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已”用法总结》,欢迎阅读!
已 yĭ 1.停止。
《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郑玄笺:“已,止也。” 《荀子‧宥坐》:“已此三者,然後刑可即也。” 杨倞注:“已,止。”
唐白居易《云居寺孤桐》诗:“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亭亭五丈馀,高意犹未已。” 鲁迅《呐喊‧自序》:“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於言的人了。” 2.完毕。
《战国策‧齐策二》:“左右恶张仪,曰:‘仪事先王不忠。’言未已,齐让又至。”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蘇代许诺,遂致使於秦,已,因说秦王曰:‘甘茂非常士也。’”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邻有住庵僧召老叶饭,饭已,亟辞归。” 鲁迅《书信集‧致蒋抑卮》:“然观已,即归寓大啮,健饭如恒,差足自喜。” 3.终於。
《荀子‧解蔽》:“其所以贯理焉,虽亿万已不足以浃万物之变。” 俞樾《诸子平议‧荀子三》:“已犹终也。言终不足以浃万物之变也。” 汉王充《论衡‧幸偶》:“舜尚遭尧受禅,孔子已死于阙里。” 4.罢了,算了。
《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不西则已,西入相秦则天下归之。” 《汉书‧陈胜传》:“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 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跋》:“天下常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先受兵。” 5.罢免,黜退。 《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皇侃义疏:“已,谓黜止也。” 《史记‧五帝本纪》:“尧曰:‘鲧负命毁族,不可。’岳曰:‘异哉,试不可用而已。’”张守节正义引孔安国曰:“已,退也。” 唐包佶《酬于侍郎湖南见寄十四韵》:“九迁归上路,三已契愚衷。” 6.谓病愈;治愈。 《山海经‧西山经》:“其上有木焉,名曰文茎,其实如枣,可以已聋。” 《吕氏春秋‧至忠》:“王叱而起,疾乃遂已。” 高诱注:“已,除愈也。”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一饮汗尽,再饮热去,三饮病已。” 7.太;过分。
《诗‧唐风‧蟋蟀》:“无已大康,职思其居!”毛传:“已,甚也。” 《管子‧戒》:“其为人也,好善而恶恶已甚,见一恶终身不忘。” 尹知章注:“已,犹太也。言憎恶恶人太甚。”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 唐韩愈《原毁》:“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於人者已详乎!” 8.已经。
《论语‧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史记‧高祖本纪》:“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 《水浒传》第二六回:“小人本待声张起来,只是又没苦主。他的娘子,已自道是害心疼病死了。”
闻一多《李白之死》诗:“他的力已尽了,气已竭了。” 9.已往,从前。参见“已事”。 10.随後,旋即。
《史记‧项羽本纪》:“韩王成无军功,项王不使之国,与俱至彭城,废以为侯,已又杀之。”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11.又。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嵇、阮、山、刘在竹林酣饮。 王戎後往。 步兵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 12.不许;不承诺。 《礼记‧表记》:“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是故君子与其有诺责也,宁有已怨。” 郑玄注:“已,谓不许也。” 《文子‧上德》:“扶之与提,谢之与让,得之与失,诺之与已,相去千里。”参见“已诺”。 13.必,一定。
《汉书‧灌夫传》:“夫不好文学,喜任侠,已然诺。” 颜师古注:“已,必也。谓一言许人,必信之也。” 14.与,给予。
《文选‧王粲〈赠士孙文始〉》诗:“虽曰无愆,时不我已。” 李善注引郑玄《毛诗》笺曰:“已,与也。” 15.指示代词。此,如此。 《史记‧夏本纪》:“敦序九族,众明高翼,近可远在已。”按,《书‧皋陶谟》作“迩可远兹”。
《淮南子‧道应训》:“愿王察其所谓而自取齐国之政焉。已虽无除其患,天地之闲,六合之内,可陶冶而变化也。”
16.语气词。表确定语气,相当於“了”。 《书‧洛诰》:“公定,予往已。” 《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史记‧货殖列传》:“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17.语气词。表肯定而带感叹语气,相当於“啊”。 《战国策‧秦策三》:“此亦淖齿李兑之类已。”按,《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作“也”。 《汉书‧艺文志》:“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 颜师古注“已,语终辞。” 清黄丕烈《〈嵇康集〉跋》:“後人式微,物多散佚,可慨已!” 18.语气词。用於句首。 《书‧大诰》:“已!予惟小子。” 孔传:“已,发端叹辞也。” 《庄子‧庚桑楚》:“已!我安逃此而可?” 19.同“以”。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 《孙子‧作战》:“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 《汉书‧文帝纪》:“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 《儒林外史》第五回:“到了中秋已後,医家都不下药了。” 20.同“以”。因;因为。 《墨子‧尚贤中》:“桀、纣、幽、厉之所以失措其国家、倾覆其社稷者,已此故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a82a31c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