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欢迎阅读!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 脑梗死患者1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5例,用丹红+克林澳静脉滴注。对照组80例,仅用克林澳治疗静脉滴注,两组均为1次/d,连续使用14 d为1个疗程。治疗效果根据NIHSS评分和血液D-二聚体和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来评定。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具有激活纤溶系统,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
【关键词】 脑梗死;丹红注射液; 血小板聚集率;D-二聚体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很高。除急性期溶栓治疗效果疗效确切,其他药物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仍需临床验证。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脑梗死已经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D-二聚体(D-D)是直接反映凝血酶和纤溶酶生成的指标,血小板聚集率(Plt-ADP)是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指标。我们应用丹红注射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和血液D-D及Plt-ADP变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入选标准 本组165例均经头颅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1],同时符合下列标准:① 发病在6 h以上,72 h内的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②年龄45~78岁;③ 排除颅内出血;④瘫痪的肌力≤IV级;⑤意识清醒。
1.2 分组与治疗方法 165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85例,应用丹红+克林澳治疗。对照组80例,应用克林澳治疗。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病情严重程度及NIHSS临床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给予0.9%生理盐水250 ml+丹红注射液40 ml,同时给予0.9%生理盐水250 ml+克林澳注射液160 mg,1次/d静脉滴注,连续14 d;对照组仅给予0.9%生理盐水250 ml+克林澳注射液160 mg,1次/d静脉滴注,连续14 d。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均相应处理。
1.3 实验室指标 所有患者入院后用药前及用药后第15天分别行血液D-D及Plt-ADP检查。并常规行血常规、生化功能检查。
1.4 疗效评价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疗效评分。治疗结果按照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评定[2]分为: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91%~100%);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小于18%)。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差异。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总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血液指标改变 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及D-D在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指标变化见表3。
3 讨论
丹红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丹参和红花。丹参具有抗血小板凝集,抗血栓形成和促进纤维蛋白降解,抗氧化作用,其功效为活血化瘀,减轻脑组织病理损害等作用。红花是菊科植物,具有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抑制血小板凝集,增加与改善纤维蛋白溶酶活性,防止血栓形成等作用。所以丹红具有明显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
脑梗死是一种最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急性脑梗死时,脑局部供血区血流突然中断,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从而出现一系列相应的神经系统缺损的症状和体征。我们的研究发现丹红治疗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所改善,充分体现了该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脑保护作用。急性脑梗死在没有溶栓机会或没有溶栓条件时,可作为药物治疗的一种手段。
D-D 是直接反映凝血酶和纤溶酶生成的指标,水平升高提示体内有纤维蛋白的形成和溶解,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D-二聚体是观察纤溶效果最有价值的指标,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病程判断及疗效观察的指标[3]。Plt-ADP 是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指标[4]。有研究[3,5]显示动脉粥样硬化 病变的患者D-D及Plt-ADP显著增高,提示患者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本文通过观察脑梗死患者的D-D及Plt-ADP两个指标,研究发现丹红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药物治疗14 d后外周静脉血D-D及Plt-AD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丹红治疗组下降的更加明显。说明了丹红在改善血液凝血功能方面的疗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a4ae6acf9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