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读后感

2022-04-25 22:27: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乡土中国》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后感,乡土,中国
乡土背后

——读《乡土中国》有感



“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费孝通先生如是说。的确,中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以土为根,以土为生。一抔黄土,孕育着千秋万代的子民,上下五千年从没改变。无论工业化如何强势,无论城市如何扩展,农业与土地永远是国之根本,十四亿人的生存仍然要依赖土地的赐予。而正是这种乡土性,造就了乡土背后中国社会、人际、法律等诸多方面的特性。费孝通先生则通过十四篇讲义,讨论了中国农村从外到内的乡土性带给整个社会的影响:乡土背后,正是中国社会的正面。

我生于城市,对农村知之甚少,甚至对农村还存在着一些狭隘的偏见。费孝通先生思维敏锐,刚好从城市人群普遍对农村“土气”的低看切入。所谓“土气”,可以理解成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眼中,乡下人不识文化不以法律为意等落后的现象。然而这种“土气”不是什么罪过,也不应是什么受嘲笑原因,它产生于农村生活的稳定性和封闭性。农村人生活受到地域和空间的限制,他们只需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自给自足;他们只需与千百年不变的家族邻里相处,无变无化。如此一来,这种“熟悉”使得情感因素占得上风,弱化了契约乃至法律的作用,任何决定不过人情二字便能解决,何苦要伤及情感的法治呢。其次,这种一成不变的生活,使得文字失去了它的作用,一切交流停留在口头传递上,以维持生活。又因为文字的作用主要是横向的传播和纵向的传递,横向已封闭,而农村并不需要文字来记录下当代的事件流传后世,他们只需将生活中的法门、种植的经验世世代代口口相传即可,于是纵向也封闭了。文字既已失去效用,农村人的“肤浅”也是可以理解的了。城市人认为农村人“土”,难道农村人便不会嘲笑城市人不会种地,缺乏生活经验吗?其实是城市与农村这两种不同的地域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人与社会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城市化已成为主导形势,经济政治上的强势使得城市人高高在上,愈加误解了农村社会。所以,当人们在上个世纪重视推行“文字下乡”而效果甚微也就不足为奇了。

若说中国的农村与城市在文字文化上有差异,那么在“安土重迁”这一点上可谓是中国人的共性了。我们看重家乡,对其有着深厚的依赖感,同时我们有着浓厚的家族思想,每个人都能牵出像水的波纹般辐射的亲戚网络,费孝通先生称之为“差序格局”,相反于西方的“团体格局”“差序格局”带来的是中国人尤为明显的“利己”思想,所有的道德法律都要从自己与其它的关系出发,容易产生不正义、不公平来。当然,这只是中国传统不利的一面,从正面来看,儒家在对个人修身立德上的作为尤其不可忽视。

“差序格局”使得一个家族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家庭承担了除了生育之外更多的社会职能,于是家族代替了家庭,更能代表这种组织形式的作用。但是,这种家族的运行却是以同性为纽带的,既中国传统的“男女有别”。乡土社会中的家庭男女似乎只不过是因为生育的目的而结合在一起,并没有太多情感上的交流和契合;而真正情感上的交流,更倾向于在同性之间的展开,这使得乡土社会的感情生活同性意味较强,而夫妇之间感情的淡漠也是日常可见的现象。然而这种男女可称作分离的家族却带来了和谐与稳定的社会直影响着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

这样的“差序格局”形成的社会并不通过“法治”来维系,而是通过“人治”,通过一套礼制秩序来管理礼是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法律是靠国家权力来推行的,往往通过一些权力机构来行使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有了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经验便足以满足社会员生活的需要,进而维系社会的正常运行。但这并不意味着权力的缺失。费孝通先生提出了“横暴权力”和“同意权力”两种概念。“横暴权力”来自于暴力,“同意权力”来自于


契约。他认为中国乡土社会这两种权力都很微弱,虽说是帝制的独裁统治,但从人民的实际生活上来看,权力是无为的。其实乡土社会中的权力既不是横暴权力的压迫形式,也不是同意权力的民主形式,而是介于专制与民主之间的长老统治,它发生于社会继替的过程中,是教化性的权力。从宏观来看,所有的人都被划分在中央集权的权力金字塔中,皇权依然是至高无上的,农民的一举一动时刻掌握在地方级别的官员手上。从微观来看,农民与地主乡绅的共存更是要依赖于契约的存在,在“礼”的约束下,达成一种协调一致的步调。然而,在社会变迁很快的时代,新的问题层出不穷,传统的效力很难维持。人们要合作解决新的问题就必须有力量来约束各人,这种力量就是法律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行为的,不守法将得到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制裁。与我们现在的社会而言,法治是必然的趋势。

从土地到人再到国家,从中国到西方再回到中国,费孝通先生最终将“乡土中国”于乡土背后中国社会的权利与权力、统治与管理人治与法治上。任何对于过去和表面的思考是都以服务当代为目的的。近四十年我们尽全力实现城镇化,建设法治国家,正走在一条十分难走但必须要走的路上。一切的艰难只因我们与这广袤的土地血浓于水,若想改变,必然要从这乡土出发。

个人主要看法和观点:

1、乡土社会由于生活的稳定性和封闭性,口头语言完全可以满足生活需要,使得文字不是乡土社会的基础,也不是乡土社会的本性;

2乡土中国的家和族是分不开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国乡土社会中的家庭不但承担着生育功能,更是作为一个事业社群承担了许多生育以外的职能;

3、乡土中国依靠“礼俗秩序”维持社会运行; 4、乡土中国是长老统治的体现。

读后主要困惑与问题: 1乡土社会已持续了上千年,如今已遭遇了冲击,那么它是否终有一天将会被取代呢? 2、长老统治与封建帝制是如何不产生矛盾,同时运行的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ae5a7a8011ca300a7c3909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