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旅游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2022-04-18 22:20:0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旅游对诗歌创作的影响》,欢迎阅读!
诗歌,创作,影响,旅游


浅谈旅游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要:旅游在诗歌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六朝时期的山水游赏之风促进了山水诗的兴起;唐代漫游之风则大大拓展了诗歌的题材,不仅使山水诗的创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且也推动了边塞诗与都市诗的发展;旅游还促进了诗人诗风的形成与转变,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著名诗人的诗风都曾受到其旅游经历的积极影响;旅游可以不断激发诗人的诗思,大大拓宽诗人的视野,成为他们走进自然、融入生活的一种人生实践方式。旅游又往往能够使人们达到一种自由自在、逍遥无为的审美境界,将客观事物转化为被诗人体验到的社会生活,大大丰富了诗歌的题材,使其成为诗歌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关键词:旅游 诗歌创作 诗风

旅游指旅行游览,社会生活条件诸方面的差异,古之旅游和今之旅游有一些区别。今之旅游是一种普及的群众性活动,表现为人们以娱乐、享受为目的,离开常住地的一种综合性物质文化生活。古代的旅游往往依附于其他的社会动,并且除了以休闲为目的的旅游,长期寄居他乡也称为旅游如唐代贾岛《上谷旅夜》诗云:世难那堪恨旅游,龙钟更是对穷秋。故园千里数行泪,邻杵一声终夜愁。”{1}尚志《江上秋志》云:到来江上久,谁念旅游心。故国无秋信,邻家有暮砧。”{2}本文探讨旅游对古代诗歌创作的影响,重点关注以审美为特征的旅游活动,同时也兼顾其他方式的游历活动。我国古代诗人的旅游活动非常广泛,并且对他们的诗歌创作普遍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许多优秀作品直接反映旅行生活中的见闻与感受。因此,将旅游诗作为诗歌的一种类型予以考察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当然若进一步分类,又可细分为行役诗、行旅诗、羁旅诗、风光诗、怀古诗等。



《诗经·邶风·柏舟》云: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3}作者以敖以游的目的是为了舒散内心的隐忧《邶·泉水》与《卫风·竹竿》中亦有驾言出游,以写我忧”{3}的句子,出游也是为了消除内心之愁苦。可见具有缓和内心矛盾,平衡心理的神奇效果。当然这种出游大多是个人行为,并且一般也不会出游很远。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生活条件以及交通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善,出游尤其是文人的出游也越来越频繁。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出游成为时尚这一方面由于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加剧挫伤了文人参与社会革的信心,另一方面道家顺应自然、返璞归真思想的风行也给文人以精神上的支持。



元康六年296石崇出为征虏将军,假节监青徐诸军事率众作金谷之游,极一时之盛,石崇特作《金谷诗序》。永和九年(353)则有著名的兰亭之会,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写道: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此次聚会名为行修禊事,实则也是社会名流的畅游活动,他们纵情山水,酒赋诗,娱目赏心,其乐融融。



这些名人贤士的聚游都伴有饮酒赋诗活动,而诗歌创作的内容与形式必然会受到游赏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山水进入文人的视野虽然还常常带有标榜人物风度的意味,但毕竟作为诗歌的一个重要题材源泉渐渐被开掘出来。至南朝时,山水诗兴起,《文心雕龙·明诗》称: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4}谢灵运即是山水诗创作的代表人物。谢灵运(385-433)是南朝宋的著名诗人,一生性好山水,恣意遨游,其诗歌多写山水名胜,典丽清新,意境优美。钟嵘《诗品》列其诗为上品,评曰:若人兴多才高,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物,其繁富,宜哉!然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5}



山水的存在是客观的,而被人当作审美对象予以特别关注才是山水诗产生的真正原因,旅游行为无疑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环节,甚至可以说旅游的心态就含有摆脱尘俗羁绊、放飞心灵的因素。因此,若从深层次角度探究,我们可以说,山水诗的兴起正是游赏之风带来的必然结果。



唐代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众多文人热衷旅游,有些是有特定目的的游宦游学,有些则是以休闲娱乐等为目的的漫游。这种风气大大促进了诗歌题材的进一步拓展。



首先,山水诗继续发展,渐渐达到高峰。初唐山水诗受南朝诗风影响,尚多限于对宫廷苑囿的描绘。至初唐四杰,因其游历广泛,山水题材得以拓展,逐渐走向自然山水,闻一多先生曾说,四杰将宫廷诗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紧接其后的是陈子昂、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张说等人。他们大多宦游无定,漫长的羁旅生活中留下许多对途次山水的细致刻画。张说被贬岳州时写作大量山水诗。倘若没有这种旅游经历,何来山水寓目,又怎能写出成功的山水诗呢?盛唐时期,山水诗创作达到极盛,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王昌龄等无不涉足其中。创作数量众多,成就非凡。在促成山水诗兴盛的诸多因素中,旅游的发达无疑是重要的一个。诗人的足迹踏遍祖国的名山大川,终南山、庐山以及吴越、巴蜀等风光秀美奇丽之地更成为他们追求心灵自由与实现生命价值的圣殿。中唐山水诗创作成就较高的是韦应物和柳宗元。韦应物的山水诗多写于行旅中,柳宗元的山水诗也大多作于贬谪之地,意境则趋于空泠。



其次,边塞诗大多是诗人漫游边塞,亲历边塞风光的结果。唐代诗人除漫游名山大川,游赏山水之外,另一重要去处是边塞。如高适、岑参、李益、王之涣




等人都曾亲历塞上风沙。以高适、岑参为例,开元中高适曾北上蓟门,漫游燕赵。这次出塞虽然没有达到建功立业的目的,但大大开阔了诗人的视野。天宝十一年752高适得到田梁丘推荐,赴陇右节度使、权知河西节度哥舒翰幕任掌书记,亲见哥舒翰收河西九曲;天宝十五年(756,从哥舒翰守潼关。岑参从天宝八年749)冬赴安西,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僚属;天宝十三年(754)岑参被北庭节度使封常清辟为节度判官;至德元年(756,又出任伊西北庭支度副使。边塞的奇异风光极大地震撼着诗人的心灵,瀚海、白草等被纳入诗中,营造出全新的壮美图景。如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等极大地丰富了唐诗的题材。以山水诗著称的王维也曾有边关之行,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塞宣慰,旅途中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使至塞上》。诗云: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假如没有亲赴边塞的生活经历,即使是最擅长写景的王维也不会写出如此意境雄浑的诗句。这种旅游拓宽了其诗歌的题材,同时也使得边塞风光有幸入于伟大诗人的笔下,成为艺术画廊中奇特壮丽的画卷。



此外,众多刻画都市风景以及风土人情的诗歌往往是诗人们漫游都市、切身感受都市生活的结果。唐代的许多通都大邑、繁华之地既是文人为官后宦游的重要场所,也是各种文人干谒投赠、结交友朋的经常去处。如白居易曾为河南尹,诗中便多了对洛阳的描写,其《水堂醉卧问杜三十一云》



闻君洛下住多年,何处春流最可怜。为问魏王堤岸下,何如同德寺门前。无妨水色堪闲玩,不得泉声伴醉眠。那似此堂帘幕底,连明连夜碧潺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d4de4d5f4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9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