然性差异的基础上,强调了男女两性的社会差异。其中,社会文化对男女性别差异的影响更为重要。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所扮演的性别角色,其女性的生理性固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主要是由社会文化决定的。所谓社会性别主流化,是指社会性别进入政府决策、党群组织、学术研究、大众传媒、企业行为、公民意识等的进程,包括社会性别的机制化,即国家、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所有的决策者和办事人员都具备社会性别觉悟,时有相应的法规和制度保证将社会性别观点纳入决策主流,推动两性平等的实现。②也就是说,要想使社会性别主流化,就要在制定每一项政策、方案时都有性别的观念,从性别的角度观察社会和现实,审视男女两性的特点和角色定位,使这些决策、方案能体现男女两性在作为人的同一性上具有同样的人格、同等的尊严、均等的权力和机会,又能使作为差异的男女两性各自的特点得以发挥,自的利益得以满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dc429e731126edb6e1a10a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