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研修现状分析》,欢迎阅读!
学生“课堂倾听”现状分析
上传: 叶小春 更新时间:2012-5-15 17:57:51
教师的职业赋予我们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使命,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养成倾听的良好习惯。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保障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保障学生的后续学习顺利进行。
分析当前的课堂教学,我们发现学生的“课堂倾听”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缺憾:
1.漫无目的。有的学生上课一点都不能集中注意力,自觉性差,从头到尾一刻不停,一有风吹就会草动,一节课不知在干什么。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另外的学生却在干别的事情,他们觉得自己没事可做,认为这不关他的事。有的课堂上举手踊跃, “我——”“我——”声此起彼伏,站起来却一再重复别人的表达,甚至语无伦次、颠三倒四、答非所问。
2.缺乏耐心。现在学生的特点是好动,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因而课堂上常常是别人才刚开始说话时,有的学生就迫不及待的插嘴进来随意打断,急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搞的要说的说不了,要听的听不了;有的自己坐在下面自言自语,自我满足;有的唉声叹气,无精打采。
3.有形无实。有些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努力表现出一副专心听讲的样子: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板一动也不动。其实,这种听,是学生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而假装出听的样子,其实他还在想着自己的事情或者思绪飞扬。对视他的眼神,告诉你他是走神的,所以当老师叫他回答时,他什么也说不上来。
4.过耳烟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左耳进,右耳出”。当你在课堂上看到有些学生是那么认真地在听,但一个转身当你问他刚才听到了什么时,他却回答你说不知道。这种听是用了耳朵,却没有用心和脑。当你布置了任务到验收任务时总有一些学生告诉你他忘记是什么任务或忘记完成任务了。其实这也是自然的正常的现象,因为儿童的记忆力虽然很强,但他们的遗忘率也是很高的。 帮助对略
面对这些问题,追根究底,从我们教师自身和学生本身两方面来寻找原因。扪心自问:我们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语言有吸引学生倾听的魅力吗?我们创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倾听吗?我们正确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了吗?我们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倾听了吗?细究学生:他们懂得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吸纳别人吗?他们明确倾听的目的、倾听的重要性吗?他们学会倾听了吗?他们有倾听的持久力吗?我们必须检视自我,提升自我,并从低年级起,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养成习惯,形成能力。 一. 严以律己,修身养性,提升素质,酝酿契机。
教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的素质,做一名富有魅力的教师,才会让课堂精彩纷呈,让学生全神贯注,听得入迷,乐而忘返。 1.锤炼课堂语言,吸引学生倾听。
事实上,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现代心理学已证实,即使是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时间长短及注意点分布情况也不同。大多数学生注意力维持时间比较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还要适时地组织几个活动高潮,不断地多角度多层次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讲课是否精彩,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倾听兴趣。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具备:趣味性、条理性;教师要善于发挥自己的声音优势,对于不同的教学环节,我们可以根据语速、声高的不同来加以区别。 2.精设教学活动,引发倾听兴趣。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学生在真实、具体、富有情趣的情境里会乐意倾听他人。一节课的导入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它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是展示教学
艺术的“窗口”,应如磁石一般吸引学生,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趣味横生,悬念于怀,产生探奇觅胜的求知欲,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倾听的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上课要有节奏、有弹性,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学生喜欢希新奇、喜欢挑战、喜欢有趣,我们应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多样的教学手段,如故事情景、游戏展开、贴图演示、多媒体展示等等,让学生不知不觉学会倾听。 3.作出倾听榜样,传达倾听态度。
人的习惯很多是模仿来的,以身立教,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点一滴,以行导行,注入学生的心灵。倾听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沟通中认识了解的第一步。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做一个耐心、专心、谦逊的倾听者。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当学生在发言时,教师应当带头专心倾听,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一气呵成还是断断续续,应始终脸带微笑注视发言的学生,以欣赏的积极态度去面对每一位学生的发言,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感受其内涵,以最大的宽容和信赖去对待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全身心地听学生说话,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使课堂充满着对人格的尊重。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立了榜样,这种倾听的态度感染、熏陶着学生。
4.巧设评价机制,强化倾听习惯。学习成功是最足以促使学生后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所以,在“倾听习惯”的培养中,教师用丰富多彩的评价方式和评价语言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评价的方法很多,有语言、体态、神态、物资奖励等。比如使用表情变化来传达:保持微笑,并常常做出吃惊的样子。孩子最爱吃惊,用大人的话是“大惊小怪”,他们希望看到大人对自己所说的事情表示出吃惊的夸张的表情,能把大人惊住,说明自己很了不起。再比如语言表达:“太好了!”“真是这样吗?”“我跟你想的一样。”“你的想法太好了,请继续说!”“我简直不敢相信!”等等话语来传达你的兴趣,你的欣赏。
如果我们能在课堂上呈现神情并茂的语言,精彩的提问,巧妙的设计,充满智慧、激情的评价,那就可以紧紧地抓住学生的眼睛、耳朵、心灵,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提供倾听的契机,逐步形成倾听的习惯。
二.宽以待生,循序训练,培养习惯,发展能力。
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应有爱心、责任心、耐心,要循循善诱,让学生明晓事理,掌握方法,久炼成钢。
1.明确倾听的目的意义与要求,确立倾听意识。
首先要让学生倾听的秘诀就在于虚心,要克服浮躁之气与轻漫之举,明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人行必有我师”。虚心的人才能充分打开全身的收讯器,去倾听,去接纳。
其次要让学生明白倾听是一种学习,一种沟通,一种尊重,倾听能使我们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萌发灵感,触类旁通,还能使我们养成尊重他人的好习惯。没有倾听,就不会有对自己观点的反思,就不会有对不同意见的思辩,就不会有对他人思想的接纳,就无法实现不同观点之间的相互交锋、相互融合、相互补充。不会倾听,大量的信息将会流失,难以追回。
再次要让学生明确“倾听”的具体行为指标:“眼睛注视着老师或发言的人”、“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别的事情”“用微笑、点头等表示感兴趣或赞同”、“用„哦‟、„对‟等词语来应对说话者”、“边听边想”、“别人发言不随便打断,听完别人的话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对说话者进行客观正确恰当的评价”等。有了这些具体的行为指标,学生就能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应当怎样倾听别人,怎样判断别人是否在倾听。 2.指导倾听的方法,促成倾听习惯。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的课堂才是对学生负责的课堂。教师指导学生的倾听方法主要有: (1)告诉学生“我只讲一遍”,错过就没有了,来提醒学生必须倾听,逐步形成倾听习惯。
(2)让学生复述老师或发言人的话。如教师经常用这些语言“刚才老师说了什么?你能再说一遍吗”“刚才的同学说的什么意思”等引导学生倾听。
(3)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学会把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学会理解和接纳别人正确的观点,学会从别人的发言中捕捉闪光点或不足之处。如教师经常在学生发言后面向大家用“你觉得他哪个词用的特别好” “他的发言中少了两个关键字,是哪两个” “对于他的方法你有什么建议”“你能解释一下他的观点吗” 等语言来引导学生倾听别人的发言。
3.反复训练倾听习惯,发展倾听能力。
好习惯会让学生受用终生,但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必须由教师不厌其烦、坚持不懈地反复要求和训练才能形成。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学生的不良倾听习惯要纠正,要向良好的习惯转化,也不是短时间内能轻意做到的事,关键还在于长期的训练。
训练必须持之以恒,从小抓起,从小处入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惯的训练要强调反复二字。训练必须严而又严,但是不能急躁,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循序渐进,富爱于严,严爱结合。教师要循环地强调、重复、指导、纠正,才能使学生的倾听习惯得以巩固。如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回答一半问题时,有些学生忍不住打断他的发言,教师立即阻止:“慢让人家把话说完。”等学生答完又适时进行教育:“我们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倾听别人的发言,然后对他人的发言作出自己的思考,有不同意见的再与他人进行讨论。”可见,倾听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反复提醒。
总之,课堂倾听习惯的形成与能力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教师对自身的严格修炼,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督促引导,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长年累月的训练,需要学生自己的长期努力。如何做得更好,还有待于我们教师进一步去探索、去总结。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95fe14d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