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仁义礼智信的理解

2023-04-17 06:33: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对仁义礼智信的理解》,欢迎阅读!
智信,仁义,理解,谈对
浅谈对仁义礼智信的理解

范鹏涛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有序市场秩序的维系,规范个人的日常行为,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

何为仁,孔子释为爱人,孟子解释为恻隐之心不忍之心,仁即仁义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儒家认为是为人的根本,是人的精神家园。用孟子的话说就是人之安宅,提倡的道德,就是要以人为本,把人当作人来对待,就是在确认自己是人的同时也承认他人是人,而人与人在天命之性和生命价值上是平等的。因此人与人之间应该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态度友好相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态度互相帮助。这对当代社会道德文明建设有两点重要的启示:其一是说明就人的本质的、永恒的存在而言,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谐、合作,较之于人与人之间有时难以避免的竞争来说,是更为重要、更为根本的方面,具有更高的价值。其二是说明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道与人性的价值,都是终极的最高的价值。任何科学技术的发明与运用,政治经济措施的建构与实施,都不能违背人道与人性的原则,都不能以牺牲人的性命为代价。否则就是不道德的。在崇尚科学技术、提倡竞争的当代社会,尤其需要强调“仁”的道德原则,以便使科学技术与竞争机制更好地为人道与人性的根本目的服务。

何为义,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 关于的起源,孟子认为出自人固有的有所不为羞恶之心荀子认为源于人作为社会存在的的需要,道德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也就是要确立一个社会,并且培养公民对的自觉和信念。我们今天一方面要赋予以新的具体内容,例如社会公平、公正、公益等,另一方面要重新唤起人们的自觉和信念,也就是要树立道德正义感和道德原则立场。当今社会上许多腐败堕落现象的产生,一方面固然有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得力等外部原因,另一方面,当事人自己内心丧失起码的道德正义感和道德原则立场,不把当回事,不辨与不,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因。最根本的腐败其实就是对正义和道德原则的践踏和破坏。

何为礼,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不可否认,在封建时代,礼的许多具体内容,实际上强化着上下尊卑的封建等级观念,其中不少繁文缛节早已过时,失去了意义。太多太繁的礼也会束缚人的手脚,限制人的自由。但是礼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促进人对人的恭敬与尊重,协调人际关系和睦,倡导言谈举止的文明礼貌,这些功能和作用,当代社会也仍然需要。

一定形式的礼,无论对于一个社会还是对于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对社会而言,礼是这个社会道德文明程度的直观表征;对个人而言,礼则是其道德素质和教养程度的外在标志。我们今天仍然可以借助的形式,赋予新的内容,来对公民进行道德素质教育,特别是恭


敬、尊重品质的教育。例如对国家的恭敬,对职业的恭敬,对顾客的尊重,处于不同社会系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等等,都可以在一定形式的中得到体现。孔子认为礼的具体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因革损益的,对前代的礼制应根据当代的具体情况,择其善者为我所用,例如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我们今天仍然可以借鉴这种态度,对古代的礼仪文化继承其优秀的精华,去其过时的糟粕,之以符合现代文明的新内容,从而创造出我们当今时代所需要的新的礼仪文化使我们这个号称礼仪之邦的古国放射出现代文明的光彩。

何为智,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 观一叶而知秋,道不远人即为此。

崇尚知识与智慧,必然重视学习教育。孔、孟都是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主张有教无,可以说是提倡全民教育的先驱。孔门四科六艺教学内容,体现了对学生德、智、体、美、情的全面教育,可以说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典范。他们的教育理念本身即体现了一种道德的而非功利的精神,以人治人朱熹所谓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7](p.5)本来的意思也就是以符合人道的方式来教育人。这恰好可以纠正当今社会应试教育工具教育的偏颇。古代儒家留下的许多有关教育学习的格言和教诲,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无常师教学相长不耻下问举一反三温故知新知人论世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等等,都是儒家思想中的精华,即使在当代社会也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何谓信?信者,人言也。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诚实守信的优良道德传统,历史传诵着许多诚实守信的动人故事。继承发扬诚信的道德传统,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济深入发展的情况下显得更加迫切。许多有识之士指出,诚信的缺失和信用危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和隐患,企业信用之差已经使信用成为一种“稀缺资源”,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实际上,完善的市场经济社会必须有建立在诚信道德原则基础上的社会信用和个人信用作为保障。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会也都十分重视社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建设,这种建设一方面有赖于现实的法律和制度体系保障,另一方面也须借助于传统文化的信仰中的诚信道德价值之源。中国传统儒学关于诚信的思想,也是我们今天重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信用体系时可以利用的重要道德价值资源,我们应当十分珍惜这一现在有可能日益走向稀缺的资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 范鹏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ab50e46168884868762d6e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