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说课稿》,欢迎阅读!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说课稿
1 说教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的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以“假说—演绎法”为主线,介绍了孟德尔进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从而发现分离定律的过程,主要包括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验证、总结分离定律等内容。本节内容是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规律的基石,是后续学习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基础,而且本身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所以,本节不仅是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生物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2说学情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在知识上,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性状的分离现象,但并不理解分离现象发生的原因,也不了解孟德尔获得分离规律的过程及假说-演绎的科学研究方法。另一方面,生还没有学习减数分裂的知识,缺乏遗传学的细胞学基础,且该节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尚且不足,因而具有一定难度。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高一学生的认知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 说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阐述基因的分离定律,并能形成遗传与变异的观点;
通过解释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熟练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通过科学家的事迹,感受科学家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 4说重难点
基于以上我的教学目标和我对学情的把握,我将本节课的重点设计为一对相对性状的
遗传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难点是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5 说教法学法
1
我将采以启发式教学法、学案导学法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法进行教学。用学案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用问题层层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学法方面,我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 6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讲一下我的教学设计,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为了让学生置身于当时的研究场景中,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开展思维探究。我会讲述当时的研究背景(科学家不知道产生遗传变异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当时也不知道基因是什么在哪里)进行情境导入,讲述当时科学家们的一些观点,比如说融合遗传,揭示其存在的局限性,从而引入孟德尔的研究。
新课的展开主要包括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验证、总结分离定律等内容。
对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为了给学生奠定认知基础,首先组织几位同学对课前收集的有关孟德尔的生平事迹做简要的介绍,让学生走近“遗传学之父”。教师适时的补充,最后做以总结。然后出示豌豆花的结构图,讲清楚两性花、单性花、自花传粉、异花传粉、性状和相对性状等相关概念并带领学生进行人工异花传粉过程的学习。由“孟德尔经过仔细观察,选择了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做实验,那么多的性状,该如何研究呢?”从而引入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在讲解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分步骤展示展示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让学生用融合遗传的角度预测F1、F2的性状表现,结合问题“为什么F1只有高茎没有矮茎?这符合融合遗传的观点吗?F1中只出现高茎难道矮茎的遗传物质没有遗传下来?F2中又出现了矮茎这又说明了什么?”通过一个个问题的引导,学生知道了遗传因子是彼此独立,不相融合的。在此过程中穿插显性性状、隐性性状、自交、性状分离等概念教学。教师补充实验结果中的数量比,提出“这个3:1的性状分离比的出现是偶然的吗?”,教师给出孟德尔实际做过的豌豆7对相对性状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性状分离比为3:1具有普遍性,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这种现象揭示了怎样的规律,从而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这一内容的学习,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我会引导从实验现象去理解孟德尔的假说。因为亲本正交与反交的结果都是高茎,F1自交后代出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9fa960249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