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探信息可视化与人的感知体验》,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初探信息可视化与人的感知体验
作者:房婷
来源:《设计》2014年第06期
摘要:信息可视化(nformaton visuation)是指将数据、信息、知识、科学以及视觉设计进行可视化的表现形式。对于信息时代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并不陌生,最常见的各种室内场所的指示牌和公共场所的导向图标等都是信息可视化的体现。作为当代最热门的议题,在互联网、新媒体以及数码艺术的绚烂发展的今天,它赋予个性,有趣味信息可视化以一种全新的视觉传达形式越来越被大众所熟知。
关键词:信息可视化 感知心理 情绪心理学 什么是信息可视化?
信息可视化试图通过利用人类的视觉能力,来弄清抽象信息的意思,从而加强人类的认知活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兴起的信息可视化领域主要来源于图形学、视觉设计、计算机科学以及人际交互、心理学和商业等多学科交叉的一门学科。信息可视化“info
rmationvisualization”这一术语是由斯图尔特·卡德、约克·麦金利和乔治·罗伯逊创立,它致力于研究以直观方式传达抽象信息的手段和方法,其表达形式也主要是和交互技术相结合利用人类通往心灵深处的认知优势,使得用户能够通过视觉、探索以至立刻理解信息所传达的真实意蕴。信息可视化结合了人际交互、图形学、图像技术、科学可视化、数据挖掘和认知科学等诸多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新学科。综合而言,信息可视化囊括了数据可视化、信息图形、知识可视化、科学可视化以及视觉设计等诸多方面,它的基础科学可以概括为逻辑学、心理学、统计学以及符号学等等。由于信息可视化是为了信息的有效传达而设计,它将信息符号化,通过设计师的梳理和概括从而传达给大众,因此它在主观和客观上受到造型语言,设计师的感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人的视觉生理以及视觉心理的约束。信息可视化通过图形化、对比、转换、比喻、关联、流动、引入时空、构建场景等技巧,在思维学基础理论、视觉心理学、传播学的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上作出形象思维以及逻辑思维的研究,被广泛应用在大众传播、社会学、经济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多方面,在当今时代,信息可视化已经成为诸多学科的重点研究对象。作为设计这一门学科而言,对信息可视化涉及人的情感体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梳理信息、作出有效的用户体验,更好地促进信息的传播以及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什么是感知体验?
在现代汉语字典中,人类用心念来诠释自己器官所接收到的信号,被称为感知。人的感知器官则是视、听、嗅、味、触、第六感官等。另一方面,感知也是哲学名词,是感觉和知觉的统称。是客观事物通过感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可以说,我们身上的每一个器官都是一个信号“接收器”,只要是在所接收的范围内,经过感官刺激,器官就能将其接收,并转换为感觉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号,再经由自身的神经网络传输到我们的大脑,经过大脑情感格式化的处理后,就带来了所谓的感知。例如在生活中,最常见的感知表现,就是人的喜、怒、哀、乐。还有盲人朋友虽然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但却可以凭借手和身体去感知外界的存在。另外,在生活中我们无法用手和身体去触摸的,比如远处的物体和风景,我们却可以用眼睛看到;有些东西无法用眼睛看到,也不能用手和身体触摸,如歌声、音乐、话语等,我们却还可以通过耳朵来感知;再有一些东西我们的感官无法直接来感觉的,如:紫外线、细胞、电磁场等,我们却可以制造各种仪器和借助工具来感知它们的存在。当然人的感知不仅仅只局限在视、听、触等最直观的感觉表达,它还可以延伸到人的情绪范围以及心理层次,在五大感官基础上形成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分析、整理进而上升到意识层面的各种信息的处理,从而形成的更深层次的理想建构。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先生曾在的著作《设计中的设计》中就曾提出过“五感”设计这一概念。他说“人不仅仅是一个感官主义的器官接收组合,同时也是一个敏感的记忆再生装置,能够根据记忆在脑海中再现出各种形象。在人体中出现的各种形象,是同时由集中感觉刺激和人的再生记忆相互交织而成的一副宏大场景。这正是设计师所在的领域”。“五感”就是指人的五种感官功能而形成的听觉、视觉、触觉、嗅觉以及味觉。 信息可视化与人的感知体验之间的关系
信息可视化是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多元化、多层次、多构建的发展需要而衍生出来的一门学科。传统方式的信息处理、分析以及整合等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人们更倾向于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娱乐的精神来对待日常信息接收。现代人对精神层次的需求已经促使信息可视化走向信息情感化。例如人类因素专家和设计者帕特里克.乔丹(Patrick Jordan)就曾做过对设计愉悦感的研究,通过实验得出这些情感体验主要有“安全、自信、自豪、兴奋、自由、满意、娱乐、怀旧等。而这些情感体验则相对应了产品的“特点、实用、美学、可靠、方便、花俏”等功能。在信息可视化的表达上设计师基于这些特点则尽可能将信息变得有趣、可靠,表达方式上以人们易于接受的视觉上的色系,触觉上的细腻以及嗅觉上的各种亲近的气息来刺激人的感官知觉,从而传递到人的内心。
情绪是人类最基本的感知心理活动,信息可视化的研究必然涉及到人的情绪心理方面的理论。每一种情绪的变化都是由生理、心理、本能、习得和自然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的的多重融合所导致的,各种情绪感知向人类揭示了人的情绪微妙变化的生理以及心理过程。例如信息可视化的子课题——音乐可视化,两者都是将看不见的世界变成了可以真实触摸的感官语言。在舞台艺术上,音乐可视化将信息处理成各种绚丽的图像语言以及舞美符号,让听众从听觉和视觉同步,以视听结合的多维度信息刺激,从而激起情感的延续和情绪的波动,置身其中,以此共呜。信息可视化工作者是通过研究人的知觉感知、表象感知、记忆感知、思维感知以及语言感知等过程来达到认知的过程。从人类处理信息的角度来研究人的感知而言,可以说感知心理学相当于信息加工心理学,它将人看做是一个信息的加工系统,认为认知是信息加工,通过信息的输入、变换、简约、加工、存储和再次使用来完成信息的整个传递过程。譬如信息图形设计师抓住人类说话时经常伴随一些肢体语言和眼神动作,电影视觉都有配音和配乐来烘托气氛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表达特点上,在利用线条、点线面等视觉语言的基础上也开始加入_些听觉、触觉以及嗅觉的表达元素,将枯燥的数据信息转换为灵动的图形语言,从而使观众更深层次地理解所传达的信息。
在信息可视化研究过程中,一方面要了解用户“看见”的能力,以设计出让人易懂的视觉语言,协助用户便捷地看到信息并获得信息。而在这其中就涉及到一个“直觉一知觉一理解”的感知过程。另一方面要了解信息是如何被使用和处理的。前者强调“心智结构”后者强调“心智历程”。但在感知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信息可视化主要是了解人类行为,并对人类的心智历程和结构做出分析。由于“信息的处理模式”为感知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构架,即以人类为主动的信息处理者,研究人的感官接受信息、储存、筛选以及运用信息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反应。所以,从这一角度而言,信息可视化和人的感知是有着不可剥离的联系。小结
信息在人类的感官储存中是丰富多样的,若不注意就会很快失去,所以信息图形设计师便从这一重点入手,将“注意”(知觉)进一步“图样辨识”(理解),从而对感官信号做进一步处理,从而引起人们强烈的感官刺激,从而达到便于记忆的过程。当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就越来越多,而信息图形设计师就必定要遵循心理学知识,了解人的特性,从而做出更好的信息传播方式。总而言之需要重点考虑:1、如何引起用户的关注;2、考虑促进沟通的有效方式;3、满足用户要求。但回归信息本身,交流沟通和传达是其最本身的意义,打动人心的永远是最有说服力的,因此重视人的感知体验对信息可视化的表达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c97cfc3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