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清明节的饮食文化(精编版)》,欢迎阅读!
清明节的饮食文化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年这时很多人都会选择出去踏青、扫墓,以寄托对已逝故人的哀思。当然,清明节的传统饮食也非常有特色,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下清明节的饮食文化。 清明节的饮食文化:饮食礼仪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年这时很多人都会选择出去踏青、扫墓,以寄托对已逝故人的哀思。当然,清明节的传统饮食也非常有特色,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下清明节的饮食文化。
南方一般以糯米粉制作清明节食物。在浙江临安人们常用嫩莲拌糯粉,做成狗的形状,蒸熟叫做清明狗。家里有几口人就做几只,每人吃一只。民谚曰:吃了清明狗,一年健到头。也是图一个吉利。在苏州、上海一带,则有吃青团的习俗。《清嘉录》云:市上卖青团、熟藕,为居人清明祀先之品;;;;今俗用青团红藕,皆可冷食,犹循禁火遗风。如今青团一般是用蔬菜榨取绿汁,染绿糯粉外皮,内有豆沙等馅;或用青艾和粉,蒸成艾团子,也叫青团。青团流传至今,仍魅力依旧。
人们今天不仅在清明时用它扫墓祭祖,甚至在一般的日常节日或婚丧嫁娶时,都可以见到这种食品。今天北京稻香村糕点店,每到清明也有这种青团出售。四川成都则以炒米做团子,以线穿之,用色点染,称为欢喜团。过去,在成都北门外至欢喜庵一带,有许多商店、摊点卖欢喜团。清人《锦城竹枝词》有诗云:欢喜庵前欢喜团,春郊买时百忧宽。村醪戏比金生丽,偏有多人醉脚盆。这应该是对欢喜团
的生动写照。
枣糕和馓子也是北方清明节的食品,过去叫做子推饼。做法先把面粉发酵,揉成面团,做成各种各样形状,如燕子、老鼠、蛇、或者干脆是圆饼,上笼蒸熟,也是冷食,以纪念介子推。
我国南北各地都有吃馓子的清明食俗。这是一种油炸的面食,细条相连,或者拧成各种花样,油炸之后,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曾作《馓子》诗云: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现在流行的馓子有南北各不相同。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子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更多,样式和风味各异,尤其以维吾尔族、东乡族、纳西族和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在古代,清明这一天有吃饧大麦粥的习惯。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寒食禁火三日,饧大麦粥。此粥的做法是,先将大麦磨成麦浆,煮熟,再将捣碎的杏仁拌入,冷凝后切成块状。吃的时候浇上糖稀即可。饧(tang)就是糖稀。这是有记载的最早的清明节食品。 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也介绍了一种清明节冷食,叫做寒具,其实是一种甜面饼。以蜜调水溲面,若无蜜,取枣煮汁。牛羊膏脂亦得。用牛羊乳亦好,令饼脆美。这也是一种冷食,吃起来香甜酥脆。
到了五代时期,除了一般的冷食粥饼以外,还加上了制作艺术鸡蛋的习俗。清明节艺术蛋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画蛋,就是在蛋壳上染上各种颜色,类似今天的红鸡蛋,不过颜色不同而已。另一种则是
word格式/A4打印/下载后可修改
2
雕蛋,在蛋壳上雕镂成画,这需要高超的技术,这种蛋仅供赏玩。 清明节的饮食文化:面食礼仪
时代演变到今天,清明节被称为寒食节,原因是此时人们所吃的食物多是冷食。寒燕是寒食节的传统面食,相传是因为要纪念被烧死的介子推,晋文公下令三天不许烧火做饭,人们就做这种冷食吃。寒燕又叫做子推燕,至今还可在北方民间见到其踪迹。《东京梦华录》记载:用面造枣锢飞燕,柳枝穿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这种食物在山西等地的做法是,将面粉合水,捏成燕子形状,上笼蒸熟,放冷以后吃,所以叫做寒燕,并在清明那一天,用柳条穿起来,悬于门楣,以示纪念介子推。
山西南部还有一种叫做子福的面食,是在一只大馍(大馒头)中插一只鸡蛋,或者核桃,再用面捏出蛇、蝎、蜈蚣等形状,绕在鸡蛋旁边,造好型之后,上笼蒸熟。在清明节那一天人们将子福用作上坟的供品祭祀祖先。祭祀之后,大家分食。据说,吃子福能给后代带来幸福。
山西霍县和山东胶东地区一带,有一种面塑食品叫蛇盘盘,将面捏成单头蛇或双头蛇,蒸熟后放凉,祭祖时拿到祖先墓前作为供品。祭祀时,人们拿着蛇盘盘先绕坟头转上一圈,祭祀后就可以吃了。吃时要先咬掉蛇头,意是灭毒头,免灾祸。
word格式/A4打印/下载后可修改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9f4ed9d7c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