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当前有哪些理论和现实热点问题》,欢迎阅读!
当前有哪些理论和现实热点问题
(2011-01-06 22:42:46)
今天( 1月6日)下午,教育部社科中心组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五所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院长、主任举行座谈,围绕当前理论和现实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陈占安、艾四林、秦宣、王炳林和我先后在座谈会上发言。我在发言时简要回顾了自己近年参加中宣部《理论热点面对面》撰写的体会,并就今年应当重点把握和研究的一些理论和现实热点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最重要的理论热点问题仍然是“六个为什么”:
1.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 2.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3.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
4.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
5.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
6.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 (二)当前最重要的现实热点问题仍然是“七个怎么看”: 1.怎么看发展不平衡问题? 2.怎么看社会就业问题? 3.怎么看分配不公问题? 4.怎么看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5.怎么看教育公平问题? 6.怎么看住房难问题? 7.怎么看腐败问题?
(三)当前最重要的社会热点问题是“八个怎么办”:
1.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怎么办? 2.就业难度越来越大怎么办? 3.社会治安越来越差怎么办? 4.腐败现象越来越多怎么办? 5.道德滑坡越来越重怎么办? 6.理想信仰越来越差怎么办? 7.人际感情越来越淡怎么办? 8.幸福指数越来越低怎么办?
除此以外,还有十个深层次热点问题,因为考虑还不够成熟暂不发表,待考虑成熟后再作交流。
郭建宁:当前理论研究热点的冷思考
2011-03-11 13:48:00 来源:《前线》
我国的改革与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许多理论问题需要扎实研究、深入解答。目前,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有四个: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二是“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辨析,三是国学热、孔子热,四是文化软实力。 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党的十七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的总体趋势是:
第一,深入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07年以来,理论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起点、内容、结构、特征以及发展过程和重大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和重要进展。但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专门研究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总体研究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这里仅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问题为例,现在一般说这个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主线是改革开放,主题是发展,关键是党。这都没有问题,但核心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不是以人为本?理论界有不同看法,我个人认为是以人为本。因为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
第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两大成果、两个理论体系,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果把中国共产党人最核心的理念概括为八个字,就是“实事求是、以人为本”。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和精髓是“以人为本”。
第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理论研究的亮点。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如何结合新形势、新特点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创新,理论工作者付出了很多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书籍就是代表性成果之一。但是,毋庸讳言,目前必须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要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逻辑和规律,防止庸俗化;二是要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和社会现实,防止经院化;三是要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术含量,防止低水平化。
第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相结合是理论研究新的生长点。十七大报告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是一个很重要也很有创意的提法。“精神家园”的提法不仅突出了文化身份的认同,而且强调重新凝聚、整合和塑造。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生根开花,就一定要中国化,就一定要具有中国特点、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就一定要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就一定要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结合起来。
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首先要有整体的理念、视野和构架;其次要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主题,时代化和大众化是服务于中国化的;再次要既有侧重又相互促进。 慎用“中国模式”提法
随着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北京奥运会、庆祝新中国成立6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成功举办,原本就引人关注的“中国经验”、“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更加令人瞩目,不仅成为中国学术界探讨的理论焦点,也是世界热议的一个话题。
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文章很多。我同意一些学者的意见:慎用“中国模式”表述。因为“模式”往往是固定的,而“道路”则表示在探索中,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挑战和风险。要有忧患意识,我们决不能陶醉于“中国模式”沾沾自喜,而要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推出新的举措,以取得新的进展,开创新的局面。 对于“中国经验”、“中国道路”的主要特征,学者多有不同看法,比如有的归纳为“极强的自我调整能力”、“官民一体”、“举国体制”等。回答这个问题,先要深入思考我国的发展模式“是现代化模式还是经济增长模式”、“是改革开放30年的模式还是长期发展的模式”、“是仅适合中国的模式还是适合于所有发展中国家,甚至世界各国的模式”。我认为,“中国经验”、“中国道路”的最基本特征是党的领导和市场经济,最大的特点是开放性、探索性和多样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8cb88e8998fcc22bcd10d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