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设计

2022-03-19 21:05: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物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物理
初中课程物理教学设计

物质的密度

教材分析: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也是后面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学习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设计思想: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课堂教学中应该落实物理教育的基本目的,突出新的教学理念。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后面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密度的概念没有直接给出,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计算、分析、比较、合作交流,最后得出结论。 课题:物质的密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熟悉量筒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通过量筒、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本节的难点是学生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认识,以及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三、教学过程 1.实验探究过程设计


a.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

课堂上,让学生观察两个(一个是铝制的,一个是不锈钢制的)大小、形状一样的勺子。或者观察两杯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的质量。很多学生会像小聪一样,提出猜想: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可能质量不同。并进一步思考,这里包含有什么道理呢? 进一步提问:

1)为什么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2)为什么体积不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却又相同? 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参与、观察思考并回答 b. 猜想假设 教师活动:

启发学生对上述生活和实验中的现象进行大胆猜想:将学生有代表性的猜想和假设列在黑板一侧进行归类,鼓励学生大胆去猜想和假设。 学生活动:

学生大胆进行猜想 C.实验探究 教师活动:

分组实验探究:1、引导学生理解实验方案,每种物质要选质量和体积不同的两组,是为了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与体积或质量有关?选三种不同的物质是为了探究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2、引导学生得到用天平、刻度尺和量筒测量这些小物品的质量和体积,然后计算1cm3物体的质量的设计方案。 学生活动:

按方案进行实验,合理分工,并做好实验数据记载。 d. 归纳总结

1、密度是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物质的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而又能相互区别的一种性质.密度描述的是:各种物质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所含的质量不相等的特性.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与该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运动状态无关.


2、密度

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B.密度公式:ρ=m/V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C.密度单位:千克/3kg/m3;/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由于物体在温度发生变化时,体积会发生变化(即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而质量不变,则物体的密度要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在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例如水结成冰)密度一般有变化。 交流与讨论 思考与讨论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V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3)公式的物理意义。 小结

1、密度的引入目的、概念、公式、单位 2、密度的意义,用密度计算的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生活实际中引出物理问题,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体验到物理的魅力。教学方式上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知识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d83a8f467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6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