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技巧》,欢迎阅读!
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技巧
《考试大纲》在文言文阅读试题方面要求考生能“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实词”即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即不能孤立地识记实词的含义,而是要具体理解它们在所给出的文章中的含义。为了帮助考生“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下面介绍一些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技巧。 1、根据句意辨析文言实词的含义 众所周知,文言文的翻译强调“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所谓“词不离句”,也就是对某个词语的解释要结合整个句子的意思来进行。如果对某个词语的解释正确,把它放到整个句子中就讲得通。相反,如果对某个词语的解释不正确,把它放在整个句子中则讲不通。根据这一特点,也就可以判断对某个文言实词含义的解释是否正确。例如:2003年全国卷第11题:
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讽:劝告 . B、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讥笑 .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 .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致力 . 在上述四项中,把对“讽”、“哂”、“务”的解释放到句中去理解都是讲得通的,而把对“遇”的解释“优待”放到句中则讲不通:“(裴矩)害怕自己遭遇祸患,经常优待人用尽了礼节。”《现代汉语词典》对“优待”的解释是“给以好的待遇”。显然把“遇”解释为“优待”放到句中讲不通,也就可以肯定这一解释不正确。“遇”字的正确解释是“对待”,故答案选C。 2、根据上下文内容辨析文言实词的含义 既然是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那么辨析文言实词的含义时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理解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例如,2002年全国卷第11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将兵:将领和士兵 ..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 在A项中,如果“竟死”的含义是“竟然因此而死”,那么造成李广死的原因就是“专以射为戏”,但文中讲的李广的死因却是“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遂引刀自刭。”也就是说,李广是因为“失道”没有按时到达目的地而自杀。由此可知,把“竟死”解释为“竟然因此而死”是错误的。正确的解释是“一直到死”。在B项中,完整的句子是:“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这个句子很明显讲的是李广作为将领在生活上关心士兵、爱护士兵的有关情况。如果把“将兵”解释为“将领和士兵”,也就变成了谈将领和士兵都怎么样,与后面谈李广在生活上关心和爱护士兵的意思连贯不起来,故这一解释错误。正确的解释是“统领士兵”。在C项中,与此有关的内容是,因为“失道”,“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然而李广却主动承担罪责,说“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并因此而自杀。如果“曲折”的含义是“指行军的弯曲道路”,那与李广的承担罪责和自杀就没有什么联系了,所以也是错误的。正确的解释是“事情的复杂经过”。在D项中,把“结发”解释为“指刚成年的时候”是正确的,因为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注释多次谈到过古代的男子从成年时开始“结发”。此题的答案选D。 3、根据类似例句解释文言实词的含义 作为“常见实词”,它们在课文中必定多次出现过。如果平时熟读课文,能够记住大量包含“常见实词”的例句,考试时根据课文中类似的例句来解释有关实词的含义,找到正确答案的可能性也就非常大。例如,2001年第11题: 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 C项中的“乘”被解释为“巡视”,显而易见不合情理。因为“老弱女子”是平民百姓,根本不可能像官员们那样去“巡视”。那么,“乘”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诗经·卫风·氓》中“乘彼危垣”的“乘”是“登上”的意思;《涉江》中“乘鄂渚而反顾兮”的“乘”也是“登上”的意思。按“登上”之意来解释“乘”,说“让老弱女子登上城墙”,与前面故意“令甲卒皆伏”相互呼应,这正是主人公田单用来麻痹敌人的一条计策,与文意完全相符。因此,答案应选C。 4、根据语法功能辨析文言实词的含义 在汉语语法中,主语、宾语基本上由名词和代词充当,谓语基本上由动词和形容词充当,等等。根据某个词语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来辨析它的词性,进而辨析它的含义,这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例如,2000年全国卷第11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 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 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 . A、B、D三项加点词语的解释都是正确的,不再赘述。C项对“樵”的解释是“打柴”。“樵”到底是名词“木材”还是动词“打柴”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根据其语法功能来进行判断。加点词语“樵”的前面有动词“取”,这就足以说明“樵”必定是动词“取”的宾语。既是宾语,它就只能是名词“木材”。再结合句意来理解,“取樵”之后是“炊爨”,“炊爨”就是做饭。说“取木材做饭”合情合理,而说“取打柴做饭”则文理不通,故此答案应选C。 5、根据现代汉语辨析文言实词的含义 文言文中的许多词语,从字形上看与现代汉语没有任何区别,但含义却大不相同。正因为如此,古今词义的异同不仅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遇到考查古今词义异同的试题,一种非常有效的解答方法就是把某个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拿到文言句子中去进行理解,如果它在文言句子中也讲得通,并与前后文相符,这就说明古今词义相同,否则就说明古今词义不相同。例如,1999年全国卷第11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密走私访,别获盗者 .. B、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 .. C、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 .. D、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 A项中的“私访”,在现代汉语中指官吏等隐瞒身份到民间去进行调查;B项中的“资产”,在现代汉语中的含意之一就是“财产”;C项中的“应对”,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答对”。把这三个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拿到与其相关的句子中都讲得通,并与前后文相符,这说明它们在文中的含义与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相同的。D项中的“绝食”,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断绝饮食”,以此来表示抗议或自杀,但句子中的“绝食”则是指由于大水、人灾而引起的粮食匮乏,致使千余家人无粮可吃。因为要选出的是含义不同的一项,故答案应选D。 6、根据成语辨析文言实词的含义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因而大家对其含义总是比较熟悉的。成语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古诗文,故此,其中许多词语的含义与文言实词的含义完全相同。根据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熟悉的成语来辨析文言实词的含义,毫无疑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例如,1998年全国卷第16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所以靖公议也 靖:平息 . B、金人曳出,击之败面 曳:蜂拥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d132e3267ec102de2bd8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