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诵读经典品味书香》,欢迎阅读!
诵读经典品味书香
作者:史志虎
来源:《文学教育》 2013年第16期
内容摘要:诵读是我国古代读书和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令人担忧。诵读少、不诵读的现象不在少数,汉语言文字的美无法被学生发现。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加强诵读实践和方法指导,能让学生感受到作品的美,能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深对作品立意的理解,增强对作品、作者的感受,丰富想象,是提高诵读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诵读 意义 方法
一.“万马齐喑究可哀”——诵读教学的现状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不容忽视,但它的现状却令人担忧。就中学语文教学而言,课上少朗读、不朗读的现象不在少数。国家语委检查团曾经对部分省市师范大学二年级以上的学生进行普通话检查,其中一项是朗读课文。结果,理科生读得层次分明、表达清楚的为数不多;就抽查的中文系学生,读得也不尽如人意。出现这种现象,中小学的语文诵读教学难辞其咎。数量少,此其一;其二,即使有朗读,教师也多让学生一读了之,缺少方法指导,朗读成了走过场,长期停留在低水平上。
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悠久的传统
其实,我国的语文教学有着悠久的诵读传统,诵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春秋时期的孔子教弟子就用诵读法,《论语·子路》篇有“子曰:‘诵诗三百’”的记载。唐代的韩愈和白居易也非常重视诵读。韩愈在《进学解》中说自己读书时“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白居易在他的《与元九书》中更提到他读书读到“口舌生疮”的地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古训更是妇孺皆知。
三.“四两拨千斤”——诵读的意义
关于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前人之述备焉。朱熹说:“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叶圣陶先生也有类似的看法。他在《认真学习语文》一文中说:“读文章、写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看,光凭手写,还要用嘴念。读人家的东西,念出来,比光看容易吸收。有感情的文章,念几遍就更容易领会。”
四.“功夫在诗外”——诵读的方法
朗诵需要一定的技巧,要在语势、重音、停延、节奏等方面下功夫,这些被称为“外部技巧”。而外部技巧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作品的理解,对生活的感受,还有你的想象力,这些也叫“内部技巧”。下面,笔者将重点论述内部技巧的培养。
(一)加深理解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在说话读文章时,假如对所说的话、所读的文章理解不深刻,你会觉得自己不知所云。想“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是办不到的,更别说吸引人、打动人了。
一段朗读材料拿到手后,首先要反复研读。而在研读时,抓住立意是至关重要的。杜牧认为,“凡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兵卫。……苟意不先立,止以文彩绕前捧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b22a4bb39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