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谣言产生的心理因素分析

2023-04-28 17:27: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网络谣言产生的心理因素分析》,欢迎阅读!
谣言,产生,因素,心理,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网络谣言产生的心理因素分析

作者:孙磊

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32

要:媒介信息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进一步改变了中国传播生态和舆论格局。自媒体时代使得人人都可自由、迅捷、快速的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使得网络信息泛滥的同时,信息的鱼龙混杂现象也随之增长。因此在网络谣言的治理过程中分析网络谣言产生的心理因素显现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网络谣言;产生;心理因素 一、前言

网络谣言之所以能够在自媒体时代下进行大范围的传播,并且引起一定的消极影响,网络谣言的产生阶段是网络谣言传播过程的第一阶段。网络谣言不同于传统谣言,加入了至关重要网络要素,因此网络谣言的产生不再局限于传统谣言的社会条件。又因为网络谣言的产生阶段和传播阶段相互交织,无法进行明确的界限划分,所以网络谣言传播过程中的受众心理、传网络中的传播路径和方法同样会影响网络谣言的二次生成。由上可知,网络谣言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本文着重研究网络谣言传播过程中的受众心理因素。 二、从众流瀑

根据桑斯坦的理论分析,从众流瀑可以分为信息流瀑和社会流瀑。

信息流瀑是指一旦出现有人开始相信谣言,那么相信谣言的人数就会越来越多,受众倾向于选择相信别人的话,选择少数服从多数人,屈从于多数人的意见。在认知层面,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会选择跟随大众的看法。在特定的网络环境下,数量上的积累会提高谣言真实性,使更多的人选择相信谣言,由此形成类似瀑布一样强有力的推动力,进一步扩大了谣言的传播范围和加大了谣言的传播力度和信服力。

社会流瀑的发生,是因为我们倾向于相信别人相信的和别人所做的。如果接触的周围群体中的大部分人都相信某一则消息,那么我们也会倾向于相信那则消息。一种情况是我们存在某些领域的知识空白,缺少相关的认知。特别是在我们对于某一消息的内容一无所知时,我们会参考周围人群提供的建议而倾向于去选择相信。另一种情况是即使选择相信也不是因为来自周围群体的的压力,而是我们选择相信周围人群的判断和看法是正确的。

从众流瀑经常导致虚假谣言的广泛传播,尤其是当人们生活在封闭的环境条件下,他们会表现出沉默的态度,即便在不确定自己行为是否正确的条件下也会选择这样做。有的人可能不相信谣言,或者对谣言抱有怀疑态度,可是为了使自己不陷入群体制裁的境地,他们不会对整个群体的判断表现出反对的态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另外,网络谣言使人们处于焦虑和恐慌的心理状态下,再加上缺乏权威机构不能及时澄清事实的真相,人很难准确判断出信息是否真实可信,当然,他们也很难对信息做出正确的思考和回应。人们的从众心理使人们相信大部分人的行为一定是正确的行为,大部分人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从而在传播谣言的过程中跟随大众而忽略这种信息是否真实。 三、群体极化

群体极化是指,谣言经过群体讨论和彼此间信息交换后,原有的观念会被强化,朝着更加极端的方向发展。在集体讨论和信息交换的过程中,坚定选择相信谣言的人会增强意志薄弱者的信念,促使原本将信将疑或者不相信谣言的人改变立场,集体的意见也会强化个人的观点,从而选择相信谣言。在群体中,也许是出于名誉上的维护,也许是出于自我表现的欲望,会出现某些人极力坚持表面上看上去就荒唐离谱的谣言。

网络媒体出现之前,传统媒体具有较高的准入限制条件,只有社会精英和专业的传媒机构才可以扮演传统媒体的额角色,普通社会大众很难利用传统媒体表达自己的观点。可是随着网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即使是社会普通一份子也可以便捷地获得、传播各种信息,至于网络会中的意见领袖,还可以利用自媒体发表自己对某一社会热点或新闻事件的看法,从而达到吸引更多粉丝的目的。凭借数量庞大的粉丝群体,关注同一事件的对应群体便聚集在一起。随着群体情绪化越来越严重,部分后续内容根本没有得到证实,却也不得不顺应民意而进行广泛传播,由此可能会导致现实社会中的群体性事件。

根据以上论述,群体情绪化导致的所谓的民意客观上推动了网络谣言的产生和传播。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自媒体种类多种多样,再加上网络本身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为造谣者将自己隐藏起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加大了网络监管的难度。根据以上论述可以发现,网络播中的群体极化以及带来的回音室效应网络谣言传播不可忽略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奥尔波特等著.谣言心理学[M].刘水平、梁元元、黄鹂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2]桑斯坦.谣言[M].张楠迪扬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3]刘伟.论转型时期我国网络舆情治理的思路与对策[J].理论与改革, 20163):93-10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ba0812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5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