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博弈论的基础理论和近年的演变》,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博弈论的基础理论和近年的演变
作者:吴盼盼 刘以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第07期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认识水平逐渐加深,博弈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经济博弈论以其贴近现实的方式,揭示了现代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它的发展过程也就是纳什均衡从提出到改进的过程。随着博弈论理论体系的日益成熟和其在经济领域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它已被广泛应用到现实经济生活中。文章拟总结纳什均衡,指出其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博弈论;纳什均衡 一、引言
博弈论(张维迎,1996)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博弈论故此又称对策论。
谢识予教授认为,博弈即一些个人、对组织或者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者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和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 二、博弈论的发展
一般认为,博弈论始于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恩合作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一书的出版,这是第一次系统的将博弈论引入经济学。
到20世纪50年代,合作博弈发展到鼎盛期,同时非合作博弈也开始创立。纳什和夏普里分别于1950年和1953年提出的“讨价还价”模型,吉利斯和夏普里与1953年提出的关于合作博弈中“核”的概念以及其他一些人的贡献。纳什在1950年和1951年发表了两篇关于非合作博弈的重要文章,塔克于1950年定义了“囚徒困境”。他们两个人的著作基本上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
到20世纪60年代,泽尔腾第一次纳什均衡的概念引入了动态分析,提出了纳什均衡的第一个重要改进概念“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和相应的求解方法“逆向归纳法”。海萨尼首次把不完全信息引入博弈分析,定义了“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基本均衡概念“贝叶斯-纳什均衡”,构建了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基本理论。之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得到迅速发展,弗得伯格和泰勒尔定义了它的基本均衡概念“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 20世纪70年代以后,博弈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到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几个比较有影响的人物,包括克瑞普斯和威尔逊,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们在1982年合作发表了关于动态不完全信息博弈的重要文章,博弈论逐渐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成为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三、博弈论核心理论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参与人、行动、信息、战略、支付函数、结果、均衡。博弈的划分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参与人行动的先后顺序,分为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二是参与人对有关其他参与人(对手)的特征、战略空间及支付函数的知识,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结合两个角度,我们得到四种不同类型的博弈: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与上述四种博弈相对应的是四个均衡概念,即纳什均衡、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贝叶斯纳什均衡、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
第一,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战略组合,这种战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组成,给定别人战略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单个参与人有积极性选择其他策略,从而没有任何人有积极性打破这种均衡。
第二,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泽尔腾于1965年通过对动态博弈的分析完善了纳什均衡的概念,定义了“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将纳什均衡中包含的不可置信的威胁战略剔除出去,要求参与人的决策在任何时点上都是最优的,决策者要“随机应变”,“向前看”,而不是固守旧略。
第三,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贝叶斯纳什均衡:海萨尼构建了不完全信息博弈的基本理论,提出了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基本均衡概念——贝叶斯纳什均衡,使得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分析可以在已经讨论过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分析框架下进行,而在海萨尼转换提出之前,人们是无法对不完全信息博弈进行分析的。
第四,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弗得伯格和泰勒尔定义了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基本均衡概念——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至少有一个局中人不知道其他局中人的支付函数;局中人的行动有先后之分,后行动者能观察到先行动者的行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也是在豪尔绍尼转换的框架下进行的。
综上所述,经济博弈论的一系列均衡概念都是在纳什均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基本思路都是通过逐步剔除不合理均衡而得到更为精确和合理的均衡概念。 四、博弈论的应用和现实意义
博弈论在现实中的应用很多。首先,它是一种数学理论,可以用于经济学等领域,使传统经济学得以深入发展,并由此演绎出一些相对独立、体系完整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如寡头垄断理论和信息经济学;其次,它作为一种理论,并不直接产生影响,而是理论指导学科,进而影响某些方面;此外,博弈论加强了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机会和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同时博弈论哲学思维方式也推动了人类思维模式向前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孙鑫.囚徒的困境博弈及其浅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
4、胡希宁,贾小立.博弈论的理论精华及其现实意义[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2(5).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867cdcd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