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思维盛宴张永和五常水乡》,欢迎阅读!
思维盛宴 张永和 五常水乡
早就听说过张永和及他的非常建筑工作室,但却是在他接受通策集团盛情力邀、成为五常水乡三千亩地这个新城的主设计师之后,才初次见到他的面。他圆圆的一张脸,戴着棒球帽,时而谦和,时而激越,但却一直保持着孩童般的质朴淳厚,不给人以一丝一毫的压迫感。无论是对大项目的决策人,还是对他聘用的年轻助手,他的态度都是一式一样的平和亲切。他在建筑当中的奇思妙想,他在设计规划当中的全新研究方法,平静地渗透在他的每一句话和每一张图纸中。 充满理想色彩的发问
从一开始,张永和就希望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环境。
因为,通常规划的思维基础——建筑及其用地被提高到统治者的高度,而水、植物、陆地等因素则与建筑处于一个不平等的地位。对待环境态度的不平等导致了环境设计和环境利用的不平衡,孤立了建筑,孤立了人,忽略了建筑与其他元素发生各种关系的可能性。于是,人的行为方式就此而固化下来,人的各种活动受到了限制,各种功能如购物,娱乐,健身,休闲,学习,工作等方式的可能性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面对这一片苍茫水乡,他提出了这样孩童般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的宅院不可以象拥有花园一样拥有一方湖水? ——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在竹林丛中办公? ——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水上购物?
——为什么我们不可以驾着一叶扁舟去上班?
他发问,他思考,他试着回答,他开始实行。他觉得,如何重建并发展独特的泽国水乡的生活生产方式,依赖于我们是否能始终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环境,理解环境,以平等的工作方式去设计环境,关注其中的每一个基本元素,深入研究每种基本关系,最终制定出创造性的开发设计方案并力行实施。
由此,张永和迈开了设计的第一步。他的目标是,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尽可能地做到“鱼和熊掌兼得”。 让我们关注各种可能性吧
五常乡湿地属典型的江南水网地带,当地原始的居民生活,生产皆在于此。湿地长期处于散乱,零落的利用状态,由于生产及生活的方式的改变,河道逐渐被废弃,淤塞,水质恶化,绿化无组织,用地不平衡,新建筑粗暴而无序的产生方式无异于野草疯长……
看似人与自然是静处关系,环境其实在慢慢地恶化,没有控制。
了解了五常的现状之后,张永和严肃起来:“研究如何合理的对五常湿地进行保护性开发,以及研究的本身对当前中国的经济社会是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此项工作不仅仅是针对个案,而是对一个“方法”的研究,一切具体设计皆由“方法”的成果演化而来。”
而张永和的方法无疑是独特的,令一同工作的人们充满了新奇与赞叹,每一种方法都充满未来感和跳跃感,最令人讶异的是,那样的工作方法确实是“非常”的,完全超出常规。
2001年的8月15日之后,非常建筑工作室的成员与本地设计调研组开始了前期调研工作。浙江大学建筑系的六位硕士研究生成了一线的调研员。
在抽象的层面上,他们开始了前期的调查研究工作:设想生活方式,功能的可能性,建筑与环境设计的可能性等等。在对基地的基本地理形态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之后,张永和抽象出了三个基本元素,分别是水,植被,建筑。同时这三种基本元素由生态,密度,交通三种“关系元素”去组织,由此得出了一个元素关系表。 各元素之间发生纵横交错的关系,五常湿地的开发有着多种变数与可能。从直接关系到间接关系到技术资料,元素关系表可以得出15种相对关系,张永和领着他的小组成员在每一对关系、每一种可能之间做着种种分析与调研,一张又一张的表格,一趟又一趟地求证。甚至,在研究所有两者元素间的关系和可能时,还决不能完全忽略任何第三方元素的影响。他说,尽可能地设想出最多最复杂的各种可能,也就意味着,五常湿地在真正做设计时就会尽可能地全面。
首先是可能,然后是可行;首先是设想,然后才设法。
那比四角恋还复杂的种种关系啊
在各种元素间分析出清楚的层层关系来,可真不是件轻松的事啊。 随便举个例子吧。
在植物与水之间,有着分离、重合、交叉三种关系。而单在分离这一种关系中,植物与水就有着二种存在方式——植物匀植于水体之外;植物围合水域。植物匀植于水体之外,还分两种基本的空间关系,一是水面被完全围合,二是上层被密集围合,下层却是通透的绿荫。更何况,如果说,水只分清与浊两种,那么植物有多少个种类啊,不同的植物与水面构成的可是不同的景致哪!陆生、水生,禾本、乔木,当不同种类与形态的植物与水发生关系时,即构筑了丰富的自然空间。
难怪有小组成员戏称——那真是比四角恋还复杂的种种关系呢!
这样去研究种种关系,自有它的特别之处。在非常建筑工作室的研究范围里,就包含有这样的类别——“受到生活垃圾污染的水生植物”。是的,在现代建筑当中,再没有任何一个元素是孤立的。只有研究透了,分析透了,错综复杂的各种建筑元素和自然元素才会在大师眼前清清爽爽地排列成队。
可能有人会问,难道在那一大片水乡上就真的没有毫不相干的两种元素吗?西伯利亚的蝴蝶要带来一场热带风暴到底也不是一定就有的事啊!如果说植物与水有多种关系,不同配合会有不同的建筑景观出现,植物与生态的相互关系也很好理解,那么,植物与交通会有什么关系呢?当前,许多小区都是在建好之后辅以绿化,起到点缀和美化的作用;境界高一些的则会在设计规划之初就考虑绿地的位置与模式。而在张永和的设计手稿里,有这样的一段文字——1、高密度绿化阻隔公路上的机动车;2、中密度绿化清晰地围合水体;3、线性的水体与对称的绿化带构成规矩的建筑群;4、建筑与长有浮萍的水体互相围合贯通;5、绿池与水池形成水路广场;6、垂直贯通水陆交通建筑……
其实,一切之所以复杂,还是因为最初就定下的那个目标,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要两者兼得。树荫下的公共活动空间、小岛上的电影院、带水塘的小庭院、竹林遮蔽下宁静的办公楼……要接近这样的理想,要理顺的关系当然是多之又多了。 如果我是你
当工作进入到第二个阶段时,更有趣的研究方法出现了。在一个电脑游戏迷眼中,那好象是加入一场大型的“泥巴”游戏(MUD)——大型的代入式网络社区游戏。
这是一种颠覆思维定势的设计规划方法。不再是建筑充分作主导,不再是建筑限制人的活动,一切,从人的生活、出行、环境感受出发。张永和提出的是——让整体环境为将要生活在这里的人的种种生活方式服务,让他们舒适,让他们便利。
在充分研究了五常湿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后,在当地的水网系统中,十多个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岛状区域产生了。工作者们纷纷加入到这样一个特色社区中去,把自己定位为这样一些角色——1、附近居民;2、度假游客;3、外来专业人员;4、外来一般人员;5、高薪住户;6、一般住户;7、家属儿童;8、高级管理人员;9、中级办公人员;10、服务人员……
在“游戏”中,“度假游客”的假日活动是这样的: 中午11点:与同事结伴驱车从杭州过来,先到超市购物; 中午12点:在小区的外围停车场停车;
中午12点20分:漫步到自己的别墅,休息一下;
下午1点30分:从自己的独立水院,驾船去水产街与朋友聚会; 下午3点30分:驾船到俱乐部健身,游泳,桑那等 傍晚6点:在别墅里,狂欢派对; 晚上8点30分:驾船到水上影剧院; 而“家属儿童”显然又是另一种生活方式: 早晨8点:起床,为孩子梳洗,吃早点;
早晨8点30分:步行20分钟,送孩子到幼儿园,然后回家做家务,休息 下午1点30分:到幼儿园接孩子回家;
下午4点:送孩子到附近球场与其他孩子玩耍; 傍晚5点30分:回家经社区服务中心,与邻居聊天; 傍晚6点:回家准备晚饭;
晚上8点:一家到附近水边公园吹吹凉风,散散步。
在做好一系列“如果我是你”的代入式游戏之后,这一大片湿地的功能与分区就变得鲜明起来。住宅该在哪儿,办公区该在哪儿,公园设在何处、设几个,水上影剧院又置于哪片水域,一切在图上呼之欲出。 在总体的层面上整合所有区域之后,多样统一的湿地保护性建设不再是件难事。 在定稿以前让我们来搭积木一切都是可置换的
建筑与水域和自然植被之间如何组合,有着各种的可能性。张永和就与他的一班工作人员一起,有滋有味地“玩”着,希望着能一点点还自然以平等、还建筑以灵性,希望能在这一座新城中实现一个关于建筑的梦想。 他们将水面、陆地、植被、建筑、交通等生态与发展因素平等对待,希望能在它们之间建立起积极互利的一座积木城堡。用张永和专业的话来说,就是——设计研究分块地形的地域性,多样性,建立可以进行置换选择的细胞库。
以抽象地形的研究为基础,把设计还原到真实地形中去,考虑具体的水陆关系、周边影响,张永和将4种抽象的地理原型融入五常湿地,拿出了可能性的设计菜单。在当地的水网系统中,围绕着十多个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岛状区域,一个个各具风姿、各有意味的建筑群落出现在图纸上。
——序列的建筑和序列的绿化被自由的水域破解,建筑依据水体的形态和位置的不同而变化,水院或成为公共的活动场所,或成为建筑和绿化中的静谧空间。 ——公共建筑围合水域,剩余为低层高密度院宅。
——建筑依据水陆的复杂分布关系以网络的形态展开,分隔组织环境与天然的河道交织,形成宜人的步行化的商业娱乐体系。
——水域密集的区域,散布点装的别墅,集中的陆地提供遮蔽的公共的活动场所。 ——匀质的围攻合建筑覆于自然地形,得到不同景观的院落并形成丰富的间隙空间。 ——植物担当了隔景的角色,覆盖了水域间错综的间隙交通,划分了各种形态的水园。 ——植物围合水,营造私密的水园,建筑置于水中。
——建筑随机的交错在绿化和湖塘之间,建筑与环境的固定模式在此被打破。
…… 看张永和关于五常水乡的设计,一步步缓缓行来,想法非常,行事非常,实是一场非常的思维盛宴,我辈外行之人,也只能看看、想想,叹一口气,然后把那在心中念念不忘的几道好菜摆上来,让大家一起品品,也就罢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c92dcef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