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解析(附注释+译文)

2023-12-07 03:58: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惠崇春江晚景解析(附注释+译文)》,欢迎阅读!
春江,晚景,译文,注释,解析
惠崇春江晚景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①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②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③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④上:指逆江而上。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1


创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公元1085年(神宗元丰八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一说此诗作于江阴。本首诗是其第一首。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写的一首题画诗。一首好的题画诗,既要点明崮面,使人如见其画,又要跳出画面,使人画外见意,从而既再现了画境,又扩展和深化了画境。



惠崇是能诗善画的僧人,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称其"工画鹅、雁、鹭鹚,尤工小景,善为寒汀远绪,萧洒虚旷之象"。这首诗所题的惠崇画,是一幅以早春景物为背景的春江鸭戏图。诗的前三句写了六样景物∶竹子和竹外开放的桃花、江水和水上浮游的鸭子、布满地面的萎蒿和新出嫩芽的芦苇。这些应当都是画中所有。分别来看,第一句写的是地面景;第二句写的是江上景;第三句写的是岸边景。从这三句诗,大致可以想见这幅画的取景和布局。



欣赏一幅画,如果只局限在目所能见的范围之内,那么,画笔所描摹、面面所展示的只是景物的色彩、形态、位置、数量、体积。就惠崇的这幅画而言,只画出了桃花之盛开、春江之溶漾、桃枝之在竹外鸭群之在水上、蒸蒿之密,芦芽之短,这是画家在自然界所能见到的,也是欣赏画的人在画幅上所能见到的。是,苏轼的这前题画诗,却还写了要凭触觉才能感到的水之""要用思维才能想出的鸭之"知》、要靠经验和判断才能预言的河豚之"欲上",这些,无论在自然界或画幅上,都不是目所能见,是通过诗人的想象和联想得之于视觉之外、之于画面之外的。而这首诗的高妙处,正在于以这些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不复是无机的组合、静比的罗列。这生机和情规.可以是画幅本身所藏含而由诗人的灵心慧眼发掘出来的,也可以是画幅所无而由诗人赏画时外加土去的。这也就是谭献在《复堂词录叙》中所说的"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



当然,读者用心之所以然,不应是漫无依据的胡思乱想。其想象的契机、联想的线索,应当是有端倪可寻的。诗人在欣赏惠崇这幅画时所以产生"水暖鸭先"的想象,是因为画面本来有水有鸭,更从桃花开、离芦生所显示的季节而想到江水的温度和鸭子的感知。至于诗人之写"河豚欲上"可以是因画面景物,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d47763d5b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f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