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许三观卖血记》中“血”意象》,欢迎阅读!
浅析《许三观卖血记》中“血”意象
摘要: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许三观卖血记》中“血”意象贯穿始终,通过对《许》中“血”意象浅析,探讨其背后的深刻含义。
关键词:《许三观卖血记》血意象生命意义血缘关系
余华的作品大多写得真实艰苦,他以冷静细密的笔触,打破日常的语言秩序,建构起一个又一个奇异、荒诞、神秘和残忍的独立于外部世界和真实世界的文本。《许三观卖血记》,江南小城镇上“丝厂送茧公”许三观在几十年里,经历人民公社、大跃进、全国性饥荒以及文化大革命,城市青年上山下乡的几次社会大变革,通过10次卖血度过了人生中一次又一次的难关,用自己不屈的信念承受命运所带来的厄运。可当许三观老了,他的血被医生认为再没有价值的时候,他的精神支撑也崩溃了。《许》中,“血”意象在文中凝聚着两种状态,即生存中的苦难与坚强。苦难与坚强的相交,正是冷热的冲撞。“冷”是生命之火的式微,是生命之火行将熄灭的重重危机状况;“热”是维系生命之火继续燃烧以抵抗“冷”对生命侵袭的种种努力。
“血”意象中的生命含义
古人认为:“血和气息是人和动物体内维持生命活动的两种最重要的东西。‘血气’连用就是指生命。”圣经说:“血,是生命,是肉身之灵魂。”人们相信,血是有灵魂的,能维持人和动物的生命,失血就意味着受伤或死亡。血的生命性、神圣性,使得人们珍视它,敬畏它。但小说的主人公打破了对血的无尚崇敬,当许三观第一次知道自己的血能换来三十五块钱时,他似乎恍然大悟---“我这身子骨能卖血吗?”。这是一个小镇贫民对金钱渴望的流露,对得知自己的血能换来巨大“利益”的跃跃欲试。血液,作为生命存在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从小说的一开始就被置于被买卖的关系。鲜血已经不只是生命存在的象征,也变成生命得以存在的条件和基础。但许三观并不是不珍爱自己的血,相反,他坚定地认为,自己体内的鲜血就是摇钱树。所以,卖血前要喝够水来稀释血,卖血后又要一盘炒猪肝,喝二两黄酒来补血。血,在许三观眼里成为了可以依赖的财富之源,正如他讲:“卖血的钱要花到刀刃上”。血是许三观觉得可以归自己支配,并且可以支撑自己以至全家能够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念所在。
卖血成了许三观对生命中遇到的苦难所不屈服的体现。在饥荒的年代,当孩子们喝着加了点糖的稀粥却喝不出来甜的味道时,许三观说:“这苦日子什么时候能完?小崽子们苦得忘记什么是甜,吃了甜的都想不起来这就是糖。”为此他又去卖血来给孩子们买点好吃的。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人民生活的痛苦与无奈,是用许三观的卖血来折射的。鲜血又一次帮助许三观解决生活的难题,使他再一次意识到了自己的鲜血对于自己与家庭的巨大作用。某种意义上,鲜血在这里不仅使生命的“长度”得以延续,同时使生命有了深度的意义与坚实的支撑,增加了对生命的持续的色彩与信念。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血液不仅是个体生存的象征,更多的是人类生存延续的象征。许三观作为第一代来城市生活的乡下人,在这种城乡身份更替的过程中,要付出血的代价。血的代价就是生命的代价,一个乡村的农民或城市底层的市民要想获得生存发展的基本权利,他必须不顾禁忌去做所有不被认可的事。许三观把卖血变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他以为即使有难关,只要去卖血就能度过去,熬过去。可当他老了,年轻的血头不仅不肯收他的血,反倒加以羞辱时,许三观哭了。他的哭并不是真的要吃炒猪肝,而是当他的血液他的尊严变得像油漆一样不值钱的时候,眼泪成了对他鲜血的祭祀。他在这个结局中感到恐慌,要是血不被城市接受,那么他就不再拥有度过难关的资本,他在城市的生活也就存在质疑和不确定。一生的付出却得不到认同,这也是人性中最柔弱无力与脆弱不堪的地方。
“血”意象中的血缘关系
血是生命之源,血在我们中国人心目中的分量很重。长期以来,“血缘”、“血脉”、“血浓于水”是维系我们民族、家族、家庭的脐带;血又和我们的道德、文化有着深厚的联系,和一个人的尊严、气节相关。许三观第一次卖血是为了娶许玉兰,可老婆到手时已经怀了别人的孩子。在得知一乐不是自己亲生时,他心中也很矛盾。一乐是别人的孽种这个事实是许三观最无法忍受的事情,可到头来他对一乐最好,最后几次卖血都是为了一乐。人对命运总有天生的逆来顺受的能力,同时又具备反抗的能力,如果反抗无济于事,只好寻找一条自我安慰的途径。面对一切道德和价值的混乱、丧失,许三观都一个个平静接受、承受,很少有情绪的大波大折,可当一乐说:“我最爱的是领袖毛主席,第二爱的就是你(许三观)”时,他直直地看着一乐,眼泪流了下来。他接受了一乐,接受了生活的安排。小说中,许三观似乎从来没有流露出对命运不公的强烈不满,也没想过自己这样生活的根源问题。对于一乐,他把他当作自己的亲儿子,就像他自己戏谑的话:“一乐不像老子没关系,像兄弟也行。”
尽管一乐不是许三观的孩子,小说却突破了陈旧的血统亲缘论,许三观与一乐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怀,是生命之间的互相拉近,无血缘的冰冷现实被巨大的温情所融化,为了家庭他依然义无反顾地用自己的生命去成就一乐。小说一个情节,一乐得了肝炎,许三观就一路卖着血去上海救一乐,差点死在路上,卖了两次血的钱最后反倒被输了回来的血一次花光。在此过程中,一个悲凉的插曲是面对许三观让医生收回去另外三百毫升血的要求,医生说他“你有病”时,或许他的想法在世人看来是可笑、荒唐的,可正是这可笑的荒唐却那么实在地让人感觉到了一个弱小卑微生命面对亲人病重时的无奈与焦灼、无助与慌乱!许三观为了挽救一乐---这个不能确定是不是自己亲生儿子的生命,差点丢了自己的生命。《许》中超越了所谓的血缘关系,人性深处最善良最柔软的地方被开启,被触碰。在何小勇被车撞到时,许三观曾幸灾乐祸的说:“说起来我做了十三年的乌龟,可你们看看一乐,对我有多亲,比二乐、三乐还亲,平日里有什么好吃的,总要问我。爹,你吃不吃,二乐三乐这两个小崽子有好吃的,从来不问我,一乐对我好,为什么?是老天爷奖我的……所以,做人要多行善事,不行恶事,做了恶事的话,若不马上改正过来,就要像何小勇一样,遭老天爷的罚……”许三观的言语和行动都表明,在其心中,一乐已经是和亲生儿子一样重要,一样可以为他一次次付出热血的牵挂所系,生命相依。
结语
阅读中发现,余华对“血”的迷恋非常执着, 他所创作的人物形象总是在无声默然的情绪下隐藏着暴风雨般的力量,用刺目的意象来阐释最平凡、朴实、苍凉的人性底色。
参考文献: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版,第171、172页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版
吴金梅:用鲜血叙说生命的长度---余华《许三观卖血记》文本意蕴浅析.丽水学院院报.第34卷第1期.2012.2
焦欣:孤独的救赎---《药》与《许三观卖血记》中的“血”意象之比较.安康学院学报.第21卷第2期.2009.4
马征:生命的冷与热---余华《许三观卖血记》中血意象分析.枣庄学院学报.第22卷第3期.2005.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c852d7c19e8b8f67c1cb9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