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国学经典》,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国学经典
作者:
来源:《教育》2015年第36期
国学经典如何转为语文能力
读国学,诵经典,为的是谱写华美篇章:一是文学篇章;一是人生篇章。有文学美,才有人生美,这是方向问题。二则是技巧问题。数千年文化的装备,不能装备成书柜、书虫,要装备成才俊,装备成于现代有用的人才。如何转化,大有文章可做。 文辞不是为了炫耀,要学遣词造句
古典文学之美,其一在于词句之精炼,语言之精美,例如成语就是一个明显的范例。然而,我们现代人要掌握成语,未必要通过学习文言文,例如“豁然开朗”,未必要通过阅读《桃花源记》来掌握,例如“摇尾乞怜”,未必要通过阅读韩愈的文章来学习。至于炫耀别人不知道的生僻词,作为专业研究则可,但作为语文素养,则无必要。
我们学习经典,学的不是现成的词句,而是学习如何遣词造句。如《醉翁亭记》,我们学的不是贯穿始终的虚词“也”,也不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这样现成的句子,而是领会此文一气呵成,但其中又曲折变化的句式。欧阳修用的是“也”统领全文的句子,我们学到的是用一个关键词统领全文,而未必是捡起这个“也”字塞到我们的文章里面。运用之妙,在乎一心。
体会立意与表达,有助于写深度好文
国学名篇,不只是文辞优美动人,统领这一切的,还有其立意的高远。然而,经典作品的高超立意技巧,又如何能转为现代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一方面是从熟悉作品入手;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教师的传授。教学者在传授文言文时,最好能明白两件事:一者明白字句是怎么回事;另一方面更要明白字句后面是怎么回事。古人著此文,立此意,是怎么来的?立意是从历史材料里来的,以史实为基础,它不是一个答案而已,而是有血有肉的生命體。 教学者对立意有了感性的体会后,还要能类比、联想。经典要鲜活,就在于与现实的联系,毕竟先秦和现代的生活有一定的隔膜,要使立意能让现代人认同,就得和现在的事情挂钩,进行合理的类比。诸侯国之间的外交辞令,可以和当今的谈判,乃至个人的争辩类比;诸侯国之间的争斗,也可以与当今的商业竞争策略进行类比,尤其是当今具有传奇色彩的商业竞争。通过熟悉的社会现象,让古人的立意也变得熟悉,诚所谓“古今一也”。 熟悉文章结构,表层文脉和深层情怀的不同功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d2b24a9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