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与非理性探析

2023-05-22 04:26: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理性与非理性探析》,欢迎阅读!
探析,非理性,理性
理性与非理性探析

作者:任家高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7



任家高

(安徽大学 政治学系,安徽 合肥 230039

要:理性与非理性因素是人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当然也相互冲突,二者是矛盾对立统一体的两个方面。理性与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或消极的阻碍作用,要充分发挥二者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关键是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人的认识活动的深化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是人类理性因素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不能过于抬高一方而贬低另一方,而应该促进二者的整合与协调,才能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向和谐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理性;非理性;工具理性;价值理性

中图分类号:B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7-0041-02

理性是与非理性相对的,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由一系列概念、判断、推理组成的逻辑思维过程。它是指人们在处理问题时,按照事物发展规律并通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非理性是指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以一种不自觉的非逻辑形式出现的主体性心理活动的总和。它包括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上的非理性是指知、情、意三种,“知”包括主体的理性直观和理性思维能力,“情”和“意”指动机、愿望、信仰、习惯和本能等;广义上说,非理性因素还包括幻想、想象、猜测、顿悟、知觉和灵感等。

理性按其不同的标准有着不同的划分,在哲学方面,理性就可以划分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经验理性和先验理性。这里主要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个方面来加以论证。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概念是18世纪西方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首先提出来的。马克斯·韦伯将数学符号和逻辑定律等自然科学研究领域所具有的计算和推理等“理性”计算的手段,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中人自身的行为及其后果的过程,称之为“工具理性”。具体来说,它是指人们在从事一定的生产活动中,把为达到某种特定的目标而采取的手段和方法作为首要考虑和计算的一种态度和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把在世俗社会取得成功作为追求的目标,进而导致了经济和政治领域中理性主义的发展,发展科技,提高效率,制定法律,从而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这种信念伦理就是一种价值理性[1]。由于过度重视工具理性而导致的一系列非理性现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作了深刻的批判。马克思说:“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具有智慧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和社会关系之间的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2]上面这段论述是马克思对于工具理性与资本主义结合所导致的非理性现象的批判。

无论是早、中期的资本主义还是当今的资本主义时代,它们都过于强调工具理性而忽视了价值理性,这必然导致工人沦为机器的奴隶与附庸,使工人成为只懂得自己所在的工作领域的知识而对他们所从事的领域之外的其他领域的科学知识却一无所知的单向度的人和畸形人。甚至在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也是如此。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全面进入了消费时代,资产阶级早期的清心寡欲和戒奢从俭的精神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奢侈放纵和尽情享受。在数不胜数的广告轰炸和堆积如山、琳琅满目的商品的诱惑下,物欲充斥着人的大脑,在他们眼中似乎


只有享乐才是唯一的真实,人们非但没有成为商品的主人,相反却成为商品的奴隶[3]。总之人被异化和物化了。

同样,如果过于抬高价值理性而贬低工具理性也会走向极端,造成理性的非理性现象。大凡古今中外的名人和大师们都是多才多艺、人性充盈饱满之人,如果缺乏对科技知识的认识和掌握,缺乏工具理性的指导,那么很难想象他们能够跟上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很显然,他们也无法参与到科技飞速发展的现实中来。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怀着不切实际的崇高道德理想,却很难对社会和国家做出自己有益的贡献。我国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为了追求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抬高价值理性而贬低技术理性和工具理性。他认为,知识分子是“不干净的阶级”,是“资产阶级的代表”,最终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使许多优秀的知识分子含冤致死。另外,对科学技术贬低和轻视的思想,被四人帮一伙发展为极端的口号:“宁要社会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这种思想一度使我国进入闭关锁国的状态,不敢大胆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造成了我国在现代化建设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局面。

简言之,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都各有其利弊,不能一味地抬高一方而贬低另一方,否则,就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其实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和相辅相成的关系,工具理性做轮,提供足够的滑行速度,价值理性做翼,提供应有的起飞升力。总之,要辨证地看待它。

非理性包括情感、意志、愿望、想象、幻想和灵感等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与停止起着重要的调节和控制作用。积极的情感给人的认识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对认识的发展是一种积极的激励和策动力量。当人们的认识活动和自身的情感相符合的时候,就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深化人们的认识活动。相反,当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热情下降或缺少激情时,非但不能推动人的认识的进行,还会阻碍人的认识的发生。激情可以打破思维的平静,使人爆发出智慧的火花,但过度的激情也可以使人失去理智,造成思维的混乱或违反逻辑。这说明在一定限度内的情感或者说积极的情感对人的认识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如果超过合理限度范围内的情感,那就会而走向事物的反面。意志对认识的进行是一种激发和调控因素,是认识活动得以进行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必须借助坚强的意志才能最终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否则,人们在认识的过程中要么半途而废,要么只是对事物表面的、肤浅的认识。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说明了意志是人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克服障碍和困难的推动力量;与此同时,意志还可以把情感、镇静和激情统一起来,用理智调控情感,用情感激活理智,从而使人们能够在极其艰难的处境中,排除内部和外部的纷扰,并承受一定的艰辛与磨难,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在人的认识过程中,想象、幻想、猜测、顿悟、知觉和灵感等非理性因素,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科学发现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科学发明都是通过对实验得出的结论和数据进行一定的逻辑推理才能产生的,而往往要在这些逻辑推理之上借助一定的想象、幻想、猜测、灵感和直觉,才能最终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如开普勒三大行星运动定律的发现,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问世以及爱因斯坦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的创立,无一不说明了想象、幻想、猜测、灵感和直觉等非理性因素的强大推动作用。列宁说得好:“幻想是极其可贵的品质,有人认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象,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象,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4]以上这些论述都可以很好地说明非理性未必都是不好的,其中也含有理性的因素。概括说来,理性因素中含有非理性的因子,非理性因素中也包含有理性的因素,两者相互包含、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人在认识过程中,沿着二者的合力方向来进一步发展和深化自己的认识,从而实现由低级向高级的迈进。由此,我们可以自然而然地得出两者之间的关系:非理性因素对理性因素起着动力调控作用,同时非理性因素又受到理性因素的制约。

当然,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二者之间不仅有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一面,也有相互冲突和相互矛盾的一面。我们要在理性因素(这里的理性因素尤指理性因素中的积极成分)的主


导下,抑制它的消极作用,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当非理性因素中的积极成分被激发出来后,它会与理性因素一起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当非理性因素中的消极成分被激发出来后,它会造成与理性因素相冲突的一面,这样它会影响甚至破坏理性因素的主导地位,不利于人的认识过程的发展和深化。如果理性与非理性二者发生冲突,我们应该在积极发挥理性因素的主导作用下,抑制非理性因素中的消极成分,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努力减少或消除二者之间的矛盾或冲突,促进二者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发展。但这并不就意味着理性因素时时刻刻处于支配地位和主导作用,而非理性因素处于被支配地位和从属作用。假设一下,当理性因素中出现非理性化的倾向时,这时理性因素还会处于支配地位和主导作用吗?显然不能,此时不是理性因素中的消极成分处于支配地位和主导作用,而应是非理性因素中的积极成分处于支配地位和主导作用。我们可以略举一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意识中始终存在着主动和被动、征服与被征服之间的关系。这种观念导致了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掠夺和开发,引发了环境危机、能源危机、资源危机和人口危机等一系列不和谐的现象。而人类都有向往人与自然和谐、友好共处并从自身的美好目的和愿望出发来积极改善人与自然不协调的一面,人类只有通过自身的积极努力,才能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向良性化的发展轨道。关于理性与非理性哪一方处于支配地位以及何时起主导作用,要视具体时间、空间和周围情况的变化而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辨证地看待这个问题。

西方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指出:“理性化的非理性存在,是文明社会的症结所在。”这是一种批判意识,它揭示了形式的合理性下掩盖着实质的非合理性。这句话只是揭示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当然,非理性因素中的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没有提及,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存在。概而言之,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两者中每一者中的两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并正确地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推动人类社会走向和谐美好的明天。

——————————

参考文献:

1〕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8.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

3〕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4〕列宁.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22.

(责任编辑 张海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adfd61851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e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