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读后感

2023-02-01 15:06: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鸦片战争》读后感》,欢迎阅读!
鸦片战争,读后感
《鸦片战争》读后感

20171119

前一段时间,对外国人怎么看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也想了解东西方文明冲突的根源和内容。看到网上评价本书不仅在西方而且在亚洲一些国家引起较大反响,还有茅海建、马勇、雷颐等人的推荐,因此,买来一读。看此书,历时较长,却读的很快。""是因为读起来有些"""",起初以为是西方人书写习惯和我阅读习惯的差异或作者有些逻辑不清、书结构上有问题造成的,百度了一下该书的作者蓝诗玲,我想应该是翻译的问题;""是因为书的故事性较强,有许多未闻的史料,很吸引人。整理了一份蓝诗玲简要材料如下:蓝诗玲(朱丽亚·佛尔)英国新生代汉学家、翻译家。毕业于剑桥大学中文系,曾在剑桥大学和伦敦大学讲授中国历史文学,现任教于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翻译过韩少功的《马桥词典》、欣然的《天葬》、朱文的《我爱美元》、张爱玲的《色戒》、阎连科的《为人民服务》以及鲁迅小说全集。蓝诗玲对中国文学评价很高,"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困境""中国文学的诺贝尔奖情结""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和误读"等方面很感兴趣。

本书中,蓝诗玲用非常严谨的态度,对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历史背景期间历史事件,当时中国和英国相关情况,有关历史人物等等,使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做了详细的描述。但她不是一个历史学家,使用的资料主要是英国的史料,写此书或多或少有先入为主概念化的东西。因此,本书不能作为历史书籍来读。可取的是,它从另外一个方面解读了鸦片战争,让我们了解到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另外一个方面,带给我们很难看到历史资料,值得一读,这样的书多一些让人明智。读此书和评价此书时,过高的评价或不理性的评价均


不值得提倡。读完此书,再次让我觉得:我们的历史资料和记载缺少真实、不够完整,我们的社会感性大于理性,我们的文化人文大于科学,我们性格和大于争,我们的历史过于厚重和错综复杂——

读书的过程中,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关注和思考。一是有关"中国威胁论""西方阴谋论".(我们不从政治上考量)中国误解西方,西方也误解中国。西方从历史到今天对中国又崇拜又提防,崇拜中国灿烂悠久的文明、取得的成就,又素有"黄祸"之说和现在的"中国威胁",蓝诗玲认为黄祸论是威胁论的前身。中国对西方的认识把很多方面都归结于"阴谋论",现在比之前似乎有扩大的趋势,还是应该更多的立足于要更加深入更深层次相互了解。二是华夏文明、中华文化的内核、内涵是什么?社会在不断发展中,需要始终坚持什么?值得系统地持续地研究和思考。三是书中讲道,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扩张得如此之大,形成一个大帝国,这使得它很自豪,认为基督教比被征服的民族具有优越性。而当时中国经济体量与之相比是巨大的,由于极度封闭,中国对英国物品的需求远远小于(甚至没有需求)英国对中国瓷器、茶叶等的需求,强大的扩张和贸易逆差,使英国需要占领,掠夺,继续扩张。如今,随着我们社会稳定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美国与我们的冲突,似乎也可以从中找到些影子。四是中国对鸦片的记载早在8世纪上半叶,用来治病。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被方士、房中、御女之术多用之。到明朝,皇帝御用壮阳药用鸦片入药,据说这是明代十六个皇帝中十一个没有活过四十岁的主要原因,还制成其它药品,甚至是食物。清朝时鸦片成为社会时尚,印度种植的鸦片质量优于国内,种植规模很大,促使鸦片在中国迅速普及。鸦片在许多方面都被当做药物,一起持续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才被取代。五是从1650年到1800年,康雍亁时代,中国人口至少翻了一番,达到大约3亿。人口爆炸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ce21e03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c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