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评《红与黑》》,欢迎阅读!
浅评 《红与黑》
关于于连,有各种的评论,虚伪,野心家等等,但是我更愿意把他当做一个为了寻求幸福付出了一切,但却不幸走错路的孩子。
他出生一个卑贱的木匠家庭,隐忍,只在善良的本堂神甫面前表露他虔诚的感情。他有着宁可死一千次也要飞黄腾达的不可动摇的决心。但对他,飞黄腾达的意义首先仅仅是离开维里埃。因为在他的家乡,他没有父亲的慈爱,没有兄弟的尊重,处处是多疑,固执,巧言,贪婪与勾心斗角。
这个可怜的人使出各种虚伪的手段,把他的一个又一个的“作战计划”及其实施当做幸福。但他仍会思考,他问自己“什么时候我才可以养成这个好习惯,我向这些人出卖灵魂仅仅是为了他们的钱?如果我想得到他们和我自己的尊重,那就应该向他们表明,和他们打交道的是我的贫穷,而我的心和他们的蛮横无礼相距千里之遥,它高高在上,他们那些轻蔑和宠信和小小的表示岂能达到。”于连的欲望和和他的尊严紧紧联系在一起。但他不得不先屈从于现实社会,欲望的实现过程也是尊严的磨损过程。他自卑,但又不允许别人加以鄙视。他高傲自负,他需要 “幸福”,需要得到社会的承认。
于连和德.莱纳夫人的爱情始于于连对她的诱惑。起初,他只是在履行所谓的“责任”, 把这当做一种对贵族老爷的报复,一种虚荣的满足。但是德.莱纳夫人的善良、淳朴、温柔深深地打动了于连。一段时间,他疯狂地爱上了德.莱纳夫人。可惜这颗爱心又很快被种种野心占有了。他想,“我尤其应该在这个女人身上取得成功,因为
倘若有朝一日我发力迹,有人指责我当过卑贱的家庭教师,我就告诉她,是爱情把握推向这个位置的。”这个追求幸福,等待发迹的人此时还是不能摆脱出身贫困,阶级低下的自卑。因此可以说是自卑蒙蔽了于连的眼睛,他本可以发现这是他的真爱的。
后来的玛蒂尔德小姐是在开始时主动追求于连的。但是又经过多次的反复。于连强烈的自尊心、进取心,让他想尽一切办法去挑战自己,去征服玛蒂尔德小姐。说穿了也是因为他自卑,所以才想以此来证明出身卑贱的他比贵族的子弟更有被爱的价值。他把这当做是胜利。所以当他以为是德.莱纳夫人的一封信断送了他的幸福时,他想到了报复,最终被投进了监狱。
自卑的于连,想要强大的于连此时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追逐的不过是浮尘。
他虚伪。明明心里燃烧着拿破仑驰骋沙场的热血,却装作冷冰冰的教士,明明不信神,却装作无比虔诚。可也是这些虚伪证明于连终究是个孩子,否则他完全能将虚伪进行到骨子里,但他却做不到完全为达目的出卖自己。
于连善良,他发迹后主动拿出500法郎送到了乡下神父的手里。“我请求你悄悄地,不要说出我的姓名,分给那些现在像我一样贫穷的不幸的人。我不怀疑你愿意帮助他们,亦如从前帮助我那样。”
终于在狱中的于连卸下了往日一切伪装和面具,找到了真实的自我,也找到了本质的幸福,终于发现德.莱纳夫人才是毕生至爱。
他自白不求任何的宽恕,因为“居然能够谋害最值得尊敬、最值
得钦佩的女人的生命,我的罪行是残忍的”。他在法庭上说出了郁结在心里的一切,他谈他的预谋、他的悔恨、他的尊敬、谈他在那些更为幸福的岁月里对德.莱纳夫人怀有的儿子般的、无限的崇拜。到了现在他的所有追求已经缩成了一个小小的祈求,“要是我能把我对我的罪行有多么厌恶告诉她,我该多么幸福啊”。
他悔恨自己的行为残忍,为了闪光的东西抛弃了质朴平常的东西。他放弃了对死刑判决的上诉,在最后的时光里洞察自己的灵魂,坦然地面对死亡。
这个走错路的孩子终于在一生的最后彻底地理解了幸福,并找到了幸福。他没有向统治阶级投降,虽然他明白了他所处的是怎样的一个社会。他对自己做过公正的总结,“我在世上并不曾孤独地生活,我有过强有力的责任感。或错或对,我为自己规定的责任仿佛一株结实的大树的树干,暴风雨中我靠着它;我摇晃过,经受过撼动。说到底,我不过是个凡人罢了„„但是我没有被卷走。”
对于连,红色象征了他所追求的人生意义和他最后所理解并获得的幸福,而黑色则代表了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拼命奔波,却不理解自己存在真正意义的生存状态。在于连的一生中,红黑纠结,但是幸运的是他的“失败”导致了他的幸福,最后红黑分明,流向不同的地方。
司汤达说《红与黑》是写给少数幸福的人的,我想最后的于连,这样的于连也是少数幸福的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daea303cc17552707220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