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学导论

2023-02-22 18:23: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翻译学导论》,欢迎阅读!
翻译学,导论
翻译学导论(周芸)

1. 霍姆斯的翻译学结构图

霍姆斯的翻译学可以分为“纯理论翻译学”和“应用翻译学” 1)按照霍姆斯的解释,“纯理论翻译学”的目标是描述翻译现象(描述性翻译理论,建立一些普遍的原则,用以解释和预测翻译现象(翻译理论“纯理论翻译学”下面的“翻译理论分支又可再分为普遍理论和专门理论霍姆斯这里的“普遍理论”是指那些致力于描述和解释各种类型的翻译,并加以概括,适合所有翻译的研究“专门理论研究包括:翻译媒介研究、翻译语对研究、翻译层次研究、文本类型翻译研究、翻译时期研究、具体翻译问题研究。尽管霍姆斯做出了上述区分,他同时也指出,上述“专门”翻译理论的各个方面可以同时适用。霍姆斯的“纯理论翻译学”的另一个分支是“描述性翻译研究。描述性翻研究重点探讨的是翻译产品、翻译功能和翻译过程。描述性翻译研究的成果可以融入“翻理论”这个分支,建立一种翻译的普遍理论,或者更为可能的是,按图所划分的“专门翻译”理论

2)霍姆斯的“应用翻译学”包括三个方面:译员培训、翻译辅助工具、翻译批评



2. 产品导向的描述性翻译研究探讨已经存在的翻译作品。它可以对单个的原语文--目的语文本配对进行描述或分析,也可以对同一个原语文本的一个或多个目的语文本展开比较分析。这些小规模的研究可以累积成为更大规模的翻译研究探讨某一特定时期、某种语言或是某种文本类型的翻译。大规模的研究可以是历时性的(顺着时间的发展),也可以是共时性的(某一特定的时间点或时间段)

功能导向的描述性翻译研究指的是“在接受语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描述[翻译的]功能:这是对背景而不是对文本的一个研究。可以探讨的问题包括哪些书籍在何时何地被翻译,产生何种影响。这一领域,霍姆斯称之为“社会翻译研究,今天更多地称之为“文化导向的翻译研究

过程导向的描述性翻译研究和翻译的心理学有关,它主要致力于挖掘译者大脑中所发生的事情。虽然后来有些研究者在朗声思维(译者在翻译时将他们的翻译过程叙述出来,研究者对译者的叙述进行录音)方面做了一些研究,但这一领域至今仍然缺乏系统的分析。

3. 语内翻译指在同一语言中用一些语言符号解释另一些语言符号,是在同一语言内部进行的翻译。语际翻译指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即用另一种语言的语符来解释一种语言的语符,是发生在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活动。符际翻译指通过非语言的符号系统解释语言符号,或用语言符号解释非语言符号,比如把语言符号用图画、手势、数学音乐来表达,是不同符号之间进行的翻译。

4. 奈达的三阶段翻译体系

奈达把翻译过程分为三步进行。1分析:对原文的表层结构即原文的信息进行分析;2转移:译者把经过分析的信息从原语转换成译语;3重构:把传递过来的信息重新加以组织,最后使之完全符合译者的要求。因此,翻译并不意味着从一种语言的表层结构直接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表层结构,而是经过一个分析,转移和重新组织的过程,在重构的过程中,两种语言的信息产生共同的语义结构,并达到概念等值,其结果使译文的读者对译文信息反应与原文的读者对原文信息的反应趋于一致。

5. 形式对等强调要注意讯息本身的形式和内容。其中要关注的是接受语中的讯息应与原语中的不同成分尽可能地保持一致。形式对等要求译文贴近原文的结构,这对翻译的准确性和正确性影响极大。

1 3


翻译学导论(周芸)

动态对等是基于奈达的“对等效应原则”,要求“接受者和讯息之间的关系应与原来的接受者和讯息间所存在的关系保持相当程度的一致”。讯息需要根据接受者语言上的需要和文化上的期望进行调整,“旨在达致完全自然的表达”奈达把动态对等的目标定义为追求“保持与原语讯息之间最自然的对等”

6. 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

1层次转换:可以是在一种语言中用语法表达在另外一种语言中则用词汇表达。eg:俄语中的体翻译成英语的动词,法语的条件句译为英语的词。 2范畴转换

a)结构转换:卡特福德认为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转换形式,主要涉及语法结构的转换。 b)词类转换:包括从一种词类准换成另一种词类。

c单位转换或级阶转换:这类转换指目的语的翻译等值与原语处于不同的级阶。这里的“级阶”指分为层级的语言单位,如句子、从句、词和词素。

d)内部体系转换:这一类转换发生在原语和目的语都大致属于相同的语系,但是“翻译牵涉到目的语系统中不对应术语的选择”eg:法语与英语的数和冠词系统,尽管两种语言中都具有类似的系统,但它们并不总是一致的。

7. 翻译行为理论把翻译看作是由目的所驱动、以结果为中心的交际活动。这个理论关注翻译的过程,把翻译过程看作是涉及文化转换的“信息传递综合体”。语际翻译被描述为“从语文本出发的一种翻译行为”、一个交际的过程,牵涉到一系列的角色和参与者: 发起者:需要该译文的公司或者个人; 中介:负责与译者取得联系的个人;

原文本作者:来自于公司内部,撰写原文本的个人最后不一定要参与目的语文本的生成; 目的语文本作者:译者; 目的与作者使用者:使用目的语文本的人,例如用作教学材料的人或者是用于销售宣传的人; 目的语文本接受者:最终接收目的语文本的人,例如目的语的学生或者是阅读销售宣传的客户。

8. 说明文学占据主要地位的情形(多元系统论)

1)当“年轻的”文学处于起步阶段时,一开始会向“成熟的”文学学习现成的模式; 2)当某个文学作品处于“边缘”或“弱势”时,会引进本身所欠缺的文学形式。这种情形一般会出现在一个被大国文化所主宰的小国家里。伊万-佐哈尔认为“在这种情形下,所有类型的边缘文学作品都是由翻译文学组成的。”这种情形在不同的层面上发生。

3)当一个国家的文学史上出现重要的转折点,公认的文学形式已无法满足需求,或出现文学真空,没有处于主导地位的文字类型时,外来模式就很容易取得主导地位。

9. 重构是在翻译某一文本时所采用的主要规范,可以从两方面进行:

1)考察文本:文本是受规范制约的活动所生成的。它能够显示“行为的规律性”。它指向译者所采用的过程,并进而确定翻译中的规范

2)译者、出版商、评论家及其他翻译活动参与者所作出的有关规范的明确声明,然而,这种明确的声明很可能不完整,或者偏向于信息提供者在该社会文化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以应该尽量避免。

10. 图里的翻译规范

2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97fcf355acfa1c7aa00cc7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