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13--16

2022-05-04 17:26: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陈嘉庚13--16》,欢迎阅读!
陈嘉庚,13,16
13 严父慈心

陈嘉庚是一位怎样的父亲?他在家里是个什么样的角色?有关他的思想与举止,他的公子陈国庆提供了鲜为人知的逸闻。

在他眼中,父亲的形象是变化着的。陈国庆小时候,他觉得父亲很严厉,每天早晨6点钟就敲他的门,把他叫醒。他还在道南学校上学的时候,他母亲给他买了一条领带。这事给他造成许多不快。他父亲见到他戴领带,就把他叫过去,问道:“你脖子上戴的是什么?”“领带。他答。父亲对他的回答很不高兴,说:“哪儿弄来的?”“母亲给我买的。”他回答。父亲便去问国庆他妈,追问为什么给买领带。接着,他又把儿子叫过去,教训道:“你还不会赚钱,就戴领带。要是会赚钱,你戴什么?”直到三十年代,他长大成人多年,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后,父亲才让他戴领带。

1931年底,陈国庆中学毕业,他想到美国留学,学军事。然而,他父亲对他的前程却有完全不同的想法,反对他赴美。父亲认为当兵没出息。不管怎么说,当兵吃苦受累,随时有危险。其实,他父亲已为他的前程作了安排——栽培他为总管三巴哇律橡胶成品厂的经理。这样,陈国庆平生第一次接受培训,准备当经理,每月仅挣15元,相当于厂里一个普通工人一月的工资。

在他开始做第一份工作的前一天晚上,父亲告诉他不要坐家中的私家车去上班。他只得从家里步行半英里去赶公共汽车上班,整整六个月,天天如此,风雨无阻,同车的工友都偷偷笑话他,有时,还故意挖苦地叫他“头家(老板)子”。六个月后,父亲给他挽回一点面子,允许用家中的汽车送他上班。父亲的用意是让他吃苦。这是东南亚华侨普遍采用的传统教育方法,目的是让子女在立业之前经受磨练。

陈嘉庚下得了重手。有时,他刻意干预起孩子的事,可真是叫人“难以容忍”1934年,他反对陈国庆和一个女孩子的婚事是个典型的事例。陈国庆是在从香港到新加坡的意大利客船上邂逅那个姑娘并相爱的。回新加坡以后,他们经常约会,并准备提亲,结婚。但他父亲反对这门亲事,理由是这女孩喜欢跳舞,是个交际花。陈嘉庚一旦拿定主意,就无从改变。此事也如此。尽管女孩传话来说愿意改正,也无转机。 三十年代,陈国庆有较多的时间和机会在怡和轩俱乐部陪他父亲。他发现父亲是一个热心的人,一个激人奋进的人。父亲一向以吃苦耐劳著称,却经常关心他的健康,多次告诫他不要加班加点不吃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那为抗战筹赈的艰难日子里,是父亲鼓励他组织在新加坡出生的华侨子弟参加筹赈活动,所取得的成绩着实让陈国庆和同伴们感到骄傲。

战后,陈国庆和父亲无论在思想上还是政治上都更加接近了。父亲经常放手让他去做事,使他更坚定不移地支持父亲的事业。父亲给陈国庆印象最深的是他难能可贵的与时俱进的能力。陈嘉庚在四十年代站到毛泽东一边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1950年,父亲最终离开新加坡回国,指定陈国庆和哥哥陈济民为他的代表,管理他在新加坡和马来亚的产业和事务。此举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16.陈嘉庚与孙中山

陈嘉庚是为数不多的与历史同步、站在时代前列的人物。他是个商人,但却与不同时代的最高领袖有着紧密的联系。

陈嘉庚在新加坡三次会见孙中山,对他留有极深的印象。两人第一次见面在1909年,是同盟会新加坡分会的主要领导人林义顺安排的。同年5月,在孙中山离坡作欧美之行前的一天


晚上,再次相会。当晚在这个半隐蔽的政治组织的总部晚晴园举行的会议上,陈嘉庚有幸目睹了在这个团体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发生的一切。会上讨论了许多事项,其中一项有关党旗的设计方案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对旗上的“青天白日”方案没有异议,但对旗上象征大地的红色则分成两种意见。孙中山默默地听着各种议论,希望能取得某种妥协。一个接待员给孙中山端来一杯开水,打断了争论。孙中山把一滴红墨水点入水中,杯子呈现出鲜红的颜色。他举起杯子,一饮而尽,“红是吉利的”“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党旗设计就这么定了。顺便提一句,这设计后来被采用作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国旗。1956年,在与集美学生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陈嘉庚回忆起这段逸事。

19111215日,陈嘉庚第三次见到孙中山。那时正是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从欧洲乘船,途经新加坡,去往上海组织新政府。和许多同盟会的会员一样,陈嘉庚也上船去欢迎孙中山。孙中山和陈嘉庚进行交谈,请求给予财政上的支持。陈嘉庚答应:如果孙中山本人需要,他可资助5万元。随后,1912年,孙中山发来电报求款,陈嘉庚如数汇去给他。1911年的不期而遇是两人最后的一次见面。那是孙中山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到新加坡。三次见面开始了陈嘉庚和中华民国的创始人孙中山的私人友谊。

孙博士反过来也给了陈嘉庚许多帮助,特别是在他兴学历程中。1921年,厦门大学初创时,陈嘉庚为校长的聘请问题大伤脑筋。最后,他求助于在新加坡的老朋友林文庆博士。他电请林博士回国担任厦门大学校长。收到电报,林博士进退两难,因为他已收到一封孙中山先生发给他的电报,请他到南京襄助国民政府的外交事务。林博士决定发电报给孙先生,请他最后裁决。孙中山先生支持陈嘉庚办学,同意林博士应陈嘉庚的邀请到厦门大学任职。1923年,闽军与粤军交火,打死集美学生一名,打伤一名。集美学校请愿,要求承认集美为“永久和平学村”,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立即批准请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b265411cc7931b765ce155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