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言文翻译六大方法》,欢迎阅读!
文言文翻译六步曲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步及实词、虚词、句式,修辞、文史常识等,带有较强的综合性,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和难点。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根据“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习得六种兵法,方能顺利过关。
1——留。“留”,即翻译文句时,文言文中的古今词义相同的词语,不再翻译,直接保留在译句中。
(1)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特殊称谓等专有名词,可保留不译。(2)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不翻译。如《鸿门宴》中的“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劳苦而功高”是成语“劳苦功高”的意思,所以“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
例、阅读下面的文段,将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018年高考江苏卷)
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①,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注]①风世:劝勉世人。(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
译文:伯夷、柳下惠那样的高洁风尚,百代之后的听到了,也能奋发,更何况亲身受到熏陶的人呢?
译句对原句的绝大部分文言词作了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翻译,“伯夷、柳下惠”等专用名词保留在译句中,这便是所谓的“留”。
2——换。“换”,即将文言词语换成现代词语。(1)将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换成相对应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如文言词“将”,换成现代词“将领”。(2)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如“说”换成“悦”。(3)将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如“臣活之”的“活”译为“救活”。
例、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语句。(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
(鲁)芝坐(曹)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译文: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译句重点“换”了一些词语:以,凭借;叛,反叛;征,征讨;率,率领;以为,作为;先驱,先锋、前导。“换”时,尽可能把被翻译的文言词用到翻译的现代词语里,如“吏”译为“官吏”。
3——调。调,即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将文言文的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调”主要适用于被动句、倒装句等。被动句,主要有用“为……所”“见”表示被动等格式。倒装句主要有:(1)主谓倒装句,如“甚矣,汝之不惠!”调整为“你愚蠢到了极点!”;(2)宾语前置句,如“古之人不余欺也”调整为“古代的人不会欺骗我”;(3)定语后置句,如“蚓无爪牙之利”调整为“蚯蚓没有锋利爪牙”;(4)状语后置句,如“申之以孝悌之义”调整为“把教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例、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语句。(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
(王)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
译文:(1)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吃饭时都奏乐歌咏而祭祀他。(2)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
“为立祠安阳亭西”[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安阳亭西为(之)立祠”]。
文句包括两个特殊句式:一是“不过数十”,省略句,省略量词“件”;“威风猛于涣”,状语后置,正确语序为“威风于涣猛”。
4——删。“删”,就是翻译时删除文言文句中的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1)首语气词“盖”“夫”,如《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句中的“夫”为助词,引起下文,无实义,翻译时需删去。(2)音节助词“之”,如《寡人之于国也》“填然鼓之”句中的“之”;部分连词。(3)句末语气词,耳、也等。(4)偏义词中的衬字,如《孔雀东南飞》中的“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父母”偏义在“母”,“父”是衬字。
例、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语句。(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改编)
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由是一切以宽处之。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之,足矣。”
译文:这个人到戏场看戏,回来的路上见到工匠做桶,拿来桶戴在头上说:“和刘先主相比怎样?”
句中的“而”字,表示“取”“戴”两个动作前后相承的,因为动作是连续性的,“而”字这个连词可以直接删除。
5——补。补,翻译时将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语意不完整的内容。(1)省略的主语、谓语、
宾语等,如《鸿门宴》中“度我至军中,公乃入”,第一个短句省略了主语,第二个短句,省略了谓语,翻译时这样补充:(你)估计我回到军营中,你再进去(辞谢)。(2)省略介词于、以,如《公输》“吾既已言之(于)王矣。”《战国策》“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3)适当补充词语,使活用词的翻译更加顺畅、准确。如《陈涉世家》“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中的“狐”,即狐狸,这里用作状语,“狐鸣呼”译为“像狐狸叫一样地呼喊”。
例、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2017年高考全国课标卷Ⅰ改编)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1)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2)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译文:(1)谢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説话,他继父的弟弟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2)谢弘微为谢混家经营生计,管理産业,办事如同在官府办公一般,一枚钱一尺帛收入支出,都有账册记载。
第(1)句,补出了主语“谢弘微”、定语“他”等,对“时”进行了灵活的处理,译为“遇上适当的时机”。第(2)句,补充了省略的量词“枚”,数词“一”,灵活翻译了活用词“文簿”,译为“账册记载”。
6——分。分,即分开翻译文言文里的复合词(特别注意与现代汉语同形的复合词),这类词语不分别进行翻译的话,就可能会再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如《陈情表》“臣之辛苦,非独蜀人及二州牧伯所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中的“辛苦”这个复合词,要翻译为“辛酸”“悲苦”。
例、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2017年高考全国课标卷Ⅰ改编)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译文:谢弘微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事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
“严正”是复合词,与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同形词“严正”(严肃正当)意义不同,译为“严肃正直”是正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b0a0d2752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