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园规划设计【文献综述】

2022-04-17 16:26:2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玫瑰园规划设计【文献综述】》,欢迎阅读!
玫瑰园,规划设计,综述,文献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建筑 玫瑰园规划设计

一、前言部分

人类的居住形式经历了数千年的漫长岁月,自从有城市的产生就有了城市住宅。开始时,它和城市中的其他房屋如作坊、酒馆、客栈、商店等等混杂在一起。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各类房屋的自由发展日益暴露出其明显的缺陷时,住宅开始从综合性的城市建筑群中逐步分离出来,单一地建在专门的地域上,产生了居住区。居住区及其规划都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的,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

二、主题部分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标是“以人为核心”的指导原则下,建立居住区不同的功能同步运转的机制;以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为指导,建设文明、舒适、健康的居住区;以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需求,保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综合平衡与可持续性发展。

居住区的发展包含了多方面的含义。充分地考虑如何适应与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建设居住区文明与居住区文化,建立完善的服务与管理机制,这些是居住区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基本内容和发展原则。从总体上讲,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居住的物质舒适性和精神的享受性。 1居住的物质舒适性

从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出发,居住区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居住环境的舒适性。舒适性包括卫生、安全、方便、舒适。这是居住区舒适性的基本物质性内容。 2精神的享受性

归属感和认同感是人对居住环境的社会心理需要,它通过居住环境反应自身的社会地位、价值观念。一个居住区就是一个社会单元或邻里单位,它即是一种地理上的空间,又是带有集体性的家庭基地。居住区内部一般要维持两方面的平衡;首先,居民要有自己的私密性;其次,居民保持相互间的交往与接触。居民在居住区里形成一定的共同利益,对居住环境产生认同感,在这里获得归属感。






邻里单位

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发展,使原有居住组织形式渐渐不适应现代生活和交通发展的需要,例如

①在面积很小的街坊内难以设置较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

②儿童上学和居民日常购物需穿越交通频繁的城市干道,易造成交通事故; ③道路交叉口过多,大大影响了车辆的通行能力和速度;

④汽车交通带来的噪声、废气严重地影响住宅的安宁和卫生,居住环境质量明显下降。

因此,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筑师西萨·佩里以控制居住区内部的车辆交通、保障居民的安全和环境的安宁为出发点,首先提出了“邻里单位”的理论,试图以邻里单位作为组织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和构成城市的“细胞”,从而改变城市中原有居住区组织形式的缺陷。 居住区与居住小区

20世纪50年代,各国在居住区规划和建设实践中又进一步总结和提出了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的组织形式,居住小区的基本特征为:

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如河流)划分,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 小区内应设有一整套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

小区规模一般以设置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下限的依据,以小区公共服务设施最大的服务半径为控制用地规模上限的依据。 扩大小区、居住综合体和居住综合区

现在城市生活方式的不断发展,导致居住区的组织形式也在不断变化。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大干道的间距;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工作与居住地点分布的不合理造成城市交通越来越紧张和拥挤;城市的居住区改建的艰巨性以及居住小区规划与建设实践中逐渐暴露出来的问题(如小区内自给自足的公共服务设施在经济上的低效益,居民对使用公共服务设施缺乏选择的可能性等),都要求居住区的组织形式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扩大小区、居住综合体和各种性质的居住综合区的组织形式应运而生。 社区与住区

社区一词近十年才在中国被广泛使用。它既指居住地界也包含社区文化与社区管理。按照社会学的解释,社区是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具有一种密切的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tonnize)提出了形成社区的四个条件:

有一定的社会关系;






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 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 居住区与社区含义解释

我们将“城市居住区”一般简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同时,还将“居住小区”定义为“一般称为小区,是指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7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三、总结部分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生态型社区地建设与发展(生态社区基本内涵)

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下的智能化社区发展。(智能化居住区特征) 注重城市社会学问的研究,倡导混合性居住区建设。(混合模式) 注重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审慎更新老城居住区(两个方面) “新城市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新城发展模式。 居住区规划中的社会公正与公众参与(社会公正) 城市居住文化的国际化与多元化特征

1、传统居住文化的传承与复兴 2、国际思潮影响下的时尚居住文化 3、外来居住文化的渗入与共融



新交通模式影响下的城市居住环境发展。TOD模式、无汽车交通模式)

四、参考文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案》 3建筑设计资料集成(居住篇)

42009-2010中国建筑与表现年鉴最建筑表现:居住》 5《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ca6d9f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4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