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考文言文一(教师用)》,欢迎阅读!
高考文言文一(教师用)
1月21日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宿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课程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愈为作《讳辩》,然卒亦不就举。辞尚奇诡,所得皆警迈,绝去翰墨畦径,当时无能效者。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为协律郎,卒年二十七。与游者权璩、杨敬之、王恭元,每撰著,时为所取去。贺亦早逝,故其诗歌世传者鲜焉。 (节选自《新唐书·文艺下》)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每旦日出 ( ) (2)如他人牵合课程者( ) ....(3)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 ( ) (4)当时无能效者( ) ..18.下列句中“为”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愈为作《讳辩》 B.时为所取去 C.为协律郎,卒年二十七 D.君为我呼入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援笔辄就如宿构,自目曰“高轩过”。 (2)及暮归,足成之。
20.李贺“卒亦不就举”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1分) 21.本文叙写李贺的生平事略,突出了他的哪些与众不同之处?(3分)
17.(4分)(1)早晨(2)标准、模式(3)大致、一般(或者一律、一概)(4)模仿 18.(2分)C
19.(6分)(1)(李贺)拿起笔立即完成了(诗作),如同提前构思好一样,(并且)自己取题目为“高轩过”。(“援”、“宿构”、“目”各1分)(2)等到傍晚回来,(李贺)(再)补足(诗句)完成(全文)。(“足”及补出“李贺”、“ 诗句”各1分) 20.(1分)按照唐的习俗避父亲晋(进)肃的讳,不能参加进士考试。
21.(3分)幼年时突出的才华,成人后奇特的外形,独特的早出晚归随感随写的创作方式,作品奇诡莫测的风格,呕心沥血令人惊叹的创作态度,沉郁守礼、怀才不遇、英年早逝的遗憾人生。(答出其中3点给满分)
【译文】李贺,字长吉,为唐宗室郑王的后裔。七岁就能写出好的辞章,韩愈、皇甫湜开始听说还不相信,就去造访他家,让他写诗,(李贺)拿起笔立即完成了(诗作),如同提前构思好一样(宿构:早已构思好),(并且)自己命名为“高轩过”( 目:命名。
高轩:华丽的车子,此处借指韩愈等人)。他们两个大吃一惊,从此李贺出了名。李贺长得纤瘦,两个眉毛相连,手指细长,能运笔如风。每天早晨出门,骑着瘦小的马,跟着一个小童仆(奚奴:童仆),背着古锦囊,一有好的作品,写好放到锦囊里。从来没有先出题后做诗,象他人一般牵强符合诗歌格式和规矩。等到傍晚回来,(李贺)(再)补足(诗句)完成(全文)。只要不是喝得大醉或者吊丧这样特殊的日子,他每天大致都这样。每天到母亲处探望(过:探望)也顾不得问候一声(省:问候)。他母亲让婢女掏出锦囊中的诗句,看见许多写原纸条,就生气地说:“这孩子要呕出心来才肯停下来啊!”因为父亲叫李晋肃,他不肯去应进士考试,韩愈为李贺写过《讳辩》(一文),但他终于没有去应考。(李贺的)文辞崇尚奇幻诡异,所写的句子皆警拔之语,摒弃遣辞炼句的常规(畦径,指写字、画画、作文的一般程式或方法),当时没有能效仿他的。他填写的乐府有数十篇,云韶部的诸乐师都为它们配上乐曲。(李贺后来)做了协律郎,27岁去世。同他交往的有权璩、杨敬之、王恭元,每有作品写出,常被他们拿去(欣赏)。李贺也是早逝,所以世上流传的他的诗歌很少啊!
1月22日娄师德,弱冠进士擢第。上元初,吐蕃强盛,诏募猛士以讨之,师德以监察御史应募。高宗大悦,授朝散大夫,专总边任。前后四十余年,恭勤接下,孜孜不怠,而朴忠沉厚,心无适莫。
狄仁杰入相也,师德密荐之。及为同列,颇轻师德,频挤之外使。师德知之而不憾。则天觉之,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谨守,贤则臣不知。”又问:“师德知人乎?”对曰:“臣尝同官,未闻其知人。”则天曰:“朕之用卿,师德实荐也,亦可谓知人矣。”仁杰大惭而退,叹曰:“娄公盛德,我为其所容,莫窥其际也。”当危乱之朝,屠灭者接踵,而师德以功名终始,识者多之。
初,师德在庙堂,其弟某以资高拜代州都督,将行,谓之曰:“吾少不才,位居宰相,汝今又得州牧,叨据过分,人所嫉也。将何以终之?”弟对曰:“自今虽有唾某面者,亦不敢言,但自拭之,庶不为兄之忧也。”师德曰:“此适为我忧也。夫前人唾者,发于怒也。汝今拭之,是逆前人怒也。唾不拭将自干,何如笑而受之?”弟曰:“谨受教。”师德与人不竞,皆此类也。 (刘肃《大唐新语》) 17.(4分)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专总边任( ) .识者多之( ) .师德在庙堂( ) ..此适为我忧也( ).
18. (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及为同列/庶不为兄之忧也 ..B. 频挤之外使/朕之用卿,师德实荐也 ..
C. 师德以监察御史应募/其弟某以资高拜代州都督 ..D. 师德知之而不憾/屠灭者接踵,而师德以功名终始 ..
19.(6分)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1)娄公盛德,我为其所容,莫窥其际也。
(2)唾不拭将自干,何如笑而受之?
20. (2分)狄仁杰大惭而退的原因: 21. (3分)联系全文对娄师德的性格特点作评价。
1、 统领;赞扬;朝廷;恰好 2、 B 3、 娄师德恩德盛大,我被他包容,不能看透他的边际。
口水不擦将会自己干掉,不合笑着接受他?
4、 得知自己的位置是他所为,而自己却一直轻视排挤他 5、 恭谨、宽厚;过分退让不争有失原则,有其懦弱圆滑的一面。
译文:
赵郡苏轼,是和我同年科考的学友。他从蜀地写信寄到京城给我,赞扬蜀地的学士黎生、安生。不久黎生带着他的文章几十万字,安生带着他的文章也有几千字,屈驾前来看我。我读他们的文章,确实气势壮阔,风格雄伟,善于反复辨析,把事理说得很深透.他们的才情、笔力奔放,似乎是不可估量的。他们二人确实可以说得上是特别杰出的人才,而苏君也的确可以说是善于识别人才的人了!不久以后,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临走的时候,请我写几句话作为赠别。我说:“我对你的了解,已经放在心里了,还需要用言辞表达出来么?” 黎生说:“我和安生学习古文,同乡邻里都讥笑我们,认为是迂阔。现在请您写几句话,是想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看法。”我听了这话,想想自己,不禁笑了。世上迂阔的人,有谁比我更厉害呢?只知道信奉古训,却不懂得迎合当世;只知道立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随同世俗。这就是我为什么困顿到现在而自己尚不知道的原因啊。世人的迂阔,有谁比我更厉害呢?现在你们的迂阔,只因文章不合世俗,这不过是小的迂阔罢了,还担心被同乡邻里讥笑,像我的迂阔可就大了。如果你们拿了我的话回去,将要得到更多的责怪,岂能只停留在讥笑上呢?既然这样,那么我将对你们说些什么好呢?说我的迂阔是好的,可是它的祸害却是这样;说它不好,那么虽然可以迎合现代,但一定违背古训,有附和流俗的地方,就一定背离圣贤之道了。你们还是不要急于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认识吧,这样就一定能够在古文、时文;道、世俗这方面作出选择。我于是写了这些话赠给二位,并且拿给苏君看,你们认为怎么样呢? 1月23日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
3
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间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18、以下对《左传》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 B、《左传》相传为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著。 C、《左传》是一部纪传体史书。 D、《左传》既是历史著作,也是文学著作。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20、下列句中“其”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B、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C、吾子取其麋鹿,以间敝邑 D、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21、从文章内容看,“蹇叔哭师”哭的是 。 22、请简要分析:“王孙满观师”这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8、C(2分)
19、让军队疲劳地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3分,劳,远,判断句) 20、D(2分)
21、他已预见到秦兵必败,内心沉痛;他的儿子也要去送死,他悲痛不舍;他屡次忠
谏却不被采纳,内心悲愤。(3分,写出其中一点即得2分)
22、写出了秦兵的骄纵轻狂,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秦兵此行必定失败的原因,同时也
强化了蹇叔论断的正确性。(3分) [译文]
4
穷鬼,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唐朝元和年间,开始依附韩愈。韩愈死后,他无所归依。
经过九百多年,听说江淮之间有个被褐先生,这人是韩愈一类的人物。于是穷鬼就到先生家拜见,说:“我是原来韩愈的门客,私下听说先生有很高的道义,愿意托身在您的门下,不敢说有什么可以报答先生您的。”先生离开座位倒退着走,大惊说:“你来这想要怎么样?”挥手让他离去,说:“您走吧!从前韩愈因为你的缘故,不被天下人所接受,召人笑话侮辱,贫穷而没有一个好的归宿,他的《送穷文》可以查看到。您走吧,不要连累我!请托身其他人吧。”
穷鬼说:“假如有其他人可以跟随,早就跟随别人了。先生怎么这么狠心地抛弃我呢!敢问我有些什么罪过。”
先生说:“您用穷做名字,它的情形本来就足以使我穷困了。发议论作文章,开口犯忌,在言语上就会穷;上下坎坷,前仰后翻,俯仰之间局促小心,左右为难,在人世间行事就会困难;蒙受尘封和诟骂,被人讥讽,担心众人的议论,便在言论上穷于辩护;所做出的行为违常错乱,所追求的理想乖张错误,那么在才智方面就不足。名声势利和钱财,不足以让众人羡慕,直率孤傲愤懑,不能和世俗和谐,便缺乏朋友交游。抱着那些没有用的书,背负着放荡不羁的志气,带着空无一物的身体,进入所厌恶鄙薄的世间,那么在家是穷,在国也是穷。凡是你足以使我穷的,我不能全部数到,只是举个大概罢了。”
穷鬼说:“先生把这当作我的罪吗?这的确是这样的。但我的罪,却有可以值得骄傲的,而且它的功劳也是不可埋没的啊。我可以使先生你放歌,让你哭泣;使你激动,让你愤懑;让先生您独来独往,在无穷的知识、真理海洋之中遨游,那怎么会是伤害呢?况且韩愈至今不朽的原因,就是我造就的啊。”
从此,被褐先生和他相处,总共几十年,穷困得不能忍受,然而颇得它的好处。
1月24日延徽,幽州人,有智略,颇知属文。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
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宜礼而用.之。”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延徽始教契丹建牙①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人,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
顷之,延徽逃奔晋阳。晋王欲置之幕府,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求东归省.母,过真定,止于乡人王德明家。德明问所之,延徽曰:“今河北皆为晋有,当复诣契.丹耳。”德明曰:“叛而复往,得无取死乎!”延徽曰:“彼自吾来,如丧手目;今往诣之,彼手目复完,安肯害我!”既省母,遂复入契丹。契丹主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向者何往?”延徽曰:“思母,欲告归,恐不听,故私归耳。”契丹主待之益厚。及称帝,以延徽为相,累迁至中书令。
《资治通鉴·后梁记》
5
注释:①建牙:建立主城旁的附城。 17解释下列加点字 (4分) (1)颇知属文 (2)宜礼而用之 ...(3)掌书记王缄疾之 (4)当复诣契丹耳 ..18、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延徽能守节不屈 B、 筑城郭,立市里 ....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今河北皆为晋有 ....
19、下列语句中虚词“之”用法和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德明问所之 B、今往诣之 C、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D、为之奈何 20、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
(2)叛而复往,得无取死乎!”
2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延徽离开契丹后,契丹主“如丧手目”的原因。(3分)
17、(1)写文章 (2)以礼相待 (3)妒忌 (4)到、前往 (4分) 18、A (2分) 19、A (2分) 20、(1)契丹主对他不参拜行礼非常生气,发配他在野外去放马。(3分)(得分点:怒、介词短语后置、语句通顺) (2)(你)叛逃了还想再回去,莫非是想找死吗?(3分)(得分点:省略句、得无„„乎?语句通顺)
21、因为延徽有智略,能属文;契丹主非常欣赏延徽,一举一动都要征求他的意见;延徽帮助契丹安处汉人,威服诸国。(3分)(每点1分) 《延徽传》译文:
延徽,是幽州人,有智慧谋略,很善于写文章。刘守光在末年时国力衰退困苦,派参军延徽向契丹求救,契丹主对他不参拜行礼非常生气,发配他在野外去放马。
述律后对契丹君主说:“延徽能秉守节操不屈服,这是当今有贤德的人,怎能用让他到牧场中放牧的方式辱没他呢?应该以礼相待并任用他。”契丹君主召见延徽与他交谈,大悦,于是就把他作为计划的主人。一举一动都要征求他的意见。延徽开始告诉契丹主建立官署开放府库,修筑城郭,建在市井里巷,来安置汉人,并使他们各有配偶,开垦荒田。于是汉人各自相安于生活职业,逃亡者更少。契丹的威信征服了各诸侯国,延徽是有功劳的。
不久,延徽逃到晋阳,晋王想安置他到幕府,掌书记王缄憎恨他。延徽自感不安全,请求回家探望母亲,经过真定时,在同乡人王德明家歇脚。王德明问他到哪里,延徽说:“如今黄河以北都归晋所有,应当回到契丹去啊。”王德明说:“(你)叛逃了却再回去,莫非是想找死吗?”延徽说:“假如我回来,那里好象丧失了手和眼;如今回去,手眼又完整了,怎么肯加害我!”探望了母亲后,延徽又回到契丹。契丹君主听说(延徽)到了,非常高兴,好象他从天而降,轻轻拍着他的背说:“之前你去了哪里?”延徽说:“想念母亲,想告请回家,又害怕不允许,所以私下回去罢了。”契丹君主对待他更加优厚,等到称帝时,把他做相,多次升迁,直到中书令。 1月25日 黄甘陆吉传
黄甘、陆吉者,楚之二高士也。黄隐于泥山,陆隐于萧山。楚王闻其名,遣使召之。
6
陆吉先至,赐爵左庶长,封洞庭君,尊宠在群臣右。久之,黄甘始来,一见拜温尹平阳..
侯,班视令尹。吉起隐士,与甘齐名,入朝久,尊贵用事。一旦甘位居上,吉心衔之,群臣皆疑之。会秦遣苏轸、钟离意使楚,楚召燕章华台。群臣皆与甘坐上坐。吉咈然谓之曰:“请与子论事。”甘曰:“唯唯。”吉曰:“齐、楚约西击秦,吾引兵逾关,身犯霜.露,与枳棘最下者同甘苦,率家奴千人,从战季洲之上,拓地至汉南而归。子功孰与?”甘曰:“不如也。”曰:“神农氏之有天下也,吾剥肤剖肝,怡颜下气,以固蒂之术献上,..上喜之,命注记官陶弘景状其方略,以付国史,出为九江守,宣上德泽,命童儿亦怀之。.子才孰与?”甘曰:“不如也。”吉曰:“是二者皆出吾下,而位吾上,何也?”甘徐应之曰:“君何见之晚也。每岁太守劝驾乘传,入金门,上玉堂,与虞荔、申梠、梅福、枣嵩之徒列侍上前,使数子者口呿舌缩,不复上齿牙间。当此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吉默然良久曰:“属之于子矣。”甘曰: “此吾之所以居子之上也。”于是群臣皆服。岁终,吉以疾免。更封甘子为穰侯,吉之子为下邳侯。穰侯遂废不显,下邳以美汤药,官至陈州治平。 .. 太史公曰:田文论相吴起说,相如回车廉颇屈,侄欲弊衣尹姬悔。甘、吉亦然。传曰:“女无好丑,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此之谓也。虽美恶之相辽,嗜好之不齐,亦焉可胜道哉! .17.写出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⑴尊宠在群臣右 ⑵一见拜温尹平阳侯 ..
⑶身犯霜露 ⑷亦焉可胜道哉 ..18.下列选项中与“怡颜下气”中“下”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下邳以美汤药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外连衡而斗诸侯 D.雾失楼台 ..
19.对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及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神农氏之有天下也 ②以固蒂之术献上 ③以付国史 ④下邳以美汤药 ....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子功孰与?
⑵“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此之谓也。
21.文章采用了 (A.纪传B.历史故事C.寓言)形式,反映了 的社会现状。(3分) 17、⑴古义以右为上⑵授予官职⑶冒着⑷尽(4分) 18、B(2分) 19、 B(2分) 20、 ⑴你的功劳与(我相比较)谁(更大)?(得分点:省略“我比较”、“更大”,
“孰”)(3分)
⑵“士人无论是贤能的人还是没有才能的人,进入到朝廷就要被妒忌”说的就是这个。(得分点:“无”、“不肖”、“见”、宾语前置。)(3分) 21、 C;人与人之间互相嫉妒、排挤(3分)
1月26日(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16分)
7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自以少孤,未尝饮酒食肉,口无杀害之言。至于亲.宾来萃,则陈樽俎,对之危坐,终日不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赈施为务,尝出.
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赈赡,岂求利哉!”于此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
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收理骸骨,所见无遗。至春谦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自以少孤 (2)对之危坐 ..(3)幸勿为念 (4)赵郡农民德之 ..
1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1分) A.口无杀害之言 B.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
C.明年大熟 D.所谓阴德者何 ....18.与“何阴德之有”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分) ..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大王来何操 D.求人可使报秦者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每以赈施为务,尝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 (2)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
20.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李士谦 和 的优秀品质。(3分) 16.(1)年幼丧父(死了父亲) (2)端正 (3)希望 (4)感谢,感激(4分) 17.D(1分) 18.D(2分) 19.(1)常常把救济施舍作为最重要事情,曾经拿出数千担粮食,借给乡里人(赈、务、贷)。(3分)(2)(士谦)用尽家里的全部财物,为饥民煮粥(施舍给他们),依靠这保全性命的人接近以万计数。(省略、罄竭、赖)(3分) 20.乐善好施(仗义疏财、轻财重义)、不图回报(淡泊名利)、生活节俭(克己为人)(2分。答到其中2点即可)
1月27日(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
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1,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2。 城○
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华元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3,使肥析骸而炊之。”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者应客。是何子之情也?”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揖而去之。
8
反于庄王,庄王曰:“何如?”司马子反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庄王曰:“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司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庄王曰:“诺,舍而止!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司马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引师而去之。
节选自《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1堙:yīn 土堆 ○2华元:宋国大夫 注:○
3柑:qián 通“钳”○,钳马,即钳住马嘴(以木衔其口)不让它吃草。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 ) (2)析骸而炊之( ) .. (3)围者柑马而秣之( ) (4)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 ) ..18.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子之国何如”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易子而食之。 B.以区区之宋。 C.吾见子之君子也。 D.诺,勉之矣。
19.对“是以告情于子也”理解正确的一句是(2分) A.是拿告诉作为有情于你。 B.这用来对你报告情况。 C.这已经把情况对你说了。 D.因此把情况告诉给你。 20.翻译下列句子
(1)可以楚而无乎?(3分)
(2)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3分)
21.华元告诉司马子反宋军实情是因为“ ”,子反把
楚军实况告诉华元是因为“ ”(2分) 17.(1)登上 (2)拆开 (3)喂 (4)怜悯 (4分) 18.B。(二者均为助词“的”。A、代词,代“子” C、是 D、助词,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或时间副词后,凑足音节)(2分) 19.D。(“告情”是特殊的动宾关系:把情况告诉)(2分) 20.(1)可是凭着堂堂的楚国却没有吗?(得分点:可,以,而)(3分) (2)你离开我而回去,我与谁呆在这里呢?(得分点:去,孰与,处)
(3分)
21.吾见子之君子也。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2分) 译文:
楚庄王包围宋国,军中只剩下七天的粮食了,如果吃光这些粮食再不取胜的话,将只能离开宋国撤回去了。楚庄王于是派司马子反登上土堆,偷偷察看城内的动静,宋国的华元也登上城里的土堆,并出来会见了他。
司马反子说:“你的国家情况怎么样?”华元说:“已经疲惫不堪了!”子反问:“怎么个疲惫法?”华元回答:“城里的人彼此交换着儿子来吃,劈开尸骨当柴烧。”
9
司马子反说:“哟!真严重,疲惫到这种地步!尽管这样,但是我听说,被围困的人钳住马嘴,再来假意喂它,用肥马来接待客人,以表示粮草充足。你为什么要说出实情呢?”华元答道:“我听说,君子见到别人的灾难就怜悯他;小人见到别人有难反而庆幸。我看你是位君子,所以把实情告诉了你。”司马子反说:“噢,加把劲坚守吧!我军也只有七天的粮食罢了,吃光这些粮食还不取胜的话,将离开贵国而回去。”说罢拱了拱手走开了。
回到庄王那里,庄王问:“情况怎么样?”司马子反说:“已经疲惫不堪了!”问:“怎么个疲惫法?”回答:“彼此交换儿子来吃,辟开尸骨来当柴烧。”庄王说:“哟!真严重,疲惫到这种地步!虽然这样,但我现在要攻取这个国家,然后再回去!”司马子反说:“不行。我已经告诉他们了,我们军队只有七天的口粮了。”庄王气愤地说:“我让你去观察敌情,你为什么反而把我们的情况告诉对方?”司马子反说:“就凭小小的宋国,还有不欺骗人的大臣,难道堂堂楚国可以没有吗?所以我也告诉他们实情。”庄王说:“好吧,搭棚子住下来!虽然军情暴露了,但我还是要攻取这个国家,然后再回去。”司马子反说:“既然这样,那么就请国君住在这儿,我请求回去。”庄王说:“你离开我回去,我跟谁留在这里?我也跟你回去算了。”于是率领部队离开了宋国。
1月28日 朱竹君先生传
①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与其弟石君珪,少皆以能文有名。 ②先生为人,内友于兄弟,而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辄复掩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晨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学强识不衰,时于其间属文。其文才气奇纵,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备,所欲言者无不尽。尤喜小学,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皆未就,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③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馀,相聚慷慨论事,磨砺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先生与伯思,皆高才耽酒。先生以文名海内,豪逸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中焉。
④余南归数年,闻先生殁年才逾五十,惜哉!当其使安徽、福建,每携宾客饮酒赋诗,游山水,幽险皆至。余间至山中崖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传》,有删改)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时于其间属文( ) (2)所欲著书皆未就( ) .. (3)因昌平陈伯思 ( ) (4)皆高才耽酒( ) ..18.对下列加点词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0
(1)称述人善,惟恐不至 . (3)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 .
(2)幽险皆至 .(4)先生以文名海内 .
B、(1)(2)相同,(3)(4)不D、(1)(2)不同,(3)(4)不
A、(1)(2)相同,(3)(4)相同 同
C、(1)(2)不同,(3)(4)相同 同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为学政时,遇诸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
(2)余间至山中崖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
20.文章第②段描写了朱竹君与亲朋友生的交往,体现了朱竹君 、 的性格特点。(2分)
21.第③段中作者是如何表现朱竹君先生的特点的?请简要分析。(3分)
17(4分)(1)写,撰写 (2)完成,写完 (3)通过,经由 (4)沉溺,沉迷 18 (2分) D 19(6分)(1)当(担任)学政时,遇到贤能的生员(倒装句),跟他们说话谈论就好像同辈人一样。
(2)我间或(偶尔、有时)来到山中崖谷,便会遇见先生题名(题字),是可推想而知的啊。
20(2分)喜好交游、诚恳待友(或 “友善待人”)、“提携后进”(有两点即得2分) 21通过与陈伯思的对比,突出(烘托、衬托)(1分)朱竹君才华横溢(不随流俗,豪放)(2分)
【参考译文】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和他的弟弟石君珪,年少时都以会写文章而出名。
先生为人,在家与兄弟友善,而在外喜好交游。称赞别人的好处,唯恐没有说到极致;若有过错,就总是掩饰。后进之士多因他的称许而得名。先生房中从早到晚不曾没有客人,整日整夜跟客人饮酒谈笑,博学强记却不衰减,还时常在这期间写文章。他的文章才气新奇豪放,对于义理、事务、情态,无不具备,想要说的话无不穷尽,尤其喜爱小学(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当学政时,遇到贤能的生员,跟他们说话谈论就好像同辈人一样,劝别人为学要先从识字开始,语意诚恳殷勤,离去之后人们都爱戴思念他。他想要写的书都没有写成,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我开始认识竹君先生,是通过昌平陈伯思的关系。当时都二十几岁,聚在一起慷慨激扬纵论时事,相互磨练探讨学问,志向实在伟大啊,哪里只是要作一个文人学士而已呢!先生与伯思,都是卓越人才而沉溺饮酒。先生以文章名扬海内,豪放俊逸超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微中和一些。
我回到南方这几年,听说伯思也衰老病重了,而先生去世时年纪才过五十,令人痛惜啊!他在安徽、福建任上时,常常带领宾客饮酒赋诗,游玩山水,幽深险要处都到过。我间或(偶尔、有时)来到山中崖谷,便会遇见先生题名(题字),是可推想而知的啊。
1月29日 楚庄王赐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
11
冠缨①,告王曰:“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趣火来上,视绝缨
者。”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欢。”群臣百有余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卒尽欢而罢。居二年,晋与楚战,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获,却敌,卒得胜之。庄王怪而问曰:“寡人.德薄,又未尝异子,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对曰:“臣当死,往者醉失礼,王隐忍不暴而诛也,臣终不敢以荫蔽之德,而不显报王也。常愿肝脑涂地,用颈血湔②敌久矣。.
臣乃夜绝缨者也。”遂败晋军,楚得以强。
——《说苑· 复恩〈灭烛绝缨〉》
注释①:冠缨:古人头顶的装饰,如现代学士帽的穗带。 ②湔jiān:洒落之意。 17.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4分) (1)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 ) (2)美人援绝其冠缨 ( ) ..(3)却敌,卒得胜之 ( ) (4)王隐忍不暴而诛也 ( ) ..18.下列句中与“臣乃夜绝缨者也”的“乃”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
A.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 D.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 (2)卒尽欢而罢
20. 臣“出死不疑如是”的原因是 。(从文中找出相应语句) (2分)
21.对楚庄王的做法,你怎么看?(简要陈述理由) (2分)
17. (4分)(1)牵、拉 (2) 断 断绝 (3)打退、使„„退却 (4) 暴露 18.(2分) D 19.(6分) (1) 怎么能因为想彰显妇人贞节而羞辱了士臣呢? (2) 最终尽情欢乐直至结束。(有明显错一处扣1分)
20. (2分) 王隐忍不暴而诛,王有荫蔽之德。21.(2分)可赞同也否定,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月30日
任圜,京兆三原人也。为人明敏,善谈辩,见者爱其容止,及闻其论议纵横,益皆悚动。李嗣昭节度昭义,辟圜观察支使。
梁兵筑夹城围潞州,逾年而晋王薨,晋兵救潞者皆解去。嗣昭危甚,问圜去就之计,圜劝嗣昭坚守以待,不可有二心。已而,庄宗破梁夹城,闻圜为嗣昭画守计,甚嘉之。.由是,益知名。其后嗣昭与庄宗有隙,圜数奉使往来,辨释谗构,嗣昭卒免于祸,圜.之力也。
张文礼弑王熔,庄宗遣嗣昭讨之。嗣昭战殁,圜代将其军,号令严肃。既而,文礼子处球等闭城坚守,不可下,圜数以祸福谕镇人,镇人信之。圜尝拥兵至城下,处球..
12
登城呼圜曰:“城中兵食俱尽,而久抗王师,若泥首自归,惧无以塞责,幸公见哀,.指其生路。”圜告之曰:“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从轻。其如拒守经年,伤吾大将,一朝困竭,方布款诚,以此计之,子亦难免。然坐而待弊,曷若伏..而俟命?”处球流涕曰:“公言是也!”乃遣子送状乞降,人皆称圜其言不欺。既而他将攻破镇州,处球虽见杀,而镇之吏民以尝乞降,故得保其家族者甚众。 .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4分)
(1)圜数以祸福谕镇人( ) (2)辨释谗构( ) (3)幸公见哀( ) (4)曷若伏而俟命( )
18、对下列“以”字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1) 而镇之吏民以尝乞降 (3) 圜数以祸福谕镇人 (2) 以此计之,子亦难免 (4) 圜劝嗣昭坚守以待 A、○1○2同 ○3○4也同 B、○1○2同 ○3○4不同 C、○1○2不同 ○3○4也不同 D、○1○2不同 ○3○4同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句子:(6分)
(1)已而,庄宗破梁夹城,闻圜为嗣昭画守计,甚嘉之。 (2)以子先人,固难容贷,然罚不及嗣,子可从轻。 20、选文主要写了哪些事来表现任圜“善谈辩”,请作简要概括。(3分)
21、选文在表现任圜“善谈辨”的同时,还突出了他怎样的品格?请联系选文作简要分析(2分)
17、多次、屡次; 化解、消除; 我、我们; 投降、请降 18、C
19、不久庄宗攻破了梁军的夹城,听说任圜给嗣昭筹划了坚守的策略,很赞许他。 以你死去的父亲定罪,本来难以饶恕,可是惩罚不应牵累后代,所以你可以从轻。 20、听他议论纵横之策,人们无不震动;为嗣昭和庄宗说和,化解了矛盾;任圜向城里人晓以利害,城里人很相信他;说服张处球派儿子送出了请降书。
21、第一,表现其忠:大兵压境时,任圜力劝嗣昭坚守以待,不可有二心;第二,表现
其诚:在劝降张处球时,以实相告,感动对方。 附译文:(1)
任圜,为人聪明机敏,善于谈话辩论,看见他的人都喜欢他的仪容举止,等听到他议论纵横之策,(人们) 都受到震动而更加敬畏他。李嗣昭作昭仪的节度使,征召任圜任观察支使。梁兵修筑夹城围攻潞州,一年后,晋王死了,救潞州的晋国军队都解散离去了。嗣昭很害怕,问任圜去留的办法。任圜劝说嗣昭坚守,等待援兵,不应有背叛之意。不久庄宗攻破了梁军的夹城,听说任圜给嗣昭筹划了坚守的策略,很赞许他。因此(任圜)更出名了。嗣昭与庄宗有矛盾,任圜多次奉使命在他们之间穿梭往来,(为他们)说和消除了谗言离间。嗣昭终于免除了祸患,是(依靠)任圜的帮助。
张文礼杀了王镕,庄宗派遣嗣昭讨伐。嗣昭战死,任圜代替嗣昭率领军队,号令严格认真。不久张文礼的儿子张处球等闭城坚守。任圜不能攻下,(于是)多次把祸福利害告诉镇州城的百姓,百姓很相信。任圜曾率兵到城下,处球登城喊任圆说:“城中士兵、食物都(要)没了, 而长期与王师对峙, 如果(我们)以泥涂首,自辱服罪( 请求投降),又担心无法推卸罪责,幸亏您哀怜我们,(请给我们)指出生路吧。”任圜告诉他说:“依你死去的父亲(定罪),本来难以饶恕,可是惩罚不应牵累后代, 所以你可以从轻。至于你
13
抵抗一年,伤我大将,(现在因)一时( 陷入)困境(力量)衰竭,才表达(投降)的诚恳之意, 由此说来,你的罪过也难以饶恕。这样坐而待毙,哪里赶得上请降而等待(从轻)发落呢 ?” 处球流着泪说:“您说的对啊 !”于是派儿子送出了请降书,人们都称赞任圜说话算数。不久别的将领攻破了镇州,处球虽然被杀了, 而城中的官吏百姓因为曾经请降, 所以能够保有家族的很多。
1月31日(陶)侃性聪敏,勤于吏职,恭而近礼,爱好人伦。终日敛膝危坐,阃外①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引接疏远,门无停客。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光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蒱②博之具,悉投之于江,吏将则加鞭扑。曰“樗蒱者,牧猪奴戏耳!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当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何有乱头养望③自谓宏达邪!”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理得之,则切厉诃辱,还其所馈。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为,后正会④积雪初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 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陶侃传》)
注:①阃外:统兵在外。②蒱:即樗蒱,古代一种赌博游戏。③乱头养望:用头发蓬乱来博取名望。④正会:大年初一聚会致贺。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 终日敛膝危坐( ) (2) 引接疏远( ) ..
(3) 至于众人( ) (4) 有奉馈者( )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①大禹圣者,乃惜光阴 ②乃命取其酒器、蒱博之具 ..B.①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 ②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 ..C.①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 ②及桓温伐蜀 ..D.①吏将则加鞭扑 ②则切厉诃辱 ..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2)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
20.陶侃身处晋代,但是他反对当时流行的清谈之风。从文中可以看出,他反对 ;反对 。(2分) 21.联系全文,概括陶侃的性格特点。(2分)
2月1日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①。遇元季乱,张士诚称王姑苏,与国朝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
14
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为将,听自募兵,戒司粟吏勿与较赢缩。
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土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未尝能将兵也。 李曹公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搜得,缚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余见世人之好诞者死于诞,好夸者死于夸,而终身不自知其非者众矣,其不惑哉!
方孝儒《逊志斋集?吴士》
[注]①孙吴,指孙武和吴起,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 16.(4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吴士好夸言( ) ②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 ) ...
③战而不知兵( ) ④月靡粟万计( )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
A.粟帛莫富于姑苏。/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B.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C.士诚以为然,俾为将。/近抚之,气息惙然。 ..
D.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
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然而不霸者,将劣也。
(2)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
19.(4分)文中“吴士”的“好夸”和“终身不自知其非”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话概括。) 16.(1)说大话(2)有利、便利;(3)兵法。(1分)(4)耗费。(每个1分,共4分) 17.C(3分) 18.(1)有这样的(形势)却不能拥有天下的原因,是(你的)将领太差劲了。(3分、
“然而”、“霸”、判断句)
(2)吴士和他的部下都逃跑了,不敢稍许格斗(抵抗)。(3分、麾下、遁、少格) 19.吴士的好夸主要表现在:①喜欢谈论兵法,自以为才能天下无双;②到张士诚处“毛
遂自荐”,自称可以夺取天下;③和无赖、懦人纸上谈兵。而临死之时还说自己擅长孙吴兵法,则说明他“终身不自知其非”。(4分) 2月2日董槐,字庭植,濠州定远人。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书。槐貌甚伟,广颡而丰颐,又美髯,论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父永,遇槐严,闻其自方,怒而嘻曰:“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槐心愧,乃学于永嘉叶师雍。 嘉定十四年,起为广德军录事参军,民有诬富人李桷私铸兵结豪杰以应李全①者,郡捕系之狱,槐察其枉,以白守,守曰:“为反者解说,族矣。”槐曰:“吏明知狱有枉,而挤诸死地以傅于法,顾法岂谓诸被告者无论枉不枉,皆可杀乎?”不听。顷之,守以忧去,槐摄通判州事,叹曰:“桷诚枉,今不为出之,生无由矣。”乃为翻其辞,
15
明其不反,书上,卒脱桷狱。绍定三年秋,权通判镇江府。至州,会全叛,涉淮临大江,大府急发州兵。槐即日将兵济江而西,全遁去,乃还。嘉熙元年,出知常州。后三日,提点湖北刑狱。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噪。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且问乱故。乱者曰:“将军马彦直夺吾岁请,吾属将责之偿,不为乱也。”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三年,知江州。秋,流民渡江而来归者十余万,议者皆谓:“方军兴,郡国急储粟,不暇食民也。”槐曰:“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至者如归焉。淳佑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视其赋,则吏侵甚,下教曰:“吾莅州,而吏犹为盗不自悔,吾且诛之!”吏乃震恐,愿自新。槐因除民患害,裨将卢渊凶猾不受命,斩以徇师,军中肃然。帝日乡用②槐,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③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帝问边事,对曰:“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槐每奏,帝辄称善。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遂薨。 ——选自《宋书?董槐传》,有删改。
[注]①全:南宋叛臣。②用:重用。③洊:(jiàn):再度。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遇槐严 遇:对待 B.吾属将责之偿 责:谴责
C.斩以徇师 徇:示众 D.麾妇人出 麾:挥手使„„离去
9.文中“诸生以夜中对”中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倍邻 B.王好战,请以战喻
C.不然,籍何以至此 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槐年轻时喜欢谈论军事,把自己比作诸葛亮和周瑜。他父亲很生气,认为董槐说大话,不过是个狂妄的书生罢了。
B.李桢因有人诬陷谋反被郡里抓捕入狱,董槐看出是桩冤案,据理力争,上书为他翻案,终于使他获释。
C.嘉熙元年,常德发生兵乱,纵火喧闹,董槐骑马跟在机关人后面赶到火场,问清士兵作乱的原因后,斩杀了侵占年度军饷的将军马彦直,平息了骚乱。
D.淳佑三年,董槐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检查税收时,发现小吏侵吞现象严重,于是下达告谕要严惩,小吏们震惊恐惧,愿意悔过自新。
11.请把上面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⑵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⑶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答案】8. B【解析】“责”是“要求”的意思。【考点】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B级。【易错点】“麾”的意思判断不准。【备考指导】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古代多单音节词,所以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古义尽可能分开理解。要具体、形象。分开解释的含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四个选项比较、权衡,增强准确性。
9. B【解析】第二题题型同去年,只考查了虚词“以”的用法(这和江苏将要求掌握
16
的文言虚词减为10个相一致)。A项“来”;B项和例句“用”;C项“凭”;D项“而”。 【考点】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B级。【易错点】不能根据语境理解虚词用法。【备考指导】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10. C【解析】文中有“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一句,其中“从”是“率领、带领”的意思,而不是“跟随”的意思。【考点】这道题考查考生对阅读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能力,能力层级C级。 【易错点】不清楚文言文理解文意主要是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备考指导】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文。
11. (1)百姓,是我们的百姓。发放我们的粮食救济他们,有什么不可以?
(2)土木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 (3)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 【解析】难度与去年持平,考生可以入手。
【考点】这道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易错点】“振”“胡”“罢”“衣冠”翻译易错。
【备考指导】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该题应首先把握住原文中的考查点:哪几个关键词、什么句式等,然后采用直译,直译不通则适当意译。 [译文]董槐,字庭植,濠州郡定远县人。年轻时喜欢谈论军事,暗地里读孙武、曹操的著作。董槐相貌魁梧,额头很宽而且面颊丰满,又有漂亮的胡须,谈论事情慷慨激昂,自比诸葛亮、周瑜。父亲董永,对待董槐很严厉,听到他自比诸葛亮、周瑜,生气地嘲笑他说:“不努力读书,又喜欢说大话,这是个狂妄书生,我不希望这样。”董槐心感惭愧,于是跟从永嘉的叶师雍读书学习。 嘉定十四年,被起用担任广德军录事参军,有百姓诬陷富人李桷私自铸造兵器结交豪杰来响应李全,郡里把李桷抓起来关进牢里,董槐察觉李桷受了冤枉,将情况报告给太守,太守说:“替造反的人辩解,要受灭族之罪。”董槐说:“官吏明明知道案情有冤屈,却将他处死来附会刑法,法律难道说被告无论冤枉不冤枉,都可以杀掉吗?”太守不听从。不久,太守因遭丧离职,董槐代理通判州事,叹息道:“李桷确实冤枉,现在不替他洗去冤屈,活命没有门路了。”于是替他翻案,说明他没有造反,文书上报,终于解除李桷的案子。绍定三年秋天,特差代理通判镇江府。到州上,适逢李全叛乱,渡过淮河逼近长江,大府立即派出州军。董槐当天带领军队渡过长江往西,李全逃走,董槐于是返回。嘉熙元年,出朝廷担任常州知州。三天,提点(官名,含提举点检之意)湖北刑狱。常德部队骚乱,夜里放火喧闹。董槐骑马带着几个人到了起火的地方,并询问骚乱的原因。喧闹的人说:“将军马彦直占取我们每年的军饷,我们要责令他偿还,不是作乱。”董槐坐在马上,叫来马彦直斩于马前,骚乱的人回到队伍之中。嘉熙三年,担
17
任江州知州。这年秋天,流民渡江来归附的有十多万,评论的人都说:“正是军队打仗的时候,州里紧急储备粮食,没有功夫管老百姓吃饭。”董槐说:“百姓,是我们的百姓,发放我们的粮食来救济他们,为什么不可以?”归附的人就像回到家里一样。淳佑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检查税收,发现小吏侵夺得很厉害,下达教令说:“我到任,小吏还做偷盗之事不知道自己悔过的,我将处死他们!”小吏于是震惊害怕,愿意改过自新。董槐趁机除去百姓的患害,副将卢渊凶暴狡猾不听从命令,斩首在军中示众,军中敬畏。皇帝一天天地信任董槐,董槐论事没有隐瞒,用意在于纠正君主的错误想法而不是为了取悦。皇帝询问修建太乙祠,董槐就说:“土木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调得疲惫,这不是用来事奉上天的做法。”皇帝询问边事,董槐回答说:“外部有敌对国家,那么首先应该考虑自己的国家强大。自己强大别人害怕我们,我们不害怕别人。”董槐每次上奏,皇帝都称赞他奏得好。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晚上,天下大雨,狂风雷电,董槐起来穿衣戴冠坐着,挥手叫妇女出去,给各位门生说《兑》、《谦》二卦,问现在是什么时候?众门生回答说半夜,于是去世。
2月3日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弑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注]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久之,病免。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固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困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 匡:辅佐。 B.代立践南面 践:登上(王位)。 C.乃假固科兵,下圈刺秦 假:给予。 D.薛人公孙弘亦征 征:(被)征召。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满喜欢相同的一组是 A.桀、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 于是为长安群约车百乘,质于齐 B.何者?上下之分也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C.景知大后怒而固真言无罪 汝之结束了明而不克藤其泽乎
D.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且以一壁之哉逆强秦之欢,不可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辕固生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18
①与黄生争论景帝
②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
③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 ④此是家人言耳 ⑤诸谏儒多疾毁固
⑥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辕固生不同意黄生提出的商场、周武王得天下是弑君的说法,认为商汤、周武王的做法不应当受到指责。
B.景帝无法评判黄生和辕固生辨论水平的高下,就以吃肉不中,秘马肝不能算不懂道来说明学者不谈论汤、武受命的事情不算是愚睐。
C.辕固生因为不喜欢老子的学说而触怒了窦太后,被罚到猪圈里去刺杀猪。景帝暗中帮助辕固生,使辕固生摆脱了困境。
D.辕固生具有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后来齐人学习和研究《诗经》都以辕固生的见解为依据。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间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汤、武非受命,乃弑也。
(2)是后学者英敢明受命放杀者。
(3)景帝以固为谦直,拜为清河王太傅。
【答案】:9. A (解析)“匡”应解释为:改正,纠正。
10.C (解析)A项前“为”是介词,可译为:被,后“为”是介词,可译为:替;B项前“者”是语助词,表示停顿,后“者”与前面动词连用,组成“的字短语”,可译为“„„的”;D项前“以”是介词,可译做“凭”,后“以”是介词,可译为“因为”。 11.D [解析)①②⑤句都与表现辕固生的敢于直言无关,故选D。 12.B [解析)景帝想结束两人的辩论,讲了这些事,而并不是“无法评判黄生和辕固生
辩论水平的高下。”13.⑴汤王、武王不是秉承天命而得天下,而是臣杀君。 ⑵此后学者没有敢讲明秉承天命、放逐诛杀一类事情的。 ⑶景帝认为辕固生清廉正直,任命他为清河王的太傅 [译文]清河王刘承的太傅辕固生,是齐国人。因为研究《诗经》,孝景帝时拜为博士。他和黄生在景帝面前争论。黄生说:“汤王、武王并不是秉承天命继位天子,而是弑君篡位。”辕固生反驳说:“不对。那夏桀、殷纣暴虐昏乱,天下人的心都归顺商汤、周武,商汤、周武赞同天下人的心愿而杀死桀、纣,桀、纣的百姓不肯为他们效命而心向汤、武,汤、武迫不得已才立为天子,这不是秉承天命又是什么?”黄生说:“帽子虽然破旧,但是一定戴在头上;鞋虽然新,但是必定穿在脚下。为什么呢?这正是上下有别的道理。桀、纣虽然无道,但是身为君主而在上位;汤、武虽然圣明,却是身为臣子而居下位。君主有了过错,臣子不能直言劝谏纠正它来保持天子的尊严,反而借其有过而诛杀君主,取代他自登南面称王之位,这不是弑君篡位又是什么?”辕固生答道:“如果非按你的说法来断是非,那么这高皇帝取代秦朝即天子之位,也不对吗?”于是景帝说:“吃肉不吃马肝,不算不知肉的美味;谈学问的人不谈汤、武是否受天命继位,不算愚笨。”于是争论止息。此后学者再无人胆敢争辩汤、武是受天命而立还是放逐桀纣
19
篡夺君权的问题了。
窦太后喜欢《老子》这本书,召来辕固生问他读此书的体会。辕固生说:“这不过是普通人的言论罢了。”窦太后恼怒道:“它怎么能比得上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于是让辕固入兽圈刺杀野猪。景帝知道太后发怒了而辕固直言并无罪过,就借给他锋利的兵器。他下到兽圈内去刺杀野猪,正中其心,一刺,野猪便应手倒地。太后无语,没理由再治他的罪,只得作罢。过不久,景帝认为辕固廉洁正直,拜他为清河王刘承的太傅。很久之后,他因病免官。 当今皇上刚即位,又以品德贤良征召辕固入朝。那些喜好阿谀逢迎的儒生们多有嫉妒诋毁辕固之语,说“辕固老了”,于是他被罢官遣归。这时辕固已经九十多岁了。他被征召时,薛邑人公孙弘也被征召,却不敢正视辕固。辕固对他说:“公孙先生,务必以正直的学问论事,不要用邪曲之说去迎合世俗。”自此之后,齐人讲《诗》都依据辕固生的见解。一些齐人因研究《诗经》有成绩而仕途显贵,他们都是辕固的弟子
2月4日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将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冼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2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
A.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D.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3.“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 。(2分) 24.根据文章的思路,简析李密行文中 “陈情”与“明理”的关系。(3分)
25.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李密请求 ,其理由是“ ”。(2分)
26.本文以四字句为主,而又穿插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请举例分析它们在表达情感方
20
面所起的作用。(4分)
(五)17.(1)危:端正 (2)疏:关系不亲密 (3)众人:一般人,普通人 (4)奉:进献(每小题1分)
18.D(A①竟、却②就;B①因②用;C①和②等到;D都是表承接的连词) 19.(1)活着的时候对社会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荒废自己啊。(3分,介宾结构后置1分,“弃”字1分,全句大意1分) (2)你既不种田,又破坏别人的稻子戏耍!(3分。“田”、“贼”各1分,全句大意1分)
20.反对思想浮华的老庄哲学;反对那种以不修边幅为高雅的习气。 21.勤于政务,廉洁自奉;(1分)珍时惜物,鼓励劳作。(1分)
【译文】陶侃性情聪慧敏捷,为官勤恳,恭敬有礼,喜好品评人物。整天严肃端坐处理政事。他统兵在外,事情头绪很多,但没有一件遗忘疏漏;远近所来书信公文,没有不亲笔回信的,下笔如流,笔无停滞。招待或送行有序,门前没有停留等待的人。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生年是对社会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荒废自己啊。”很多手下人有时因为谈论趣事而贻误政事,他就命令收缴他们的酒器和赌博用具,全部投入江中,并对将官处以鞭打,还说:“赌博是放猪的奴仆的游戏,《老子》、《庄子》内容浮华,讲的不是先王合乎礼法的言论,不能那么做。君子应当衣冠严整,要有威仪,怎么能用头发蓬乱来博取名望并自认为前途远大呢?”有人送礼时,他一定要问其所来何处。如果是劳动所得,即使礼轻他也很高兴,并加倍赏赐;如果是非法所得,则严厉责备并退回原物。有一次外出,看见一个人拿一束未熟的稻谷,陶侃问:“你拿他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就随意拿来。”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破坏别人的稻子戏耍!”命人将他抓来鞭打。这样,百姓勤于农时,家中充足。造船时,陶侃命令把木屑和竹头都收集起来,人们都不明白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积雪消融,厅堂前被雪水弄湿,于是用木屑铺洒地面。等到桓温伐蜀的时候,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做钉装船。陶侃治理细密,都像这样。
(六)22.B(A项中“蓐”通“褥”,C项中“有”通“又”,D项中“闵”通“悯”。(2分)
23.多用于臣向君陈请谢贺。(1分)辞却晋武帝太子洗马之征(或者:请求晋武帝允许自己先在家中尽孝祖母,暂不做官)。(1分)
24.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俩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1分)接着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同情。(1分)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1分) 25.先尽孝后尽忠。(1分)“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1分) 26.提示:举例正确(1分),分析表达情感的作用(2分),语言组织(1分)。 例:“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21
2月5日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吴 五 百
吴名憃①,南兰陵②为寓言靳之曰:淮右浮屠客吴,日饮于市,醉而狂,攘臂突市人,行者皆避。市卒以闻吴牧。牧录而械之,为符移授五百,使护而返之淮右。五百诟浮屠曰:“狂髡,坐尔乃有千里役,吾且尔苦也。”每未晨,蹴之即道,执扑驱其后,不得休;夜则絷其足,至奔牛埭。浮屠出腰间金市斗酒,夜,醉五百而髡其首,解墨衣衣之,且加之械而絷焉,颓壁而逃。明日,日既昳,五百乃醒,寂不见浮屠,顾壁已颓。曰:“嘻,其遁矣。”既而视其身之衣则墨,惊循其首则不发,又械且絷,不能出户,大呼逆旅中曰:“狂髡故在此,独失我耳!”
客每见吴人辄道此,吴人亦自笑也。
千岩老人曰:是殆非寓言也,世之失我者岂独吴五百哉!吾故人或骎骎华要③,当书此遗之。
【注】①憃:愚笨。②南兰陵:作者世居兰陵,后迁居江南。故自称南兰陵。③骎骎华要:骎骎,马跑
得很快,喻事业进展迅速;华要,华贵显要。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蹴之即道( ) (2)解墨衣衣之( ) ..(3)浮屠出腰间金市斗酒( ) (4)是殆非寓言也( ) ..18.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醉而狂 ②醉五百而髡其首 ..B.①牧录而械之 ②且加之械而絷焉 ..C.①颓壁而逃 ②顾壁已颓 ..D.①夜则絷其足 ②又械且絷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淮右浮屠客吴,日饮于市。 (2)坐尔乃有千里役,吾且尔苦也。
20.“千岩老人曰:是殆非寓言也。”说这篇寓言不仅仅是一篇寓言的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文章中讲的故事,确实在百姓身上有类似情况发生。 B.虽然故事未必真有,但类似丢失浮屠的事确实发生过。 C.在生活中,像五百那样“失我”者大有人在。 D.寓言中讲的故事有社会针对性。
21.从文末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 。(3分) 【参考译文】
《吴五百》
吴地有个著名的蠢人,人们常以“半吊”[即五百]称之。千岩居士(作者世居兰陵,后迁居江南。故自称南兰陵)作寓言而讽之。说是淮西(古时西方称右。如山西称山右,江西称江右)的一个和尚旅游来到吴地,白天在街市上喝酒,醉后发狂,掳胳膊挽袖子在街市人群中横冲直撞,行人都纷纷避让。街市的衙役禀报吴地的长官,长官将他的罪行记录在案,然后给他戴上枷锁,写了公文交给差役,派他押送和尚返回淮西。差役辱骂那和尚道:“狂僧,因为你要我出这千里的差,我将要让你吃苦。”每天还没到早晨,就踢和尚起来上路,拿着板子在后面驱赶,不让休息;晚上就绑起他的脚。(这天)来到奔牛埭,和尚拿出(自己)口袋的钱买了一斗酒,晚上,灌醉差役并剃去他的头发,脱下黑色的囚衣给他穿上,并且给他戴上枷锁绑好(脚),推倒墙壁逃跑了。第二天,太阳偏西时,差役醒来,四周寂静无声,不见了和尚,看墙壁已经倒了,就(自言自语)道:“啊,他逃跑了!”然而看自己
22
身上的衣服却是黑色的囚衣,顺手摸到自己的脑袋吃惊地发现没有头发,自己戴着枷锁还被绑着,无法出门,大声在旅店中喊道:“狂僧还在这里,唯独把我给丢了啊!”
客人每每看到吴人就说这件事,吴人自己也发笑。
我(感叹)道:“这大概不是寓言吧,世上失去自我的又岂只吴地的差役啊!我的故人有的很快就华贵显要了,应当写这些文字赠送给他们。” 17.(4分)(1)踢 (2)给„„穿 (3)买 (4)大概 18.(2分)D
19.(共6分,各3分)
⑴淮西有一个和尚在吴地客居,白天(每天)在街市上喝酒。(重点:客、日、介词结构后置) ⑵ 因为你(我)才有了行千里的差役,我将要让你吃苦。(重点:坐、乃、且、苦) 20.(2分)B
21.(3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随着地位升迁,尊荣富贵,别人因而刮目相看后,不知不觉随之而改变,连他自己看自己也不再是原来的身份,因而在生活中失去自我,失去本真。(2分)作者针对这样一类人或现象进行批判和警策。(1分)(意对即可)
2月6日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时苻坚①强盛,疆场多虞,诸将败退相继。(谢)安遣弟(谢)石及兄子(谢)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
(谢)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②,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③汝。”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兒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④,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⑤如此。
(选自《晋书·谢安传》)
[注释]①苻坚: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征调九十万军队攻晋,在肥水大败。 ②山墅:山林中的别墅。 ③乞:给的意思。④户限:门槛。⑤矫情镇物:克制自己的情感,显示镇定。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各当其任 ( ) .安夷然无惧色 ( ) ..亲朋毕集 ( ) . 便摄放床上 ( ) .
18.比较下列两组中加点词的含义或用法,选出正确的一项( ) ①次于淮肥∕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②棋如故∕常以身翼蔽沛公 ..
A.①两词含义相同,②两词用法相同。 B.①两词含义不同,②两词用法相同。
23
C.①两词含义相同,②两词用法不同。 D.①两词含义不同,②两词用法不同。 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疆场多虞,诸将败退相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安常棋劣于玄,是日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以上节选文字主要刻画了谢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风度(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21.从写作上看,第①段画线的内容,对后文展开起到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一]
这时,苻坚兵势强大,疆场上充满危险,(东晋)各位将领连连吃败仗。 谢安派弟弟谢石与侄子谢玄等人为将,看机会出征讨伐,所到之处都获得胜利。朝廷拜(谢安)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并封为建昌县公。后来,苻坚率领大军,号称百万,驻扎于淮水与淝之间,京城里震惊恐慌。又加拜谢安为大都督。
谢玄进入军帐问计,谢安面色平静,没有一丝恐惧中,说:“我已另有方略”,便不再言语了。谢玄不敢多问,就让张玄将军再去请求计策。谢安便吩咐备车马到山中别墅去,亲朋好友都到齐了,谢安准备与张玄以别墅为赌注下棋,平常,谢安的棋不如张玄,这一天,因张玄心中害怕,便显得棋力相当,而最终张玄没有获胜。谢安回头对外甥羊昙说:“把赢来的别墅送给你吧。”接着,谢安又去游山玩水,到半夜才回来。(然后)对将军们指点授计,让他们各自担负责任。等谢玄等人大破苻坚之后,驿马传来捷报,谢安正与客人下棋,看完捷报,便放在凳子上,脸上没有露出一点喜色,还像刚才一样下棋。客人问什么消息,谢安慢慢地说:“小孩子们已经打败了敌人。”下完棋后回到内室,过门槛时因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不留神把木屐的屐齿碰断了。他克制自己的情感,显示镇定,竟到了这种地步。
17担任,承担;平静的样子;全部,完全;拿(4分) 18.C (2分) (两个“次”都是“驻扎”的意思;“棋”,名词作动词;“翼”,名词作状语) 19.⑴战场上有许多危机,东晋诸将接二连三的打败仗(2分,要点: 虞、相继、补充内容、通顺,各0.5分);⑵平时谢安的棋艺比张玄差,但这一天,张玄因心里害怕,便两人(棋力)相当,而最终没能取胜(3分,要点:常、于、是、补充成分、敌手、通顺,各0.5分)
20.临危不乱,镇定自持的儒将风度(2分,大意相同即可)
21.画线内容,说明了在东晋将领中,谢石及谢玄是能打仗的,谢安的临危不乱有一定的心理基础; 另外,也为 “小兒辈”最终“破贼”,做了合乎情理地铺垫(3分)。
2月7日
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18分)
北山独游记
余读书马迹乡之山寺,望其北,一峰崒然高,尝心欲至焉,无与偕,弗果。遂一日奋然独往,攀藤葛而上,意锐甚;及山之半,足力倦止。复进,益上,则涧水纵横草间,微径如
24
烟缕,诘屈交错出,惑不可辨识。又益前,闻虚响振动,顾视来者无一人,益荒凉惨栗,余心动,欲止者屡矣。然终不释,鼓勇益前,遂陟其巅。至则空旷寥廓,目穷无际,自近及远,洼者隆者,布者抟者,迤者峙者,环者倚者,怪者妍者,去相背者,来相御者,吾身之所未历,左右望而万有皆贡其状,毕效于吾前。
吾于是慨乎其有念也。天下辽远殊绝之境,非先蔽志而独决于一往,不以倦而惑且惧而止者,有能诣其极者乎!是游也,余既得其意而快然以自愉,于是叹余向之倦而惑且惧者之几失之,而幸余之不以是而止也,乃泚笔而记之。
【注】:①抟(tuán):聚集。②蔽:断、定。③泚(cǐ):以笔蘸墨。 18、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弗果 ( ) (2)顾视来者无一人( ) ..(3)余心动,欲止者屡矣( ) (4)鼓勇益前( )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一峰崒然高 B. 复进,益上 .. 然终不释 益荒凉惨栗 ..
C. 顾视来者无一人 D.余读书马迹乡之山寺 .. 洼者隆者 乃泚笔而记之 ..
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左右望而万有皆贡其状,毕效于吾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叹余向之倦而惑且惧者之几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独决于一往”的心理变化活动,在文中有两处具体体现,请选其中一处,用自己的话加以概述。(3分)
。
22.本文从游记议论,与王安石的《 》有异曲同工之处。作者这段“北山独游”
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是 。(2分)
18.(1)成行,实现;(2)回头;(3)害怕,心惊,惊恐;(4)振作,振奋。19.C 20、左右望去所有的山峰都展示出各自奇美的形态,在我的眼前一一呈现。(3分)(重点:贡、毕效)(2)于是感叹自己先前因为疲倦、迷惑和惊惧,差点丧失独游北山的快意,(重点:“倦而惑且惧”联合结构、几)21.(1)对北山心驰神往,因无人相伴而未能成行,最终又“奋然”独往。(2)独自登山,途中因“倦”、“惑”、“惧”而屡次想放弃,最终“鼓勇”登上巅峰。22.《游褒禅山记》。成就大事必须坚定自己的志向,百折而不挠(世间殊绝之境,只有不畏险阻,“独决于一往”,才能达到顶峰)。
③
②
①
25
2月8日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武昌九曲亭记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迤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奚,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欲,车马列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尽,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⑴子瞻杖策载酒 .⑵扫叶席草 .⑶林麓向背 .
⑷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 .
18.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不知其久也 .
子瞻每至其下 .
B. 以此居齐安三年 .
不可加以斤斧 .
C. 子瞻迁于齐安 .
皆效于左右 .
D.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 .
遂相与营之 .
19.与“其旁古木数十”句式相同的一项(3分) A.行于松柏之间 B.吾谁与归
C.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D.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20.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奚。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欲,车马列之迹不至。
译文: 21.上文抒发了苏辙兄弟 的情怀。(2分)
26
17.拐杖 以„„为席 面对面 规模齐全、完备 18.D 19.C
20.武昌周围的山中建有佛教精美寺院,西边的是西山寺,东边的叫寒溪寺,背靠山岭,面临溪谷,隐藏于松树枥树间的寺庙,空寂冷落,隔绝尘念,连车马的足迹都不到此。 21.旷达超脱
2月9日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前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时山东、陕西流民就食河南者二十余万,谦请发河南、怀庆二府积粟以振。又奏令布政使年富安集其众,授田给牛种,使里老司察之。前后在任十九年,丁内外艰,皆令归治丧,旋起复。 (《明史〃于谦传》)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 及是,三杨已前卒 .
卒:_______________ 适:______________
(2) 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 .
(3) 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 自代: ..(4) 谦请发河南、怀庆二府积粟以振 .
振:______________
18.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 (连词,因为) .B.请留谦者以千数 .
(介词,用)
C.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 (副词,才) .D.谦请发河南、怀庆二府积粟以振 (连词,用来)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
答:
27
(2)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答: 20.于谦入朝被捕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答:
21.语段侧重表现于谦附:译文
(一)于谦,字廷益,钱塘人。„„当初,杨士奇、杨荣、杨博主持朝政,都很重视于谦。于谦所奏请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准,都是“三杨”主办的。但于谦每次进说商议国事时,都是空着口袋进去,那些有权势的人不能不感到失望。到了这时,“三杨”已经去世,太监王振掌权,正好有个姓名和于谦相似的御史,曾经顶撞过王振。于谦入朝,推荐参政王来、孙原贞代替自己。通政使李锡逢迎王振的旨意,弹劾于谦因为长期未得晋升而不满,擅自推举人代替自己。把他投到司法部门判处死刑,关在狱中三个月。随后(或不久)王振知道搞错了,于谦得以释放,但被降职为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的官吏和百姓俯伏在宫门前上书,请求于谦留任的人数以千计,周王、晋王等藩王也这样上言,于是再命于谦为巡抚。当时的山东、陕西流民到河南求食的,有二十余万人,于谦请求发放河南、怀庆两府积储的粟米救济。又奏请令布政使年富安抚召集这些人,给他们田、牛和种子,由里老监督管理。前后在任共十九年,他父母去世时,都让他回去办理丧事,不久便起用原职。
17.(每词1分):(1) 死,去世(2) 恰巧,正好(3)代替自己 (4)同“赈”,赈济,救济
18.(2分):A(A项中的“以”为介词)
19. (1) (3分)但于谦每次去京城商议国事时,都是空着口袋去的(重点为“橐”及介宾短语后置,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 (3分)随后(不久)王振知道搞错了,于谦得以释放,但被降职为大理寺少卿。(重点词为“已而”、“左迁”, 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0.有位和于谦同名的御史得罪了当朝权贵王振(1分),恰好于谦此时入京荐人自代(1分),结果遭逢迎王振旨意的人弹劾而被捕下狱(1分)。(共3分,意思接近即可)
21.(2分):正直、爱民(每项1分)
□□和□□两方面的可贵品质。(2分)
28
29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8f1ddfcc2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