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读后感1500字》,欢迎阅读!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读后感1500字
孙隆基先生把中国上下三千年当做一个“长时段”,用结构观念——针对特定范围的一种共时性设定——来研究中国历史和这种历史延续所生成的文化特征。创造性地运用“良知系统”“身体化”“和合性”等概念来总结中国文化中对“人”的设计和“二人”关系,并进一步延伸至对个体与社会关系、国家与社会关系,国家对世界态度的分析与概括。其匠心独运之处在于,不是泛泛地罗列出这个民族的国民的劣根性,然后提出老生常谈的补救之道,而是用近乎千刀万剐的切割,给人以深处其间而欲全力挣脱的浓烈感觉,从而达到文化批判的深远诉求。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读后感
看本书时,第一想到的是鲁迅。第二想到的是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我个人并不是非常赞同从人性上寻找问题的根源,更不赞同为了一吐为快而将所有的问题罗列、甚至抱怨或发泄却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作者在本书中将中国社会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单一地归罪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我始终难以接受。我们更应该思考这种文化形成的本源,思考我们未来追求的的文明形式,以及如何在现有的文明基础上实现我们的追求。而且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对于作者的很多观点表示难以认同,甚至作者的很多观点过于陈旧。不过作者最后的一段话我是很认同的:任何文化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一面。中国文化之所以在某些时候表现的比较负面,关键在于我们的文化核心是诞生在两千多年前的东方,由于一些原因一直没有大的发展和改进。导致了在我们进入了由西方主导缔造的现代体系之后,我们的文化显得有些格格不入。插两个小故事:根据马王堆汉墓的帛书,《道德经》中第一篇应为“道可道,非恒道。”现存版将“恒”改为“常”应是避刘恒之讳。从这里以及《吕氏春秋》中“刻舟求剑”、《韩非子》中“郑人
买履”等故事中可以看出,先秦时代的中华大地至少是存在“求新”、“求变”的思想的。从李悝、申不害、吴起、商鞅、慎到等人频频发动的变法运动中也可以印证这点。但由于很多复杂的原因,最终中华的思想趋向于保守和封闭。在义和团运动中,国人拆铁路、毁电杆,反对西化。但仅仅数年之后,国人意识到西方文明的进步,竟然民间自发筹建铁路,甚至发生了“保路运动”,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成功。所以,时代的发展趋势在于绝大部分人的意识和思维。近百年来,我们基本上接受了西方科技和文明带来的种种“福利”。但至少在思想和文化上,还试图保留自己的一些特色。这不是不可以,但用几千年前的思想和文化来指导今天的社会发展,肯定是不合适的。中国的文化必须进步到与现代文明社会相匹配才可以保持它的生命力。今年很多朋友一见面都喜欢讨论中国经济的问题。但我觉得经济问题并不可怕,凭着中国人的勤劳和智慧,即使中国经济明天崩盘,只要组织得当,中国的元气也能在短时间内恢复。但是我认为目前中国的教育才是最为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平等的观念始终没有能够从基层的教育中深入人心。篇幅有限,就不展开说了。诚然,中国目前存在很多问题,中国文化也是如此。但是这并不可耻,这恰恰是留给了我们这代人足够的施展空间。我从不认为存在什么“劣根性”,只要我们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努力去做出一些改变,不要总是想着把问题留给下一代。勇敢地去面对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一定能够打破作者所谓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的魔咒,中华民族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92f28c5a1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