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运河考察记之苏州 》,欢迎阅读!
大运河考察记之苏州
作者:石永民
来源:《杭州·生活品质版》 2013年第12期
石永民
苏州古称吴,亦称平江,其西抱太湖,北枕长江,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文物古迹密布而闻名天下,是历史文化名城。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与杭州并称为人间天堂。苏州建城早,规模大,变迁小,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古城区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为国内外所罕见。苏州是一座古老的水城,太湖五分之四的水域在其境内。大运河苏州段,从苏州与无锡交界的五七桥至江浙交界的鸭子坝,全长82.35 公里。历史上,苏州古运河处于江南运河的中心位置,从浒关南下,到寒山寺前东拐,经上塘河,进入阊门外护城河,过胥门、南门,奔吴江、浙江而去,航运繁忙。苏州建城有2500 多年的历史,虽历经沧桑,现仍保持着宋代的双棋盘格局以及“小桥、流水、人家”的风貌,有“东方威尼斯”之美誉。
公元前514 年,“吴王阖闾使伍子胥相土尝水”,建造吴大城。城周长47 公里,有水陆城门各8 座。
同时开凿了胥溪及通江水道等多条运河,奠定了今苏州城的规模。春秋时,苏州作为吴国的都城,水利大兴,人民殷实,成为江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汉武帝时,从吴江开通了嘉兴至苏州的运道。三国时期,孙权在赤乌八年(245 年)开凿破岗渎,沟通长江与钱塘江,此为江南运河的前身。隋文帝开皇九年(589 年)废吴郡,始定名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沿称至今。苏州被称为三吴都会之一。
隋唐时期,苏州因京杭运河而成为南北交通的孔道和江南诸州中最大、最繁华的商业城市,享有“衣食半天下”之誉。元代,苏州被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 波罗称为东方威尼斯。明代,由于大运河及水上交通的便利,发达的城市手工业,苏州成为了江南的工商业中心,城中商店林立,货物充盈。清朝中前期,苏州经济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继都城北京之后,名列全国第二。乾隆年间,苏州丝绸业和苏绣、缂丝、苏扇、装裱、桃花坞木刻年画、玉雕、竹刻、苏式家具等工艺美术产业成为苏州最主要的经济产业。
明清以来,苏州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开创一代新风。评弹、昆曲、苏剧被誉为苏州文化的“三朵花”。苏州古典园林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九个古典园林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苏州昆曲、古琴、“香山帮”技艺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苏州端午习俗、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妙观道教音乐、剧装戏具制作技艺、吴歌、苏绣、制扇技艺、苏剧、宋锦织造技艺、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苏州评弹、桃花坞木版年画、明式家具、昆曲、苏州缂丝织造技艺、江南丝竹,以及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核雕、玉雕、雷允上六神丸制作技艺、灯彩、泥塑等。
我们一路寻访苏州枫桥、铁铃关,考察古运河抗倭遗址。大运河流至苏州浒关到枫桥,枫桥旧时称封桥,为单孔石拱桥。明代高启有诗云:“画桥三百映江域,诗里枫桥独有名”,反映出枫桥自古以来就声名远扬。桥南面中间联刻:“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都是劝人为善的佛教精神。和枫桥相连的铁铃关,又称枫桥敌楼,是苏州唯一保存较为完好的抗倭关楼遗迹,也是古运河进入苏州城的水陆交通要塞。唐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千古绝唱,就是唐代张继夜泊在枫桥挥就的。
宝带桥位于苏州市吴中区长桥镇的京杭大运河边。它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816 - 819 年),最早是纤夫拉纤走的石板路。当时,载满皇粮的漕船在苏州至嘉兴的一段运河上航行时,需顶风背纤行进。但纤道在运河与澹台湖交接处被隔断,若填土作堤,就切断了苏州经吴淞江入海的水路通路。苏州刺史王仲舒为保证漕运的顺利畅通,下令建桥代堤,并且捐出自己玉质宝带以充桥资,宝带桥因此得名。同时,该桥还是我国现存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整桥长316.8 米, 桥孔达53 孔。每逢中秋,宝带桥孔会与月影重叠对接,出现“串月”的奇观,令人赞叹不已。宝带桥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山塘街素有“姑苏第一名街”之誉。古街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时,为沟通城区与虎丘山而筑山塘河,故有“七里山塘到虎丘”之称。山塘河在阊门与古运河相接,交通便利。旧时,南北商人汇集于此,使这一带成了热闹繁华的市井。山塘街水陆并行,河街相邻,酒楼饭馆、茶坊会馆和手工艺场密集,列肆招牌,灿若云锦。白居易离任后,苏州百姓为纪念他,把山塘街称之为白公堤。清乾隆皇帝对山塘街十分欣赏,特意在北京仿建了一条以山塘街为蓝本的苏州街,后毁于战火。现颐和园内的苏州街也是七里山塘的风貌再现。
苏州平江历史街区是目前苏州古城内水乡风貌特色和文物古迹保存最为完整且相对集中的区域。河道与街道平行,商号店铺、密集两岸,造就了“家家门外泊舟行”的水乡格局。举目四望,处处可见粉墙黛瓦、景色如画。
苏州盘门是苏州仅存的水陆城门,始建于春秋吴王阖闾元年(公元前514 年),原为吴国都城的蟠门,是伍子胥建“阖闾大城”所辟八门之一。蟠门还有龙蟠水陆之称,是元明清三朝陆续修建的遗物,为全国仅存的典型水陆并联的古城门。盘门在两道陆门间构成翁城,城墙陡峭,易守难攻。斑驳的城砖上爬满绿色的藤蔓,有经历沧桑之感。运河与水门相通,可通行船只。水门设水闸,可用城墙上的绞盘启闭。从城墙上远眺盘门外古运河上的吴门桥,见桥身高高隆起,有如雨后彩虹凌于河上。该桥为陆路出入盘门的必经通道,也是苏州最大的单孔石拱桥之一。从苏州水城与运河的关系来看盘门的建筑布局,可见古人的匠心独运。从建筑学、攻防战略上看,盘门无疑浓缩了古代吴文化的精髓,高度体现了苏州先民的智慧。宋代在盘门附近还建造了瑞光寺塔、伍相祠、丽景楼等建筑,形成了苏州著名的“盘门三景”胜迹。
大运河苏州段两岸,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为了保护这些沿岸文物,运河苏州段河道经历了三次改道,让运河绕城而过。近年来,苏州致力于古城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对河道进行全面整治,开辟了七里山塘等一批水上旅游线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9798bd433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