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巴达尔切弗斯卡:《少女的祈祷》》,欢迎阅读!
巴达尔切弗斯卡:《少女的祈祷》
泰克拉·巴达尔切弗斯卡,这是一个令大多数音乐爱好者感到陌生的名字,但是一提起钢琴曲《少女的祈祷》,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少女的祈祷》不是音乐会曲目,无法登上典雅辉煌的音乐厅舞台,但是它那清纯浪漫的旋律几乎无处不在,在饭店、商场、咖啡厅里都可以听到这熟悉的曲调,还有多种风格的改编曲,数不胜数。商人们还把它制作成门铃、电话铃、八音盒的配乐以及各种实用音响,粗糙的音色时时刻刻地吱吱扭扭,这样一来,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每一分钟都有《少女的祈祷》在奏响了。当然,这首钢琴小品无法与古典或浪漫大师们的经典之作相比。在巴赫、亨德尔、海顿、莫扎特面前,巴达尔切弗斯卡这个名字渺小得无地自容,在音乐史上只字片语也留不下,但《少女的祈祷》这首小品却可以和那些博大精深的经典名作一起传世。如果开列一个人们最熟悉、最喜爱的钢琴作品曲目,即使把这个目录压缩到很精简的程度,《少女的祈祷》也还会名列其中。
《少女的祈祷》是一首朴素简洁的钢琴小品,乐曲写于1852年,这个时期正值欧洲浪漫派音乐的发展时期,肖邦、舒曼、门德尔松、李斯特等作曲家都写了不少钢琴小品,他们的作品为钢琴开辟了新领域。这些抒情小品的共同特征是具有歌唱式旋律,很像用钢琴演奏的歌曲,门德尔松的49首钢琴小品被开宗明义地统称为“无词歌”。与那个时代风气不同的是,《少女的祈祷》没有采用由人声启发的朗诵调旋律,而使用了姿态旋律,这也许是这首小品能够以独特的风格风行于世的原因之一。乐曲没有连续发展的语句性旋律,其音乐主题建立在流动的分解和弦上,上行的琶音借助钢琴特有的华丽音色,营造出清纯明朗的意境,很容易引起内心的共鸣。由分解和弦构成的主題加上4个变奏就构成了全曲,音乐手法极为简单,而音乐的可贵之处
也就在于简朴单纯;曲作者巧妙地运用和声技巧,不掺入任何杂念,使音乐既虔诚肃穆又不至于沉闷,表现的是纯洁的渴望。维也纳金色音乐厅的专职音乐评论家布拉维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概括西方音乐与中国音乐的根本区别:一个重和声,一个重旋律。《少女的祈祷》在重和声方面可以说是典型的范例。这首曲子完全不考虑音乐中的旋律功效,只是精致地编排分解了和弦,听起来像是清澈流动的山泉,细致入微的情感表现就寄托在其中。
《少女的祈祷》这首曲子具有感人的力量。它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稍微了解一点儿音乐的人都熟悉此乐曲,初涉过一点儿钢琴演奏的人大多试着弹过此曲,可见这首乐曲已经深入人心。这首抒情小品在音乐上的成功,得之于在朴素虔诚的氛围里萌动着青春的渴望,寄托着对纯真美好的向往。假如用这首乐曲的标题作为音乐表现的具象,那么少女顶礼膜拜的对象则是人生中最真挚的善良情感,它将人埋藏在心底的真与善的本能唤醒,而这种美好的情感会与人终生相伴。 《少女的祈祷》这首乐曲还经常能够引起写作方面的冲动,为文字表现提供展开的空间。在音乐营造的清纯、虔敬、渴望的内心激动里,少女祈祷什么便成了作家们笔下揣度的题目,他们把人类各种美好的愿望、情感和憧憬拿来注入这首乐曲,更用这首乐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当代文坛中一位热爱哲学的作家把《少女的祈祷》视为开启自己某种心理情结的钥匙,他用大段文字描绘这首乐曲给自己的人生历程带来的心灵抚慰,文章虽与音乐本身离得较远,但其对音乐给人的精神慰藉的描写却很充实。这位作家不仅把《少女的祈祷》视为自己的精神寄托,还细心地搜寻这首钢琴曲的创作者情况,但是几乎一无所获,为此他有些失望。的确,在众多的音乐大师面前,《少女的祈祷》的创作者实在太渺小了,事实上巴达尔切弗斯卡几乎没有什么事迹可供查考,这首感人至深的抒情小品的背后,也没有什么轶闻趣话可以拿来助兴,如果不是这首乐曲曾风行全球一个半世纪,这位少女的名字早就被人遗忘了。
波兰女钢琴家泰克拉·巴达尔切弗斯卡生于1834年,1861在华
沙去世,只活了短短27年。人们对她的生平事迹知之甚少,只知道她是一位登台演出的女钢琴家,在她生活的那个时代,这样的演奏家不知有多少。19世纪的波兰音乐文化非常发达,钢琴是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华沙,生产钢琴的手工作坊有100多家,各种音乐院校有20多所。钢琴诗人肖邦就受业于华沙音乐学院,曾经显赫一时的钢琴演奏者更是不计其数,巴达尔切弗斯卡在这里毫无名气。使她载入史册的就是《少女的祈祷》,在《牛津简明音乐辞典》里,对巴达尔切弗斯卡的记载只有短短两行文字,说她18岁时创作了《少女的祈祷》。20卷大部头的《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对她也没有更多的记载,只记录着《少女的祈祷》在1856年出版后迅速传遍世界,有84种版本流传于世,成为通俗钢琴曲里最著名的几首之一。 《少女的祈祷》一般不会进入音乐厅,但它清丽、纯洁的风格和虔诚的祈愿情绪很适合用来渲染情调,戏剧舞台和电影经常用它做配乐,来烘托气氛,渲染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它在广播电视里的播出频率也很高,它那纯洁单纯的气质被爱好者当作保持心灵中一片净土的寄托。20多年前有一部电影,里面有一个以屠戮为职业的角色,为了卖弄风雅,他为女主人公弹奏了一曲《少女的祈祷》。这个情节当即遭到观众的抨击,他们认为这首曲子被玷污了,他们不能容忍沾有血迹的手亵渎这首曲子,还有人在报纸上写文章,批评导演附庸风雅。 巴达尔切弗斯卡在27岁时去世,此时《少女的祈祷》已风靡于世整整5年。她在世时是否因为这首曲子风光一时,我们不得而知;但在她去世后,这首抒情小品却流芳百世、广为人知。巴达尔切弗斯卡一生仅发表过3首钢琴小品,有这一首传世,其人生尽可满足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ce98970bd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