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体

2022-09-06 19:13: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上官体》,欢迎阅读!
上官
古人写作或是批评文章、诗词都是非常注重诗体的,就是体制。唐朝的时候就有很多文人就开始对诗体进行研究比如说崔融总结的十种唐诗的体裁,形似体、质气体、情理体、雕藻体等等。然后到了宋朝,论诗辨体就更流行了,《沧浪诗话》中专列诗体一目,将自古至宋的各种代表诗体和特征都罗列出来。诗体的划分标准不一样,有以时代论体,还有就是这类诗的代表人物论诗体,还有以体裁论的,比如古体、近体、杂体、新乐府等等。你拿到一首诗,首先就要看这首诗的诗风、诗体、流派,还有时代背景什么的,就好像给你一只动物,一匹马,我在分析它之前,要深入研究按照生物分类学,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马种。这都是生物学家干的事,一样,唐诗分体、分派、分类的话那是文学家们做的事,对于我们在鉴赏层面上来说,研究太深奥既费力气又没多大意义。

今天还是要向大家介绍一种诗体,就选了个比较好讲的,上官体。与其说是将上官体,不如说是介绍上官仪这个人。

上官体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是指指唐高宗龙溯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歌风格

说到上官仪大家可能会很陌生,他不像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那样名气大,甚至连二流、三流的诗人都算不上,在唐代本来他有诗集的,后来就散失了,全唐诗中收录了他的21首诗。《唐才子传》编者都不把他当作才子,里面收录了将近四百个唐代有名文人,甚至连叛臣贼子、女道士都有,就是没有上官仪。作为才子,他比较失败。但是,他确实很有才,在唐代诗人中,他算得上很早就中进士的了,之后一直平步青云,直到坐上了宰相。后来却被武则天找个借口给杀害了。所以说作为政客,显然他也是一个失败者。总的来说,他是一个被政治出卖的文人,两个方面说,一,上官家族四代都死于政治纷争,他父亲,儿子,孙女和他自己。二,也可能就因为终生从政,影响到他的创作,他的诗文风格都被那个时代给政治化了。

接下来从就从诗人、诗体两个方面来介绍。

上官仪(约608年~66414日),这个人生年历史记得很模糊,但逝世日期可以被记录得这么精确,他出生时正处于隋炀帝昏庸的统治下,出生在现在的江苏仪征一带,年少的时候宇文化及发动叛乱,父亲上官弘被杀害,上官仪被人藏在一个寺庙里才幸免,后他就在南方寺院里长大,在寺里看过很多诗文,也研究佛经,年轻就很有才华。贞观元年,他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看中,推荐进京考试,结果在“对求贤策”、“对用刑宽猛策”中以全国第三名考中进士,对策就是根据实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主意,唐太宗非常赏识他,让他做是弘文馆直学士,弘文馆就算是宫廷文苑那种,编史书,拟诏书,我们现在看的《晋书》就是那时候房玄龄主持、上官仪参与编注的。接着被升迁为秘书郎,就成了太宗的第一御用文人了,专管校对皇上诗文的。有记载,“太宗每属文,遣仪视稿,又多令继和,凡有集宴,仪尝预焉”。高宗即位后,上官仪就一直升官,直到做到了相当于宰相的中书门下三品。他的创作黄金时期就是在他当上宰相之后,官位这么顺利,心情也就很不一


样,那时候的上官仪写的最多大部分都是是洛阳的黎明,洛阳河的美景,而且他也是死在洛阳的。从长安到洛阳就要提武则天迁都的历史了,当时武媚娘在长安害死了王皇后和唐高宗的妃子后,感到心里不安,就劝说皇帝换个地方上朝,就这样大臣们也来到了洛阳。上官仪那首著名的《入朝洛堤步月》就是在他在行宫外准备上朝的时候写的。就因为他位高权重,所以感到自己责任重大,看到女权凌驾于朝廷时候,他多次向唐高宗李治说明利害,但历史上的李治就是一个没什么作为的皇帝,多病、懦弱而且怕老婆,把上官仪进谏的都跟武则天说了,武则天就怀恨在心。后来武后即位,果然,武则天给他安了一个试图叛乱的帽子,说他试图与被废太子李忠共图谋反,上官仪被满门抄斩。后来中宗李显即为,他才得以平反,将他的肖像列入凌烟阁,凌烟阁是李世明为了纪念那些一同打天下的功臣们设立的。还令阎立本画过24功臣像。像长孙无忌,魏征都在里面,李显这么做原因大概就是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婉儿是他的妃子吧。

下面就说一下上官体的诗体特点

《旧唐书·上官仪传》里面说,“以词彩自达,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显贵,故当时多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

《新唐书》里面记载,“仪工诗,其词绮错婉媚,及显贵,人多效之,谓之‘上官体’ 旧唐书里的记载把形成原因和特点几乎都讲出来了,下面讲一下上官仪诗歌的特点。就是课本上总结的三个方面。

第一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主要就是构思的纤细回曲和诗风的清艳柔美。《入朝洛堤步月》就是其代表作。

脉脉广川流,驱马入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这首诗是写他在东都洛阳皇城外等候入宫朝见时的情景。“广川”指洛水,“长洲”指洛堤。脉脉一般都是写男女情怀的,这里用好行有君王赏识自己的意思,然后这个历就充分体现他在马上那种怡然的样子。后两句借景抒情,曙光已见,鹊飞报喜,表现出天下太平景象,又流露着自己执政治世的气魄。用寒蝉的意象,寒蝉一般都是指那些失意的寒士,在这里上官仪表示了自己的对这些人的关心。很明显,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身居高位雍容华贵的心态,身居宰相之位,带领百官去上朝,这心情肯定就是不一样。它对仗工整,遣词清丽婉转,对偶在那时候算是新的尝试了,在初唐时期这样写景的诗作还是不多见的味。有人认为它缺乏深意,过于雕藻,上官仪的诗歌,的确大部分都是这种类型的。他的诗作,多数有着奉命应制的呆板。但他避开了一般人言辞空洞、一味堆砌的毛病,注重细节描写,善于借景抒情。

第二精切,从刚才这首诗的对仗就能看得出来。上官仪归纳了六朝以后诗歌的对偶方法,提出“六对”“八对”之说,《词苑类格》一书中记载了上官仪自己所陈述的观点,用对称的效果来区分诗句形式。可能在他眼里,华丽就是工整,就是对仗,虽然把精力放在


辞藻上会是内容很空洞。他代表了当时宫廷诗人的形式主义倾向,对律诗的定型有促进作用。他也为诗歌的趋于格律化提供了新的范式,对后来沈宋体的形成、律诗的发展和成熟,上官仪是有贡献的。

第三歌功颂德。在上官仪留下的作品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关于歌功颂德、粉饰升平的。好像这他不受欢迎的原因。有个叫李德裕的文人说过,“上官仪词多浮艳,时人称为‘上官体’,实为正人所病”,就是上官仪的诗文,肤浅,堆砌,正人君子们厌恶的。我们讲的文学,都是在艺术范围里的,比如说我们的课程就是鉴赏课,我之前看到过,一个文人说的,文学有自己的规律和创作方法,一旦被政治所左右,自然就失去了其艺术能力。”《望海潮》,归去凤池夸,降低了艺术性?好像上官仪犯了文学创作的大忌,歌功颂德不是正人君子该写的东西。

下面就说说上官体形成的原因。

文学必然后有时代的烙印,反映当时的思想文化特征。上官体形成时期被闻一多先生称为“在窒息的阴霾里,四周都是细弱的虫吟,虚空而疲惫”的宫体诗在唐王宫盛行的时期,可以说上官体是初唐时期的宫体诗的缩影,他少年时候在南方寺庙里长大,那些南朝文化宫体诗风不可避免地对他产生影响。而且在他做官的办公场所皇宫,更是深受齐梁文风的影响,写诗过多地追求声辞的美感,太宗对这点极为看重上官仪身为朝臣,写诗大多数都是身份需要作为一名御用文人,受帝王重视,哪些诗是太宗、高宗更喜欢的他就写那些,像那些挽歌之类的,上官仪的诗歌正是迎合了统治者的审美情趣。还有就是上官仪在科举考试诗歌部分中总结了一些评判的标准,就是“六对”和“八对”的规则,那当时的那些期望加官进爵的文人们竞相研究、模仿上官仪的诗。

最后简单说一下上官体在唐诗发展中的地位,上官体是在初唐时期发展而来的,受宫体诗影响较大,一些学者就直接把上官仪说成宫体诗人,比如朱培高说过“上官仪是那时候著名的宫体诗人。”还有“上官体使宫体诗在初唐回光返照。”我的理解就是上官仪继承了宫体诗的追求辞藻华丽,但又有自己的创新,比如歌功颂德就是初唐之前那些宫体诗里面很少见的,还有那首《入朝洛堤步月》也很有感情。

接下来是一些文人对上官体的评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d37e12ebd64783e09122b9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