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理论下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

2023-03-17 11:23: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教育理论下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欢迎阅读!
教育理论,继续教育,培养,人才
浅谈教育理论下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当今社会一个优秀的人才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与此同时道德修养、价值取向也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继续教育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方案,对全面提高人民知识技能、道德修养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时代背景下,考关怀教育理论的具体要求,重点探讨了在此前提下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策略。

二、关怀教育理论概述

关怀教育的实质是,教育工作者通过对受教者的充分审视,透析个体间差异并以尊重眼光正视问题,以关怀为核心所展开的教学活动。该理论的创始人诺丁斯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他结合了教育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后现代主义社会学、关怀伦理学理论从而提出了关怀教育理论理论的提出为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设计提高了新的思路。

三、关怀教育理论下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意义

关怀理论下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主要是在尊重人的前提下,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唤醒其自我完善的需要,最终促进其自我价值的实现。总而言之,关怀教育理论在继续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本理念的彰显

随着时代的进步,平等与自由是构建社会的关键因素,在平等理念的催化作用下便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并且随着我国以人为本发展观念的确立,这一思想迅速与社会各个层面的活动相契合。因此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也应该融合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且为了确保学生管理科学性,运用人本主义理论也是至关重要的。而关怀教育理论中关注个体发展、尊重个性的差异、发挥个体的潜能正是与人本理念相契合的理念。由此可见,在关怀教育理论与继续教育的融合是与时代的要求相契合的。

2.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我国现目前主要的教学目标所在,并且为了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升华,就必须要采取合理的策略。然而继续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补充,


对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同样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在继续教育中也应该关注素教育的落实,而关怀教育理论在继续教育中的实施则能够有效的促进素质教育的成效。因为根据关怀教育的指导,教师会更加的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也能够根据实际的情况促进其潜能的发挥,一言以蔽之,关怀教育理论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学生个体差异的审视

根据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学生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大部分人的智力发展都是彼此独立的,因此即便在共性教育中学生的智力发展也难免会出现自然的差异性表现与分层现象。由此可见学生个体的智力因素有着多元的存在方式和繁杂的组合,因此在继续教育中由于大部分学生的智力发展基本趋于成熟,此差异性表现将更加突兀。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更加必要将关怀教育理论的效用发挥出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充分透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及时对学生提出有所助益的建议。因此在继续教育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采取一定的策略促进社会发展与个体进步统一协调。教学中,提倡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以此在共性教育中促进差异化教学

四、关怀教育理论下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思考

关怀理论下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应该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及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参照继续教育的的规律以及业余教育的特点灵活的的安排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进行课程设计

众所周知教育理念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实施的方向所在,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否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这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继续教学作为社会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模式,其所面向的对象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层次,其中又主要起到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技能扩展、更新、补充的功效,能够全面提升社会的素质水平。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技术科技也在逐渐的更新换代。此在继续教育中也应该贯彻落实终身教育理念,从而保证全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为了达到如此的效果也应该在继续教育中树立起关怀终身怀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学生走出校门后校方要通过追踪调查适时对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与此同时在学生评价过程中也应该全面落实关怀教育即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全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结言


综上所述,在继续教育中落实关怀理论能够全面审视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而避免落入共性教育的陷阱,阻碍学生全面的发展;除此之外,立足于关怀理念下的继续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技能知识的汲取,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道德修养提升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元的评价发展,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完善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艳华,纪文婷,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20112

[2]R.M.加涅,.教学设计的原理[M].皮连生,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教育委员会.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a9123617c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1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