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保值堂鉴赏文同《墨竹图》》,欢迎阅读!
保值堂鉴赏文同《墨竹图》
“竹子”在传统文人画题材中是“四君子”之一,因其高风亮节,备受文人墨客喜爱,都用妙笔赞美过竹、描摹过竹,古代文人,尤其是北宋时期,把竹子进一步人格化了,他们认为竹子更能象征文人的气节,在他们看来,竹既然可以言志,更可以寄情,画竹即画人。就连大文豪苏东坡也曾这样赞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古人还曾留下诸多咏竹诗句“高节人相重 , 虚心世所知”。通过文人墨客笔下对竹子的赞美,使人们对竹子产生了无限遐想空间和对竹子高风亮节情有独钟的感情,“无声之诗”的画也从这里继之而起,竹子也就成为画坛上盛极一时的题材。
竹画历史悠久,在中国画中,竹画有两种方式:一为设色竹子,属花鸟画;一为墨竹画,以墨竹为主,偶尔也点缀朱竹。四君子画中的竹画为墨竹画,是典型的文人画。
五代、李坡的《焦墨风竹》。该画气韵飘举,迎风墨竹神形兼备,颇有生意。苏轼《枯木竹石图》古木拙而劲,疏竹老而活,不落常套,很别致,耐人寻味。历代墨竹画者,大都视北宋时的文同为鼻祖,文同才是墨竹画的一代宗师。
竹子,以其虚心挺直、高风亮节的特性,一向作为我们中华民族虚怀若谷、发奋进取的崇高气节的象征。"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亦虚心。"这两句诗便是对竹子品性的最好概括。
文同画竹可能处于这个缘故,一是宣泄情感,二是抒情胸怀的手段,文同借于水墨的淋漓酣畅和竹枝的挺拔潇洒,来抒发自己的意兴心绪“意有所不适而无所遗之,故一发于墨竹。”苏轼曾说:文同画竹,乃是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可见文同的墨竹内涵的丰富。文同画竹不适信手拈来涂抹的“墨戏”,他笔下的竹子形象往往象征着高尚的情操的君子,也是其自我人格的隐喻。后世的文人画家正是从他的墨竹画中得到启迪,加大文人画的意境开掘,促进了梅、兰、竹、菊“四君子”画的发展。
此幅《墨竹图》用水墨画倒垂竹枝,笔法谨言有致,又现潇洒之态,竹干弯屈面劲挺,似竹生于悬崖而挣扎向上的动态,竹枝虬曲、变化中又有弹性,气度不凡具有节奏美,枝头轻轻向上一跳,密时纷披、折旋向背,向四处奔放扩张,凌空倚势,龙翔凤舞,显示了无穷尽的生命力,节与节之间虽断离而有连属意,画小枝行笔疾速,柔和而婉顺,枝与枝之间横斜曲直顾盼有情。此《墨竹图》之竹叶更是笔笔有生意,逆顺往来。
在用墨方面,《墨竹图》竹竿墨色偏淡,竹叶在墨色处理上则是墨彩缤纷和有丰富的层次,枝叶浓墨,嫩叶新枝施以淡墨,撇叶锋长而不露豪芒,叶尾拖笔布白,画家在画作中纯熟地融合了书法艺术使画面韵味无穷。
此幅《墨竹图》竹干亦有多处牵丝般的飞白效果,但应为一道道在绢上加工而成,而非一挥而就,反映出当时对于飞白美感的好尚与营求。
纵观整幅《墨竹图》,竿、节、枝、叶,笔笔相应,一气呵成,充分体现了文同非凡的笔墨功力和对竹的深刻理解。
文同(公元1018一1079年),字与可,自号石室先生,又号笑笑先生。四川梓潼人。高洁,能诗文,擅书画,尤长于画竹。后人称他为“文湖州”。北宋皇佑年间进士,曾官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又受命守湖州,元丰初年任湖州太守,故人称“文湖州”。传为湖州竹派,影响深远。
运用墨色的深浅浓淡来描绘竹的各种状态,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开创了“湖州竹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7ac8c7d0975f46527d3e1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