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童趣》,欢迎阅读!
学科 语文 年级 初一 授课人 王雪川 时间
2011年10月24-25
日
课题 童趣复习教案
1、夯实基础,落实文言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理解句意,探究要点
教学重点
1、夯实基础,落实文言现象
2、理解句意,探究要点
巩固 探究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讲授,启发式,讨论式,演示,类比,归纳)
教具和教学手段
(实物、图片、实验器材、录音机、媒体设备)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主要环节
整体感知
时间分配 10
教 师 活 动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1.《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作者 沈复,是 清 代文学家。 2.《童趣》中有很多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写出其中三
个:明察秋毫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
3.文章围绕“记趣”这一中心,选取描述了儿童时代 观蚊如鹤 神
游山林 鞭打蛤蟆 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4.文中起到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
有物外之趣 。
学 生 活 动
了解
明确
二.解释词语
三.翻译句子
四.熟读课文,回答下列
问题
30分 40
1.明察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来比
喻最细微的事情。
2.故时有物外之趣:指超出事物本身。 3.项为之强:颈;脖颈。通“僵”,僵硬。 4.又留蚊于素帐中:未染色的帐子。 5.徐喷以烟:慢慢地。 6.果如鹤唳云端:鸟鸣。
7.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又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
子。
8.忽有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9.盖一癞蛤蟆:原来是
10.鞭数十,驱之别院:用鞭子打
小组合作
相互补充
精确答案
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 2.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
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4.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心中想象的是鹤,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
5.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抬头看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6. 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
7.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
8.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9.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
10.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心神安定下来,捉住癞蛤蟆,用鞭子抽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
的院子去。
小组合作 个体展示 学生质疑
第二课时
1.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段总述物外之趣,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
2.第二段把“夏蚊成雷”比作“鹤唳云端”,你认为是否合理?为
什么?
作业
合理。(1)外形相似:皆有长足,长嘴,双翼。(2)动作
相似:皆会飞翔。(3)环境相似:青烟缭绕正像白云悠悠。 3.第三段中的“林”“兽”“丘”“壑”俱全的美妙境界完全出于敏锐的童心,它们分别指的是 丛草 虫蚊 土砾之凸者和凹者 。
4.文中与“方出神”相呼应的句子是 兴正浓 。
5.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
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
反映了作者严惩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
6.结合上文,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拥有“物外之趣”?沈复从小即有如此:闲情“,以至后来成为文学家,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要拥有“物外之趣”,关键在于用纯真童心去体味观察和想
象联想。从小热爱自然,观察敏锐,想象丰富,培养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这些为沈复后来成为作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7.学习本文,你认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
作者是一个活泼可爱、天真无邪、有正义感的人。
笔记梳理
完成综合试卷《童趣》
语文
年级 初一
授课人
王雪川
时间
学科 2011年10月26日
课题 《夏感》
1.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品味文章充满活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讲授,启发式,讨论式,演示,类比,归纳)
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启发式
教具和教学手段
(实物、图片、实验器材、录音机、媒体设备)
多媒体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c286f523c1ec5da50e27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