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主义角度看《一个女孩的心灵史》

2023-03-13 02:26: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女性主义角度看《一个女孩的心灵史》》,欢迎阅读!
女性主义,心灵史,角度,女孩,一个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一个女孩的心灵史》

作者:邓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8

摘要:秦文君作为一名女性儿童文学作家,作品中塑造了一批女孩形象,表现了她本人对于女性成长的期望与塑造,富于女性意识,却缺乏女权意识。 关键词:《一个女孩的心灵史》

作者简介:邓莹,本人为在读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8-0032-01

评论家毛时安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秦文君的作品出色地表现出少女们纯粹的灵性和优雅的灵魂诉求,就像从雪地里飞出一只翠鸟,让阅读者惊叹不已。’”1】秦文君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她曾塑造了大量生动鲜活的女孩儿形象,小说《一个女孩的心灵史》更是叙述了女孩莘莘从出生到12小学毕业的成长史。与《女孩贾梅》、《少女十六岁》等小说不同,这部小说的叙述视角比较特别,是从母亲的眼光来看待女儿莘莘的成长,因此这部小说的女性视角比较复杂,既是女性的自我成长,也是母亲在看待自己女儿成长时的关怀和感悟,凝聚着成年女性对自我的认识和对下一代的期许。

小说中的叙述主体具有儿童文学作家、家长和女性三种不同的身份,而当母亲的性别身份得到认定之后,莘莘之间便出现了一条女性的联系纽带,拥有了相知相惜的情感,在缓缓而来的真挚母爱下,主体的感情抒发变得更加丰厚。

从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秦文君对理想女性的看法和追求。透过小说中母亲对女儿的培养和期待,可以看出作者心目中理想女性的模样,羞怯、平和以及柔顺,当然还有善解人意,作品中的莘莘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 小淑女形象,她宁静而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即使是在不当的小学教育环境中,她还是能坚守自己内心的善良和幻想,与其他过早被成年人影响的小女孩相比,莘莘的童年无疑是更加完整和幸福的。这种幸福来源于家人的关爱和教导,尤以母亲的教导为重。秦文君在小说序中写道:亲情和爱,信任,往往是女孩们成长的动力之一,也是她们不误入歧途的力量来源。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成果指出,爱是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最有效的帮助,在不依靠其他保证的时候,仅有爱就能引领孩子解决情感危机。而女孩更需要温暖而富有关爱的环境,才能形成优秀的品质,别人宽容的对待她们,她们才学会宽容的对待别人和自己。”(《会跳舞的向日葵》序) 她们在得到了别人的关心之后才会去关心别人。在《一个女孩儿的心灵史》中就是如此,莘莘在幼时受到过心灵上的伤害却依然能够健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善良地生活,便是因为她父母那专注的爱。母亲对女孩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然而母女关系既是亲密无间的,又是颇为复杂的。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这样描绘母女关系:女儿对于母亲来说,既是她的化身,又是另外一个人;母亲对女儿既过分疼爱,又怀有敌意。母亲把自己的命运强加给女儿:这既是在骄傲地宣布她具有女性气质,又是在以此为自己雪耻。”“如果女孩子受到女人的培养,女人就会努力把她变成和自己一样的女人,就会表现出交织着傲慢与怨恨的热情。即使母亲的心胸比较宽阔,真心实意地为女儿谋幸福,通常她也会认为让女儿做一个真正的女人是明智之举,因为如果这样,就会更容易被社会所接受。2】根据波伏娃的理论,母亲自觉不自觉的教育孩子,使她有女孩儿样,符合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其实也就是男性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和期待。在《一个女孩的心灵史》中,母亲在教育莘莘时就是按照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来做的。现有的社会规范内化在作者的心中,她坚信女孩儿应该要有女孩儿的样子,美丽、纤细、柔弱等等,这些全是男权社会赋予女性的枷锁,女性在束缚下变得不自由。作为一名女性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有着很强的女性意识,但是并不具备强烈的女权意识。她笔触温柔,善于描绘细腻的情感,笔下的女主人公也具有浓烈的、传统意义上的女性气息,在这部小说中格外明显。不仅主人公莘莘是位小公主,而且带着作者自我影子的母亲的形象,也是温柔、善良的女人形象,母亲对女儿的影响是持久且强烈的。

这里存在一种悖论,小说中作者极力表达的教育思想是希望孩子能自己感受这个世界而不是由大人们告诉他们这个世界的样子,这样孩子才能自由的思考,但是作者又预设好了女孩子应该要有的样子,并在日常教育中不断加深孩子的印象,以确定其对女性身份的认同,自觉地朝着那个方向发展。波伏娃说,女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成的。教育在孩子性别观念的形成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孩子在婴儿阶段的生理和心理感受是没有差异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学校和社会教育男、女孩之间存在着差异,女孩子被逐步教育成淑女。在这样的教育中,女孩丧失了选择的权利,日后也将逐渐失去与男性公平竞争的权利。如果说真的要给孩子自由的话,尤其是女孩子,就不能预先设定她的性别身份,而是应该让她自由发展,自由选择,她可以选择成长为一名优雅的淑女,也可以选择成为一名率真的假小子,只要让她是一名正直、善良、勇敢有责任心的公民,其他的关于性别身份认同的问题,可以待她自己去发现,自己去选择。小说虽充满浓浓的爱意,但却没有给莘莘自主选择的权利,从莘莘出生开始,她的女性身份就得到了母亲的认同,并且在莘莘的成长过程中,言传身教,将这种女性身份深深地烙在莘莘的身上,莘莘也毫不意外地成长为小淑女。女性身份一旦得到认同,将伴随她终生,并在其养育下一代时,继续贯彻这种教育

儿童文学的主体是孩子,《一个女孩的心灵史》可以预想得到的是,读者会以女孩子居多。在文学作品和社会环境的潜在影响下,女性角色认同会逐渐内化在女孩的日常生活中,女孩会慢慢成长为社会认同的女人。在文学作品中,在生活中,我们能否不要过早让女孩子接受女性教育,而让他们接受和男孩子同样的教育(并非学校课程教育,而是带着强烈性别色彩的教育),让他们能自由选择想要的生活,而不是由成年人预设好她们的性别角色,差异化对待她们,使他们被成长为淑女,从而失去选择的权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注释:

1】转引自秦文君:《秦文君文学创作概况》,《秦文君花香文集·水仙卷》,南宁:接力出版社, 2005年,第284页。

2 []波伏娃:《第二性》,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325页。

参考文献:

[1][]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 [2]、田媛:中国未来女性的期待与塑造——秦文君小说中的女孩形象分析[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3]、金燕玉:女孩心灵的多维解读[N],解放日报,20001222日,第5版。 [4]、陈莉:蛹与蝶——解析中国当代女性儿童小说作家笔下少女的成长[J],广西社会学,2006年第2期。

[5]、梁颖:秦文君儿童文学创作论[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7ab02e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25.html

相关推荐