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美味岐山哨子面》,欢迎阅读!
美味岐山哨子面
作者:李格珂
来源:《烹调知识》 2015年第8期
李格珂
哨子面也叫臊子面。是陕西西府——西安以西的宝鸡地区十几个县的特色美食。尤以岐山县最为正宗。哨子面的传说,有两个版本:
一是“哨子面”也叫“嫂子面”。相传,商代周文王年幼父母双亡,一直靠嫂嫂抚养成人。有一次出征中途遇到瓢泼大雨,风寒入骨,服过百药不见起色,数日卧床不起,嫂子得知后亲自下厨,为文王擀制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文王吃的大汗淋漓,精神焕发,后为纪念嫂嫂遂取名“嫂子面”。
二是“哨子面”也叫“蛟汤面”,后来演变成“浇汤面”。传说周文王在西歧率兵作战,粮食短缺,人困马乏。于是,周文王亲自带兵寻找食物,由于周文王身手不凡,射到一只蛟龙,剁肉煮汤,无奈,人多肉少,于是,周文王想出一招,将蛟龙汤浇于面上,汤再倒回锅里,这样,每位士兵都能尝到蛟龙汤的美味,而汤却不减少。
岐山哨子面,面条薄、筋、光;味道酸、辣、香;浇汤是油、煎、汪。这九个字准确概括了哨子面的精髓。
哨子面常写作“臊子面”。做哨子面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切哨子。《水浒》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那一段,提辖先让郑屠“切十斤精肉臊子,不得见半点肥的在上面,细细切做臊子,不要那等腌臜厮们动手……郑屠整整自切了半个时辰。”可见切哨子是件功夫活儿。
岐山哨子面以手擀面为最佳。讲究薄、筋、光。要做到这三点,和面、饧面、擀面是关键。和面讲究“三光”。手光、盆光、面光,而不是粘手、粘盆。哨子,有肉哨子和素哨子之分。讲究“切”工。都要切碎了精心烹炒,切代表了一刀一刀,分肥瘦精心手切。而不是漫无目的任意乱剁。要加十几味调料,慢火熬炖。过去给皇宫里进贡的“蝇头哨子”最为上等,顾名思义,猪肉切的大小匀称如蝇头。素哨子离不开红萝卜、黄花菜、黑木耳、豆腐、及绿色时鲜菜,都要细细碎碎地切,翻炒、入味。鸡蛋饼单独摊成薄饼,切成小菱形薄片。所有切得小而细,目的是浇汤的时候,都能漂浮在汤上。黄、绿、红、黑、白五色,象征五谷丰登。汤要油、煎、汪,必须配以岐山醋、岐山油泼辣子及十几种调料调兑成酸、辣、香味道。
岐山人无论红白喜事还是老人、孩子生辰宴,哨子面作为主食必不可少。开席,一桌凉菜算序曲,六盘、八盘或者九盘,取吉利数字。不等菜吃完,哨子面热气腾腾端上来,端面的人鱼贯而行不间断,一碗汤里只有一筷子面条。吃时面条随筷子一摆、一挑,汤中精华跟随面条入口,顿时齿颊生香。吃哨子面讲究不能喝汤,这样不知不觉吃下二三十碗。壮汉吃三五十碗不成问题。饭量小,意味着身体欠佳,在这样的场合,当然要比赛着吃,谁先放下筷子,谁就输了。西府的小伙子找对象,姑娘第一次上门必吃哨子面,一定要多多地吃,如果只吃个七八碗停下了筷子,男方会认为姑娘身子骨弱,有毛病,这样的媳妇万万不能娶,娶了是祸害,婚事只能告吹。
陕西人爱吃面,两天不吃就难受。岐山哨子面就是陕西的名片,各地都看得到,吃得着。吃过就会想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9cd480e44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