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论文

2023-01-22 05:21:2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论文》,欢迎阅读!
当代,道德,大学生,关于,论文
论文摘要: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掌握高知识、高技能的大学生已成为网上最为活跃的群体,其网络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也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网络社会化建设的道德基础。要使大学生适应网络社会生存的需要.在网络空间中获得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其网络道德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道德教育 问题与对策

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200811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2.9亿,网民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现在互联网已经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信息来源渠道之一 ,而使用这种媒体最活跃的人群,则莫过于是当代的大学生群体。对当代的大学生来说,网络极大地拓展了他们的知识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促使着他们的思维方式更加开放与现代化,而,我们也应看到,网络在体现其正面效用的同时,带来的一系列大学生网络道德方面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网络道德释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道德是同法律一样具有约束力的社会规范。道德是由一定社会关系所决定,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道德,它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解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一、网络道德和网络道德素质的内涵 关于网络道德的概念,理论界有着不同的见解。综合起来,我们认为网络道德是指:网络社会中调节网民与网民,网民与网络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对网民的网络行为起到的规范、约束和指导作用。

网络道德素质则是人们在整个网络社会活动中(包括信息的获取、使用、制造和传播等)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它包括网络道德行为主体(网民)的道德认识能力和思维形式、道德情感和意志特征,以及网络行为过程中的道德选择和行为能力等要素。

二、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

()过度迷恋网络而使许多大学生出现身体和心理问题。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阶段,长时间面对电脑容易身心疲惫、生物钟混乱,严重者可诱发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紧张性头痛等病症,精力和体力透支,造成即使下网后,神经的高度兴奋也无法一下子平息,网上刺激的画面和字语还在眼前晃动,导致睡眠质量下降、食欲不振、消化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网络综合症”。长期上网的大学生在网上表现出兴奋、注意力集中、反映敏捷等“积极”的情绪状态,在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则出现魂不守舍、烦躁不安等情绪,出现对网络的依赖和“网络强迫症”。大学生“网恋”现象也比较普遍.而网络的虚拟性.往往导致情感的不真实、不可靠,只是想象中的海市蜃楼。



三、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的的的原因原因原因原因 造成上述一些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有外因也有内因,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所以,我们需要对其两方面因素分别作出分析: (一)外在原因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当前大学生处在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中,社会境急剧变化,也渐趋复杂化,各种外在因素不可避免会对他们的思想意识行为产生一定影响,一般来说,其外在因素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网络的多元性开放性和匿名性特点弱化了道德的约束力。网络是一个开放性的大众媒体, 信息是共享的,时空也不再是阻碍人们交流的障碍。网络的虚拟空间已成为人们尽情展现自我的天地,人们的言行在这里更为自由与开放。网络上各种思想、价值观交相激荡 ,良莠不齐的信息也都云集于此。大学生可以在信息的比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与辨别能力, 但同时,在落后的、非人性的和反社会的道德意识面前,一些道德意识薄弱者特别是道德判断力尚不强的大学生群有可能由欣赏走向趋同,由无意识模仿走向意识追求,以致成为信息浊流的牺牲品。内在原因


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大学生自身不甚成熟的心理状况应该是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大学生正处在生理上不断发育、心理上不断成熟的特殊阶段。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对新事物敏感且容易接受、寻求自我并实现自我好奇心强、渴望友谊和交流,但是自制力却相对较弱。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再加上身处激烈的竞争环境,大学生特别需要对于人际交往、社会支持、自我实现等各种需要的满足。笔者认为,要认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必须深刻地分析大学生相关心理因素。1. 焦虑心理。大学生有自我设计自我完善的愿望强烈,但由于大学生自我评价的比较范围扩大,评价标准增多,使部分大学生优势地位丧失,他们出现了强烈的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也更加关注自我更全面地评价和设计自我并力图通过多种方式来表现自我获得自我肯定。部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没找到合适的表现方式,就通过网络来实现。 2. 逃避心理。现在的许多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学中学都受到家庭无微不至的关怀,独立生活和耐挫折的能力都比较差。在家一切都以自我中心,到了大学,仍然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到别人的心理需要。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若受到挫折,就形成现实冲突,并产生孤独感3. 补偿心理。这种心理源于学生对世俗现实的不满,企图通过网络找回一些需要的东西作为补偿,如寻找所谓的平等、关爱和朋友。一些现实中成绩不太好或挂科较多大学生们喜欢到网络中寻求平等,他们害怕老师、同学们流露出的歧视。一些身材或相貌不够好的学生,也喜欢在网上交友,远离现实中同学们不尊重。一些学习上后进、外形上不够好、生活较贫困的大学生因为现实中难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怀,他们自尊心也较强,不会接受一味的同情。网络里,由于很多自身特征可以通过虚拟符号来伪装,他们可以自由地表现自己来博取他人的同情或关爱,满足这种心理需求。 4. 宣泄心理。处于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面临竞争激励、家长过多要求、过高期望等压;以及考试成绩在学校种种评定中的重要性;加之青少年学生在心理调节控制方面的能力较差等种种原因,会使青少年产生一种紧张、失望、焦虑、烦躁、苦恼等情绪,这些造成他们长期的心理压抑,对这样的压抑情绪,理学提倡的做法是适时、适度地转移、倾诉和宣泄。网络的虚拟以及灵活而匿名的个人身份、平等的地位等种种网络特性,无疑是最为合适的宣泄途径。 5. 从众心理。根据社会理学家分析,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继而会引发一种从众行为。所谓的从众行为即由于在群体一致性的压力下,个体寻求一种试图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实际存在或头脑中想象到的压力会促使个人产生符社会或团体要求的行为与态度,个体不仅在行动上表现出来,且在信念上改变了原来的观点,放弃了自己原有的意见,从而产生从众行为。处于大学校园这样一个氛围中的大学生,精力充沛,本身就有一种与人交往、希望获得别人认可的渴望。他们害怕自己不一致的反应会招来别人的指责,同时有种归属于群体的倾向,以此来表明自己与别人友好的愿望。因此,网络已成为大家谈论的共同话题,不上网就意味着“落后”的趋势下,一些原本对网络界不感兴趣,但经常听同学们谈网上的种种趣事、种种奇妙,不会上网则如何遗憾等。此时,为了和他们一致,便开始学习上网,有的逐渐上瘾至不能自拔

四、由于网络存在双重作用,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与强化其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充分利用因特网本身的特点,扬长避短,致力于建立健全网络思想教育系统,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培养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建设好重点新闻及教育网站;加强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研究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成为在校大学生了解社会、获取知识、交流信息、与人沟通的重要方式和渠道,通过网络形成的新型教育模式也进一步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网络文化因此进一步影响着学生的生活。 当前,高校应进一步改进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掌控高校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向。

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完善校园网络道德教育伴随着网络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高校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da66c10915f804d2b16c19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