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黑色温暖 》,欢迎阅读!
黑色温暖
作者:蒋子龙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3年第7期
有些东西之所以叫“纪念品”,是因为它们记录了人生的脚步。
我有一个很大的扁柜,占据了家中最大最完整的一面墙,里面存放的每一件纪念品,都记录了我的一段经历,都有一个故事。其中,摆在显著位置、看上去极普通却让人觉得很特别的“藏品”,竟是一块煤,一块实实在在闪着光泽的煤,放在一个精美的托架上。它是我在平朔煤矿的地下掌子面亲手捧回来的,压在煤块下面的卡片上写着:“9号煤,平均发热量
5948KCAL/KG,干基灰分21.6%,干基硫分1.38%,干基挥发分31.1%。”每当我独自端详它或向朋友讲解它来历的时候,伴随着回忆心里会泛起一股温暖,一种向往和敬意,还有警策和思虑。
我对煤矿并不陌生,曾多次下井,有些还是全国著名的大矿。下井时无一例外都从上到下地穿戴好矿工装备,头上顶着矿灯,或爬进去或乘升降梯到地心,然后再坐轱辘马进入采掘现场。来到平朔煤矿井工一矿,才真正见识了什么叫“全国第一”,我们是乘大型吉普车下井并直达采掘面的。其实既不“采”也不“掘”,更不是“挖”,而是“割”,我跟着“割煤机”向前走,竟产生一种坐在联合收割机上在丰收的田野上向前挺进的感觉。不只是我们,矿工们每天下井出井也都是乘坐卡车,像地面上的人乘坐公司的班车上下班一样。平朔煤矿的地下,像一个浓缩的地面上的高速公路网,地下数百米深处蛛网般的巷道,就是一条条相互连接的公路,其灯光、路标、信号以及各种指示牌,周密而规范,缺少的只是路边的广告,多的是安全警示语。
任何一个矿工只要想出一句有利于安全的话,就制成一个牌子,配上灯光和他的照片,镶嵌在巷道壁上,光芒闪烁,格外醒目。每隔200米有一个“救生舱”,可供30人生活4天。每隔50米,道边有一个自救站,备有淡水和氧气……他们的理念是:生命至尊,安全为天!
我当时感觉,即便爆发一场战争,也未必能摧毁平朔的“地下王国”!
因此之所以在平朔获得的第一感觉是“温暖”,就因为这里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与他们的生产规模和所创造的价值大体是相称的。他们仅去年一年就为国家上缴税费81亿元,创造利润79亿元,实现产值310亿元……这是多少钱哪!国家赖以自豪的所谓“占世界第二”的经济总量,大头是靠许多像平朔煤矿这样的企业给撑起来的。要知道煤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虽然属于国家,可埋在他们祖辈生存的地方,平朔人给共和国提供的是“乌金”,是热能,是动力,这里面也有他们的精神。正像《平朔之歌》里唱的:“共和国的炉膛里燃烧着矿工的赤
诚。”那么共和国呢?是不是更应该感谢、尊重、爱护这种赤诚,乃至以同样的赤诚温暖矿工?
平朔地处“天下九塞之首”的雁门关外,统称塞北。至今还保有古战场的遗韵,内外长城及高高低低的烽火台举目可见,“草带烽烟色,蝉为朔吹声”。当我们乘着一阵风沙登上世界一流的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大岸时,似依稀听到了角声连连,重鼓震天,浓烈的烟尘遮住金戈铁马,却挡不住诗人李贺的吟唱:“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奇怪,这塞外的风沙来得猛,走得也急,尘暴一退,一个令人震惊的巨大煤坑呈现在眼前。采煤工作面是几十平方公里,全部机械化,其程序就是“铲”和“运”。一铲下去就是一个60立方米的大煤堆被端起来了,转头倒进一次可装载292吨的运煤车里,然后沿着螺旋形的车道攀援而上,一辆接一辆,势如游龙般夹雷携电地驶向选煤厂。即便没有去过平朔的人也可以想象一下,那巨大的铲车若一下一下铲下去,似能把地球给挖穿,一辆辆运煤车则如一座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aa691110e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