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集安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季氏将伐颛臾》教案 新人教版

2022-08-31 04:06: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吉林省集安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季氏将伐颛臾》教案 新人教版》,欢迎阅读!
集安市,颛臾,吉林省,人教,教案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及孔子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影响。

2 能够归纳出“是、疾、止、见、过”五个词语的义项;了解两个句式:“无乃……与”

“何以……为” 教学重点

文言词语的理解归纳及文言句式特点的掌握。 教学难点

孔子鼓吹礼治,主张以德服人的基本政治主张的理解。 教具准备: 预习案等、粉笔 教学设想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字词句的掌握和课文的脉络层次,难点在于对孔子政治主张出发点的理解。学生学习本文时,只有先扫清文字障碍,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鉴于此种情况,本文的教学设想如下:

1.课前安排预习,借助注释,细读课文一遍,结合书后练习中的问题,再读课文,并试作口头翻译。

2.结合预习案,采用点拨法,理解词句。掌握应知应会的词语,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至于人物分析则在理清思路的过程中点到为止,不宜多作分析。

3.在学生理清课文层次的基础上,反复朗读,促进学生熟读课文直至能背诵全篇。 4.比较《季氏将伐颛臾》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篇文章,体会孔子在原则问题上当仁不让的精神。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在初中材中的《〈论语〉六则》一课里,我们学习了孔子“温故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著名的教育思想。《季氏将伐颛臾》也是论语中的著名篇章,反映了孔子实行礼治、以德服人的政治思想。[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案

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预习时遇到的疑难字句,可板书在黑板上,增强学生听讲的针对性。 三、讲析第一段 1.朗读和疏通文意

请同学朗读第一段并作口头翻译。 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伐:攻打,征讨,指正式的战争。 过:责备。

无乃……与? 一种表示委婉推测语气的句式。 何以……为? 一种表反问的句式。 2.简析第一段,提出思考问题。

①这次谈话的背景事件是什么?

点拨:背景事件为季氏将伐颛臾。教师可根据资料向学生介绍背景


②孔子对这件事的反对态度可从哪句话看出?孔子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点拨:“无乃尔是过与?”一句。特别是“过”字确切而又传神地表达了孔子对季氏将伐颛臾的强烈不满,同时也是对作为家臣的冉有、季路未加劝阻、严重失职的极大反感。孔子明确指出了不应攻打颛臾的理由: 颛臾受先王之封,不可伐 颛臾是鲁国附庸,不必 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板书]

这三条理由体现孔子一向反对国君进行武力征伐、以力服人的思想主张,也再次对冉有、季路提出含蓄的批评。

3.全体朗读第一段,结合简析思路,请同学试作背诵。 四、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第一段。

2.熟读第二、三段,做好预习。 板书设计 季氏将伐颛臾

反对 ①颛臾是先王所封之国 不可 义正词严 不必伐 不容置辩 ③颛臾与季氏同为社稷之臣 不当伐

第二课时 一、检查第一段背诵 二、讲析第二段

1.朗读和疏通文意。

学生朗读第二段,另指一名学生口译本段。

教师点拨本段重点字词:陈、列、危、颠、相、押、椟、过 注意辨析:

过:是谁之过与? 过:无乃尔是过与? 责备

2.简析第二段,提出思考问题

在上文中孔子含蓄地批评了冉有,但他辩解“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企图推卸责任,孔子是怎样批驳的? 教师点拨:

①列名言。孔子先列史官名言,指出冉有、季路应在其位,谋其政,据理力争劝其改邪归正,否则,就应离去,不可一味苟同。 ②用比喻。运用比喻阐释深刻道理。 [板书]

3.熟读第二段,试背诵。 三、讲析第三段

1.朗读和疏通文意。

集体朗读第三段,请两名学生口头翻译。

教师点拨重点字词:疾、辞、患、寡、均、贫、安 注意辨析:

安:不患贫而患不安 安定

安:既来之,则安之 使……安定

本段较长,而且集中表达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因此,除重点实词外,一些重要的语句要


认真翻译(教师可适当板书),为分析本段内容,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打下基础。 四、全文总结

同学们,我们学习《论语》,不仅学习了其中的一些文言知识,还了解了孔子的政治想。修文德,以德服人,反对谋动干戈进行武力征伐,在内部创造一个平等、安定的政治面,使人民安居乐业。这种思想不照样适用于我们今天吗?我们现在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需要一个安定、和平的政治局面。因此,我们应刻苦学习,掌握知识,为创造一个长期安定、和平的政治局而努力。

附板书设计

季氏将伐颛臾 先王封国 不可伐 邦域之中 不必伐 社稷之臣 不当伐

既来之则安之 分崩离析 祸起萧墙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当堂训练 2.明确其他作业。(见课后巩固案)

3.阅读语文读本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cfa1a1331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5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