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五四时期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欢迎阅读!

五四时期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
一、诗与旋律的完善结合
艺术歌曲对唱唱旋律的要求同样很苛刻,这就需要作曲家运用超群的作曲技法,把每一首诗词以最好的“读法”表现出来。歌曲旋律的起伏与节奏来源于歌词,但又不同于歌词。在需要强调和抒发的段落,作曲家用音乐的线条使其自然地得到发挥,产生出巨大的震撼力,深化内心拨动心灵。《大江东去》便是诗与旋律完善结合的一首经典作品,它是青主先生1920年在德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青主先生运用欧洲艺术歌曲和歌剧咏叹调的写作形式,依据诗词的结构及内容选取了二部曲式,上阕以e小调为主,用叙述性的旋律配以柱式和弦伴奏织体,表现出庄重、高雅、厚重的音乐心情。旋律开阔之中布满了雄健,结合了古诗词吟咏的特点,基本一字一音。钢琴伴奏跌宕起伏,贴切地体现了原词豪放的气概与情调。下阕以E大调为主,配以连贯的三连音分解琶音,表现出浪漫、抒情的颜色,富于唱歌性,带有幻想的颜色,刻画出英雄与美人的幸福。钢琴伴奏用琶音上下滚动,布满了流淌的抒情性。抒情的段落最终落在了e小调上,音乐断断续续并有着较长的休止,打断了句子的连贯性。英雄的一生都会有波折,他的内心也会有波折,无论有多大的变化,英雄的内心始终布满豪情。 二、时代的进步性
20世纪20年月的中国,内有军阀的连年混战,外有帝国主义的欺
1
凌、压榨,我国近代新音乐文化可以说就是在“五四”运动的直接影响下才真正得以建立和进展的。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大部分的作曲家将革命性、群众性等因素注入了各种不同音乐体裁的创作之中,这一时期音乐创作的基本思想倾向是符合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的,在字里行间直抒爱国爱民情怀,讴歌爱情、友情、亲情。《问》是萧友梅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创作于1922年。《问》这首短小的歌曲以含蓄的语言和深刻的音调,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意味深长、富有哲理性的问题。该曲属于一段体结构,由四个乐句和尾声构成。由于曲式机敏,也可以划分为其他的方式。在和声的写法上,全曲接受规整简洁的和声进行,反复交替使用I级和V级和弦,最明显的是乐曲开头的属功能弱起至主功能的手法,以附点节奏获得进展动力感,以主导动机贯穿全曲。钢琴伴奏接受分解和弦和柱式相结合的方式,大量固定的伴奏音型,形成稳重、肤浅厚实的音响效果,使歌曲布满肤浅感。这类作品还有《卖布歌》、《星空》、《南飞之雁语》等,充分证明白五四时期艺术歌曲的爱国思想的时代进步性,而这也正是我国现代歌曲创作的光荣传统,并为中国现代音乐的进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民族化的风格特点
五四时期的艺术歌曲在题材上,大多以音乐性、文学性较强的现代文学或者古典文学当中的典型内容为主;在作曲技法上,将西方作曲技法的基本法则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些独特风格特征相结合;在钢琴的伴奏上,能够达到与歌词涵义的完善契合;在声乐表现上,将西方唱法的优势与本民族唱法的特点相互融合,并留意从曲调颜色、语言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9d3cdf114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