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诗14(雨后池上.动和静)

2023-01-12 04:38:3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每周一诗14(雨后池上.动和静)》,欢迎阅读!
池上,和静,每周一,14


每周一诗第14 雨后池上

(宋)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

平:指水涨与地面平。

淡磨:轻磨拂拭。这里是指铜镜刚磨光亮而不十分光亮的状态。古代用铜做镜子,铜磨光以后能清楚地照见人影。淡,轻。磨,拭。 檐楹:指塘边房屋的瓦檐、楹柱。 荷心:荷叶。 【鉴赏】

诗中描画了一幅雨后池塘图。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前二句着眼于,写雨后池上的静态美。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后二句则由静而动,写雨后池上的动态美。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知识点】古诗词中的动和静

动、静是对诗词中的景、物作动态或静态角度的描写,它往往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征或寄寓作者思想情感。动、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境和意趣。

①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两山排阔送青来,一个字,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

②化动为静,以静写动就是把运动的事物当作静止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动态事物在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将流动的水当作静止的布,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一个字化动为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③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如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的巧妙结合。

④以动衬静 即通过描写、渲染动态,反衬静态,突出静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如贾岛《题李凝幽居》全诗所绘景致十分幽静,其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门,一个字动感十足,有动作有声音,以动衬静,以响衬静,在月夜寂静之境中,一阵来,反而更显的环境寂静,更精确地描绘出了诗意;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则是以响衬静的典范。

⑤以静衬动 即通过描写、渲染静态,反衬动态,突出动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如唐·李颀《琴歌》一诗中: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这是写听弹琴时对音乐美的感受,从听觉来写,以静衬动,而下句说繁星在听琴声时都悄悄隐去,足见听琴者早已陶醉在音乐美中,时间的推移之感被忘却得无影无踪。

⑥以动衬动就是用运动的事物来衬运动的事物(包括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如苏轼《江上看山》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按理,人立舟中,舟是动的,山是静的,而作者却反转过来,赋予山以运动,让群山在眼前飞驰,看众岭在身后惊奔,全诗呈现出一种轻快而壮美的律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bbb8c265fbfc77da369b13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