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桂林山水》说课稿》,欢迎阅读!
《桂林山水》说课稿
王 冬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第2课。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按先课文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是本单元重点训练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例子。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2.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会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4)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三两个自然段分别具体描绘了桂林水、山的特点,是全文的主体,也是重点。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4.课时安排:三课时 5.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桂林山水》。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2、3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
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3.举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看多媒体课件《桂林山水》,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课文语言的优美。 2.提出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3)课文可分几段?依据是什么? 3.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
4.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根据疑难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三)举一反三学课文,品词赏句悟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2.精读第二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漓江水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式 (1)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用“------”划出具体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 (2)用文中词语概括出漓江水的特点,板书:水:静 清 绿 (3)交流所画句子,课件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①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漓江水奇异的美。
②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漓江的水写得这般奇丽? ③教师设计—组举—反三的句子训练,课件出示句子: a.公园里的花真美啊,美得( )。 b.商场里的物品真多啊,多得( )。
(4)作者除了写漓江的水,还写了大海、西湖,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要适时的运用。
(5)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习的?讨论后板书:读——找——品——诵,让学生自悟学法,使学法得到真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运用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借助板画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点。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 4.学习第四自然段。
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5.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四)总结全文,指导背诵。 1、按照板书,小结全文。 2、指导背诵课文。 五、说板书设计
桂 林 山 水
甲天下 画中游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96bc60a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