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分析法学派的分析方法

2023-01-01 06:26: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简述分析法学派的分析方法》,欢迎阅读!
分析法,学派,简述,方法,分析


简述分析法学派的分析方法 一、逻辑分析方法

分析法学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逻辑原子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它将法律概念在逻辑上分割为不同的信息单元,并赋予每个单元以标签,这正如博登海默所言:“分析法学家的目标就是通过辨别法律概念并将其分解成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来阐明法律的概念”。①二是符号学上的本质主义,它着重从词义方面对法学词汇和概念进行分析,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从而准确地使用它们,并从语言中词语的功能角度来分析法律概念的本质。前者指的是逻辑分析方法,后者则是语义分析方法,它是逻辑分析方法的一种辅助性工具。简而言之,分析法学通过对法律本身的构成要素、结构及逻辑构成进行逻辑、语义等方法的实证分析,从而形成法律的一般概念、原则和体系。分析法学的逻辑分析方法始于奥斯丁。他认为一般理学不同一国或特殊的法学它的任务是从逻辑上比较分析各种成熟实在法律制度的共同原则、概念和特征,其中包括义务、损害、制裁、惩罚和赔偿等重要法律概念。奥斯丁的这种逻辑分析方法对后来的分析法学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凯尔森继承了奥斯丁的逻辑分析方法,他依靠逻辑分析来认识法律,将法学政治、道德和伦理思想划清界限。他说:“它之 所以被称为纯粹法理论是因为它旨在集中认识法律本身,并从这种认识中清除一切不属于被恰当地确定为法律认知对象的东西。这就是说,纯粹理论旨在将法律科学从所有外在因素中解脱出来,这是基本的方法论原则”。②正是凯尔森对分析法学的分析方法作出了最为一致的表述,才使之成为了纯粹性的方法。 二、语义分析方法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知道,奥斯丁和凯尔森的分析方法更多的是一种逻辑分析方法,但是哈特却更侧重于对法律进行语义分析,尽管他也坚持基本的逻辑分析方法。事实上,尽管从边沁和奥斯丁开始,语义分析便已经存在,但是这种语义分析仍然属于实证主义的范畴,属于规范—逻辑的语义学,然而哈特却转向了社会学意义上的语义分析。哈特在对语言的运用进行了详尽的考察研究后,他发现,语言除了具有“意思中心”外,同时还存在着大量的“开放结构”。哈特说,在语言的意思中心,法律命题的内涵与外延指向确切,依靠三段论的逻辑分析就能合法有效地推理出结论。然而,在语言的开放结构中,由于语言含义的模糊和意义的多重性,人们往往会争论词语的用法和含义。因此,他指出,在语言的开放结构中,语 言给我们提供的指引是有限的。他说:“任何选择用来传递行为标准的工具——判例或立法,无论它们怎样顺利地适用于大多数普通案件,都会在某一点上发生适用上的问题,将表现出不确定性,它们将具有人们称之为空缺结构的特征”。③因此,为了描述的准确性,哈特认法律分析不能以词语的定义为前提,而应该深入到特定的社会情境中去考察词语的意 义,联系语词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所表现出来的含义差别进行分析,因为只有弄清这些词语被使用的环境和条件,才能达到对法律词语的意义的准确理解。哈特这种全新的语义分析方法,不仅与早期分析法学单纯进行逻辑分析的方法不同,而且蕴涵着社会学因素,表现出在局部领域与社会法学的折衷对话,体现了他试图在分析法学社会学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至此,原来属于实证主义范畴的语义分析逐步向社会学靠拢,走上了一条社会学范畴的语境分析的发展轨道。

三、逻辑和语义的综合分析方法 哈特去世后,麦考密克和魏因贝格尔创立的制度法学成为当代分析法学的中流砥柱。他们认为,自然法学强调的道德关怀和分析法学的逻辑、语义分析,都只是法学方法中的一种基本的辅助性方法,存在着自身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因而采用多元化的分析方法就成为必然趋势。因此,制度法学试图超越自然法学和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从而在制度性道德和实践理性方面达到两者的统一。制度法学不仅包括法律依据的道德因素和价值标准,也包括对法律体系的逻辑分析,同时还包括法律社会活动方式以及法律社会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因此,制度






法学既要分析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又要揭示规范背后的社会事实;既对逻辑和语义分析方法论感兴趣,又注重社会学和政治学等问题。可以看出,制度法学不仅坚持逻辑分析在法律中的作用,强调规范逻辑是法律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的辅助性科学而且制度法学又是纯粹法学和新分析法学的继续,特别是法律语义学的延续。制度法学理论上的语句和实际上的语句二分法作为出发点,并把法律作为一个理想的试题置于实践资料的范围之内,是

采用逻辑和语义进行综合分析的法律理论因此,通过语义分析,法律概念上的语言泥尘被剔除了,显现出其纯粹原身,从而明确了词语的确定指向,从而领略到语义分析带来的确定美与清晰美;同时,通过分析这个词语所指向的法律概念的逻辑构成,最终在逻辑上获得法律概念的彻底理解,从而从根本上认识法律的性质。 注释:

①博登海默.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哲学法律方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143

②凯尔森.沈宗灵译.法和国家的一般理论.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126 ③哈特.张文显,郑成良译.法律的概念.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127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8c68361cc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